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士和非领班军机大臣相比,哪一个地位更高权力更大?
发布时间:2025-09-05 18:42 浏览量:2
“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谁权力大?上周有个老读者私信这么问我。一时间,我还真有点犯难。这问题听起来挺直接,其实背后绕不开各种前提。如果搁个清朝衙门来答,人家八成先回你一句:“得看情况啊!”
咱要说清这个话题,光念职务名可不行。就像老北京胡同里头,光看门上那铜把手,并不代表屋里住的是大老爷。清朝的大学士,表面上是文官顶流,全朝最能压台面的就这拨人。不过,大学士还得分三六九等。光说个“内阁大学士”,没准只是刚上道的新人。顶头的那些,比如文化殿、保和殿的大学士,那是当朝话事人,被文臣们背后叫“首辅”。但首辅也不是铁饭碗,乾隆年间傅恒一走,保和殿的头衔就干脆空缺了。
再说军机大臣,阵仗其实也不少。有领班的,有普通的,还有“上行走”的。这阵仗,倒像现在的大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还有挂“顾问”的老前辈。最顶头的领班军机大臣,旁人背地都管他叫“首揆”。位置跟内阁首辅平起平坐,实际拿权的,就是这几个号。
所以要纯粹比权力,“大学士”VS“军机大臣”怎么说都太大致,悬在天上一团雾。你要拿个资历最浅的东阁大学士,跟军机处一哥比,根本不是一路货色。反过来,光一个“军机处上行走”,又哪能跟管朝廷章程的大学士拍肩膀?
说到这,很多人可别被影视剧带跑偏了。实际上,大半数的内阁大学士同时也在军机处混。清朝后期,宫里头这么安排,图的就是官员互相制衡。你要是大学士又兼军机,话语权自然水涨船高;倘若只当军机,大学士头衔没你的事,也只是做事的差事,离政策“炼丹炉”还是远了点。
那最有趣的场面就是,两边都有自己的阵营,谁都不能直接碾压对方。真要论个明白,其实只有那种单纯做大学士不碰军机、或者专门呆在军机处没头衔的两拨人比一比,才有点意思。
在清朝,“官大一级压死人”可真不是空话。雍正做皇帝那会,把大学士的品级往上一升,满汉老少都统一并成了正一品。朝里最响的官帽子也不过如此。可军机大臣的玩意,其实是“代皇帝办事”的临时工。差事干好了当然风风光光,哪天皇帝心情不好,一个眼色就能卷铺盖走人。
不过制度上也有点玄机。军机大臣多少都是靠原本的正职保底,也很少单独以军机名义立足的。通常要挑二品以上的因事进军机。为什么?人家说了,军机门槛高,都是政府主力。倒是有几位少年才子、贵胄新贵插队进来的,但不多。
仔细查查,真正“不带大学士头衔”的军机大臣,基本都是部里的“一把手”“二把手”。什么协办大学士、尚书、侍郎轮流充数。所以只能说,从品级看,大学士确实是清朝官场的牌面。这一轮,让大学士先得一分没毛病。
但也别太快下结论。自打雍正那会成立军机处后,内阁其实变成“看门狗”多,干实事少。可有些专门管实权部门的大学士,比如那位刘墉老先生,一辈子没做过军机大臣,却在吏部一手遮天,地方大小官员免不了跟他攀一攀关系。这种“中堂”官,说大不大,说小却谁都得买账。市井里老百姓都喊他“刘罗锅”,其实正是对这种三头六臂、本事大又老辣官场高手的敬畏。
就连京官都私下说,中堂其实比不上“老宰相”。老宰相什么条件?大学士加上领班军机大臣。可内阁比军机,很多活还是要靠部门配合。要是哪位大学士闲来没事,不管哪一部,那其实就更像等退休金的高参了,没什么发言权。军机处的普通成员其实也寂寂无名,能见到皇帝不等于能发号施令。坊间都戏称这些“挑帘子军机”,进屋给皇帝递文件,很多时候还不如内务府的管家管事。
说到选拔门槛,内阁大学士要“非翰林不入内阁”。这话在官场是金科玉律。汉人想混进内阁,必须是进士出身,最好当过翰林编修、侍读。满洲旗人和蒙古贵胄的路宽些,但一到内阁也是“俊杰选拔”。不是有说嘛,贵族出身当到尚书、军机大臣都不难,但没两把学问,进内阁得靠天意。这里的规矩既限制了外来“野路子”,也保住内阁地位的含金量。
现在说到荣誉。军机大臣表面风光,人人羡慕。但论起封赐、荣耀、后人荫蔭,清朝还是看出身。举个例子,大学士的儿子,出生时都沾了父亲光,有资格直跳五品官。要是个侍郎的儿子,得好几年苦熬才有可能。至于“文”字谥号,没翰林头衔,想都不敢想。一次有御史上“谥号”名单,现场那叫一个热闹,有的家庭前前后后折腾十年八年,为的就是谥号头一个字,“文”比“武”“恭”排面大。军机大臣拼到头,没进过翰林院,大概率跟“文”字无缘,家里后人也只能拿些荫品聊以慰藉,远比不上大学士来得风光。
荫子、加衔、封赠,这些繁琐又讲究的细节,可不是给“档案官职表”看的,是真真切切地影响着一个家族的下半辈子。就说嘉庆那阵,“大学士兼三公”的荣耀,足够让全家人百年后还被宗族高看一眼。而“军机大臣三少”,虽然也光鲜,却总归比三公低一头。后世堂号门匾上,也写不出让舅家亲戚刮目相看的大字。
话说回来,咱做了这么多掰扯,其实也逃不出一句老话:“清朝官场水深,权力并非光靠官衔决定。”有的人表面上是二品大员,却能左右政局,比如张廷玉,有的呢,位居大学士,却躲在书房里喝闲茶。军机大臣多半像是皇帝的左右手,随时能被换。大学士则更像老北京胡同深处的老账房先生,牌面高,但要是没业务也就清闲了。
故事讲到这,真要分个胜负,只能说大学士地位普遍占优,尤其在社会和家族荣誉这块。而权力这东西,永远得看实际掌握在谁手里。大道理咱就不多说了,官场里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福是祸,才是旁人想看却看不穿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