一首轻快的唐诗,让人忘却许多忧烦,诗人的身份不一般
发布时间:2025-09-07 13:52 浏览量:3
本文为《100位古代诗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高度还原正史,以独特视角解读,期待持续关注。
▼
眉山苏氏,出了许多大才子,以苏洵、苏轼、苏辙最为闪耀,三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但苏家的故事,却要从武周宰相苏味道说起,同样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原本,苏味道出生在赵州栾城(今石家庄栾城区),与李峤是同乡,故后来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苏味道出生,年少成名,九岁便能写出精美的诗文,乡里莫不称赞。
弱冠之年,经州里举荐,苏味道应进士考,一举获隽,等待吏部铨选。时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极为欣赏苏味道的才华,多有嘉许,并为其荐官。
多次补调后,苏味道迁咸阳县尉。
同一年,吐蕃大将论钦陵寇边,攻取扶州(今四川南坪),次年高宗决定发兵讨伐。时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与中书令李敬玄不和,故刘仁轨上疏请奏,以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领兵与论钦陵在青海交战,结果李敬玄不出意外地遭遇大败。
公元679年,西突厥阿史那都支自号十姓可汗,并联合吐蕃进犯安西,战事更为紧张,因此高宗擢裴行俭为安抚使,再次出征。
裴行俭表荐苏味道为行军管书记,兼监察御史职,一同赴边。随后,裴行俭又领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正式讨伐西突厥,并大获全胜,重置安西四镇。
三年后,裴行俭病逝,苏味道才卸任军职,此时苏味道已经迎娶裴行俭之女。出征期间,苏味道有诗《单于川对雨二首》:
崇朝遘行雨,薄晚屯密云。
缘阶起素沫,竟水聚圆文。
河柳低未举,山花落已芬。
清尊久不荐,淹留遂待君。(其一)
公元683年,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即位,仅仅两个月,便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由豫王李旦继任,朝纲为武则天独掌。
翌年,苏味道进侍御史,前太子李弘的岳父裴居道复任左金吾卫将军,寻找大手笔为自己写谢表,最终选定了苏味道。苏味道提笔成文,辞理精密,在当时引来许多盛赞。
时有会稽县尉李师旦,在朝廷祭祀之日仍大吃大喝,饮酒作乐,遂被告发。朝廷命苏味道审理此案,可李师旦拒不认罪,为自己辩解说,“律法并没有禁止饮酒,况且我喝的还是药酒。”
苏味道见李师旦强词夺理,便治了他的罪,此事也成为了一时趣谈。
公元686年,苏味道奉命出使岭南,作有《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
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来。
远潭昏似雾,前浦沸成雷。
鳞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
风摇蜀柿下,日照楚萍开。(节选)
岭南归来以后,苏味道迁春官员外郎,再转考功郎中、凤阁舍人,期间曾随武则天拜洛受图。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四年后,苏味道迁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正式为相。
与此同时,后突厥默啜可汗犯边,武则天擢李多祚为右鹰扬卫大将军征讨,为了给薛怀义(武则天男宠)建功,以平非议,又以薛怀义为行军大总管,苏味道充任行军司马,出击突厥。
不过这一仗并没有打起来,因为薛怀义压根就没见到突厥军人影,遂班师回朝。
公元695年,宰相李昭德因反对酷吏而遭诬陷,但因李昭德平日得宠信,独断朝纲,且为人狂傲,常意气用事,所以并不得人心。而其他几位宰相,如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惧李昭德权威,多有依附。
于是,李昭德被贬时,其他几位宰相一同被外放,苏味道出任集州刺史。
公元697年,苏味道以天官侍郎被召回,翌年再度为相,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此时,在狄仁杰的极力劝谏下,武则天已经将庐陵王李显召回,复任太子,武三思想要成为皇储的计划落空,故而前往嵩山天中寺,假意归隐,因此苏味道有诗相赠《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节选)
公元700年,苏味道与狄仁杰、李显、李旦、张昌宗、张易之、李峤、姚崇、崔融、沈佺期、薛曜、武三思等,一同扈从武则天巡幸三阳宫,游嵩山石淙,作《嵩山石淙侍宴应制》。同期还作有《咏雾》《咏虹》《咏霜》《咏井》《咏石》五首。
公元704年,苏味道上表请求迁葬祖坟,武则天命州县官员协理此事,而苏味道因私占农田被御史台弹劾,贬为坊州刺史。不久,苏味道再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公元705年上元节灯会,苏味道作《正月十五夜》,便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洛水自西流经上阳宫南,至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故而诗中的“星桥”或代指此三桥,“洛水贯都,以像星汉”。
唐时有宵禁,但逢上元节会取消禁制,将三桥铁索打开,任百姓通行;
诗中的“秾李”取《诗经·召南》句,“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此处喻艳若桃李的歌伎们;
“金吾”即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唐两京新记》有载: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因此诗文大意可解为:
街上灯火辉煌,如繁花一般盛开,河桥上的铁索已经打开,行人络绎不绝。暗处有马匹飞奔,卷起一道道烟尘,明月清辉漫洒,仿佛随着游人而来;
歌伎们浓妆彩衣,个个花枝招展,如桃李之花一般美丽,一边赏着花灯,一边哼唱着落梅曲调;这一夜,宵禁已经取消,人们可以自由走动,只希望计时的滴漏走得慢些,让这美好的时光多停留片刻。
唐时,上元节是重大节日,尤其武周时期,十分热闹,而文人墨客也纷纷赋诗,其中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这一年,崔液作有《上元夜六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其一)
苏味道这首诗很轻快,展现了上元节热闹的场景,从景色到人物,刻画得很鲜活,能让人身临其境,忘却许多烦恼。
遗憾的是,写完这首诗后不久,苏味道就与世长辞了,终年五十八岁。
上元节过后仅七天,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王发动政变,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禅位给太子李显,李唐复辟。
随后,苏味道因亲附二张被贬为眉州刺史,春夏间复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尚未启程便病逝了,因此留人便长居眉州,尊苏味道次子苏份为始祖。
纵观苏味道这一生,才华横溢,以文章见长,其诗上承谢灵运,下启盛唐山水。但在仕途上,苏味道虽三度为相,却因依附二张而损节,尤其为相期间,信奉左右逢源,曾言:处理事情不要太武断,如果出现错误,必然会受到惩罚,不如模棱两端,以求周全。
故,时人称苏味道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便是由此演化而来。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