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八月新书单
发布时间:2025-09-04 17:36 浏览量:5
文学
1 《晏几道词校笺》
宋词小令冠冕,全新详注精解本
杨景龙 校笺
32开 精装
繁体竖排
978-7-101-17020-7
138.00元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人。晏殊暮子,词与乃父齐名,并称“二晏”“大小晏”,为宋代令词的代表性词人,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人陈振孙评其词“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清人陈廷焯称其词“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晏几道传世词集为《小山词》,本书即对《小山词》作校勘、笺注、疏解、集评,附录诗作、传记、年谱、题跋等资料,并别具特色地萃集了《小山词》的和作,为读者和学界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现代读本。
2 《唐伯虎集笺注(典藏本)》(全二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明] 唐寅 著 陈书良 周柳燕 笺注
32开 精装
繁体竖排
978-7-101-17131-0
158.00元
本书是明代著名文人、书画家唐寅诗文作品的整理本,唐寅著,陈书良、周柳燕笺注。全书收入唐寅诗词曲赋等600多首,文40余篇。校勘异文之外,别立题解,考证其创作年代、内容主旨等,笺注则解释语词,疏通文意,最后附以解析,赏析其艺术特色。书后附有唐寅年表。
3 《评书聊斋志异(一)》
比原著更通俗,比现场更生动
《评书聊斋志异(一)》
王玥波 讲述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333-8
78.00元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笔下的志怪经典,评书名家王玥波以其独特的京味儿语言和幽默犀利的演绎,让这部古典名著焕发新生。本书精选《聊斋》中具有代表性的鬼狐仙怪故事,如《鸦头》《马介甫》《瑞云》《张诚》等,将王玥波的现场评书艺术转化为精彩可读的文本,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声临其境”的评书魅力。
4 《启功谈诗词》
国学大师70年前的珍稀讲义
带你趣品唐诗精读宋词
启功 著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39-3
54.00元
本书由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的古诗词课堂讲义整理而成,分上下编。上编是启功先生对唐代诗文的讲解。他以深厚的文史素养和平实明晰的语言,对唐代诗文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深入分析初唐、盛唐、晚唐各时期诗歌的风格特征,并就李白、杜甫等代表性诗人的作品特点作出独到评析,见解深刻,启发颇多。下编收录启功先生精选的唐宋朝26人58首词作,并辅以相关史实和诗文资料进行注释与讲解。启功先生对词的选取眼光独到,注解简明精要,有助于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原词,并从中领略其治学之道。
5 《颜氏家训选译 韩愈诗文选译》
黄永年文集
文史大家黄永年古籍选译双璧
从颜氏齐家智慧,到韩愈为文之道
黄永年 译注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01-0
78.00元
本书收录著名文史大家黄永年先生的两种译注作品。《颜氏家训》为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代表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内容切实,语言流畅,风格朴实,对后世的影响颇大。作者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注解、翻译。韩愈为唐代中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其诗风险怪奇崛,开中唐险怪一派;又好以文为诗,直接影响了宋诗的创作。古文方面,韩愈是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精选韩愈诗文,以题解、注释、全译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文史爱好者阅读。
历史
6 《贞石证北朝史》
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
利用石刻文献校订研究南北朝正史的新成果
范兆飞 仇鹿鸣 著
32开 精装
繁体横排
978-7-101-17293-5
88.00元
本书利用已刊布的北朝至隋代墓志、造像记及碑刻等资料,校证《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隋书》等正史文献的文字讹脱和史实错误。全书体例仿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分卷列引正史文献,并作细致考辨。考证内容涵盖人名、地名、官爵、谥号、生卒年等信息,兼及史源辨证。此书对北朝历史研究及“二十四史”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7
《万斯同集校注》(全二册)
中国历史文集丛刊
黄宗羲弟子、“浙东学派”著名学人、清初史学大家万斯同诗文的全面整理
明清之际社会历史,尤其是《明史》纂修事件的重要研究资料
[清] 万斯同 撰 朱端强 校注
32开 平装
繁体竖排
978-7-101-15575-4
158.00元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清浙江鄞县人,黄宗羲的及门弟子,清初浙东学派重要学人之一。精于史学,尤熟明代掌故,曾以布衣被聘入京纂修《明史》。万斯同经学和史学成就很高,其诗文也独具风格、内容广博,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历史、文风世会、学术状况、名人交往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其诗文集散佚严重。本次整理,全力搜集其诗文作品,按不同体裁重新分类编排,析为诗作二卷、文章十卷、《(明史)新乐府》上下二卷,总十四卷。诗文校注主要以汇刊较早的张寿镛等所辑《四明丛书》本《石园文集》为底本,以所收诗文较为完备的清钞本《石园存稿》为通校本,以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罗振玉辑刊《万季野先生遗稿》等为参校本。《(明史)新乐府》以同治刻本为底本,以《又满楼丛书》本为通校本,以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全祖望手校本和《续甬诗》等为参校本。全书诗文大体按其写作时序或万斯同行年重新编次,撰写题解、校注,相关唱和之作则列为附录。书后附录重要序跋、传记资料等。
8 《石屋馀渖 石屋续渖》
民国笔记殿军之作
一部知识分子的跨界小百科
马叙伦 著 陈鑫 整理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83-6
58.00元
“石屋”为著名学者马叙伦先生别号,“馀渖”意为残留的墨汁,借指正式著作之外的札记、杂谈。《石屋余渖》《石屋续渖》是马叙伦两种笔记的合集,以轻松洗练的文笔,记录了作者的交游往事、读书所得、游览见闻、时局思考,内容涉及人物掌故、政治秘闻、诗词书法、梨园趣谈等方方面面,堪称民国笔记的殿军之作。本次整理出版,以建文书店版为底本,精心校正,并梳理多种报纸连载版本,补充未见于成书的“遗珠”2万余字,以飨读者。
9 《众生:〈史记〉的列传》
历史洪流众生沉浮,史迁巨笔曲写毫芥
陈正宏 著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080-1
59.00元
《众生》是“陈正宏讲《史记》系列”第三部,按今本《史记》七十列传的序次,分“先秦的隐士、贤达与刺客”“秦汉的功臣、名流与叛徒”“星空下,换几个角度看众生”三卷,对先秦至西汉前期上演种种历史活剧的各色人等进行充满历史智慧的观照与剖析,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史记》“通古今之变”的立意,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李陵事件前后,司马迁文献整理与历史编纂两阶段工作重心转移的认识与推考。
10 《磨合:近代镇江的全球化之旅》
中华学术译丛
一座内河城市与全球化浪潮的碰撞史
张信 著 张信 译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79-9
78.00元
本书深入探讨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以内河城市镇江为代表的中国地方社会,与全球变化之间的复杂互动。镇江的普通百姓,在面对鸦片战争的爆发、以上海为中心的商业网络的形成,以及蒸气航行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所带来的痛苦与挑战时,不仅成为全球变迁的积极参与者,更在磨合过程中逐渐改变了地方社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作者同时采用全球史“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同时运用大量中外私人日记、回忆录及地方档案,细致揭示了镇江普通民众在这一历史巨变时期的日常生活中与全球变化的磨合过程,及其坚韧的生存智慧。
11 《游牧与耕织之间:元代日常生活概览》
古人的生活
文献史料、文物资料兼备且相互佐证
丰富读者对元代社会的整体认识
韩志远 著
16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60-7
138.00元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本书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着眼,掀起元代社会生活的一角,带领读者触摸历史,走近元代,感受其鲜明而独特的时代风采。本书内容涉猎广博,文字流畅严谨,文献史料、文物资料兼备,并且相互佐证,能够很好地丰富读者对于元代社会的整体认识。
12 《万有喜:司马迁笔下的秦汉历史文化》
以传世名作《史记》为抓手
引领读者全面领略秦汉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王子今 著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084-9
68.00元
本书以司马迁及其不朽名作《史记》为抓手,探索秦汉政治的复杂生态,剖析秦汉经济的运行轨迹,铺陈秦汉民间生活的多彩画卷。同时,作者精心选取了一系列既富有趣味又蕴含现实意义的问题,如鸿门宴的疑问、《史记》中的“富贵”哲学,以及司马迁的“躺平”艺术等,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研究手法,以点带面,引领读者全面领略秦汉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13 《评书三国演义(八)火烧连营》
连丽如 口述 李滨声 插图
16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63-8
68.00元
评书名家连丽如,以独特视角对历史事件和各色人物进行演绎评说,使连派《三国》成为当代评书继承“讲史”传统的扛鼎之作,全景再现古典小说才子书的动人风采。 《评书三国演义(八)火烧连营》共三十回,从蓝田会文姬起,到火攻破曹丕止,包括定军山、杨修之死、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白衣渡江、走麦城、七步成诗、黄忠归天、书生拜将、夷陵之战、白帝托孤、安居平五路等经典回目。
14 《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晚明五百年来,国人如何想象域外世界?
邹振环 著
16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04-1
88.00元
16至19世纪的西学东渐,使中国社会进入一个独特的文化转型期。此间所形成的汉文西学地理文献,在中国社会和思想界激荡出对于世界的丰富人文想象。
本书通过对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等明清汉文西学地理文献的精细研究,展示出明清以来西方地理学和动植物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知识人为会通中西所做的努力。本书特别留意在全球史的背景下,将这些议题放入中国与世界的坐标之中,尝试梳理出在西学东渐宏大而壮阔的历史画面之中,围绕明清地理文献所展开的中西文化之激烈碰撞和交融的复杂面向。
《15 何处是乡土?——近代中国的乡村经济话语》
李金铮 著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59-1
98.00元
乡村经济作为中国数千年发展之底色,是关系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清末民国时期,对中国乡村经济的传统机制有何延续和变化,面临哪些困境和挑战,如何解决,存在很多论争。本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梳理和分析,既有对清末民国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学者对中国乡村经济的综合认识,也包括对其中某一方面的专门讨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为深入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脉络与轨迹提供有益的借鉴。
16 《朝鲜通信使与东亚文化交流》
复旦文史专刊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编
16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069-6
98.00元
朝鲜通信使是17世纪—19世纪朝鲜王朝向日本派遣的一系列使行团队的统称,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既是朝日文化交流的直接呈现,也体现出中国作为“不在场的在场者”,对两国以通信使为载体而进行的交聘礼仪、儒学交流、知识交换、文学竞逐等的深刻影响。
本书收录了中、日、韩三国学者从历史、文化、语言等不同角度就朝鲜通信使相关问题展开的最新研究,这些文章通过跨国、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方法,呈现了东亚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朝鲜通信使活动的多种面向,进而让我们对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向东亚地区辐射影响这一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17 敦煌石窟丝路图像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沙武田 著
16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164-8
480.00元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敦煌石窟中保存的丰富的历代壁画,是解读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的珍贵图像资料。本书运用“以图证史”的方法,深入挖掘敦煌壁画中与丝路交流有关的图像,阐释其背后的文化属性、历史认知、丝路面相。通过对商人遇盗图、绢帛图、胡旋舞图、朝鲜半岛人物形象、罽宾人形象、外道女性形象、张骞出使西域图、僧人传法旅行图、雉堞形顶老人入墓图、行脚僧人物形象、联珠纹样等图像的专题研究,揭示每一类图像所包含的丝路历史色彩与文化元素,复原出一系列真实鲜活的丝路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场景,堪称一部图像版的丝路历史。 本书是阐释敦煌作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丝路咽喉所在”“世界四大文明交汇地”的重要学术成果,揭示了敦煌石窟在记录丝路交通贸易、物质交流、文化传播及艺术互动等方面的深远意义,为理解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支撑。
18 《北齐书选译 周书选译 旧唐书选译》
黄永年文集
文史大家黄永年精选译注
白话呈现北齐、北周、唐代三朝兴衰
黄永年 译注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00-3
98.00元
《北齐书》《周书》《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中的三史,分别记载北齐、北周和唐代的历史,是了解和认识三朝历史的一手资料。文史大家黄永年先生精选其中的精彩篇章予以注解、翻译,注释精审,翻译准确,详略有法。所选本纪、列传,既有代表性,又具可读性,从中可以感受历史人物的性情和命运,更可以领会各个朝代的成败与兴衰。
19 《唐太宗李世民(外三种)》
黄永年文集
从贞观之治到敦煌壁画
文史大家黄永年解码大唐文明基因
黄永年 译注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199-0
68.00元
黄永年先生以研究唐史著名,不仅撰写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专著,把唐史研究推向更高水平,而且致力于普及唐代历史文化知识,撰写了不少雅俗共赏的通俗读物。本书收入作者四种讲唐代历史与文化的读物,包括《唐太宗李世民》《〈旧唐书〉与〈新唐书〉》《唐代的长安》《敦煌千佛洞》,从政治、文献、城市、艺术等不同侧面呈现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是一般读者了解唐朝的入门读物。
哲学
20 《卜筮正宗》
易学典籍选刊
破往谬,立正宗
卜筮预测学的经典文献和操作指南
[清] 王维德 撰 陈岘 点校
32开 平装
繁体竖排
978-7-101-17166-2
86.00元
《卜筮正宗》是清代王维德所撰的一部有关六爻占卜预测的经典著作,不仅介绍了卜筮的基本知识、原理以及定例,还对卜筮中一些复杂定例的占断逻辑以及疑难问题进行了诠释,并驳斥了当时所流行的诸如《增删卜易》《易林补遗》《卜筮全书》《天玄赋》等书中一些理论谬误,以彰显本书“正宗”之所在。
本书主体内容是王维德对托名刘伯温所撰《黄金策》一书所进行的注释,包含了天时、年时、征战、婚姻、产育、病症、医药、种作、求名、仕宦、家宅、坟墓、出行等三十二个紧密贴合百姓生产、生活主题的事类,其在注释中对卜筮原理及解卦思路进行了详细疏解,使得读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迅速定位到相应的主题中。较特别的一点是,他还根据日常的卜筮实践总结出十八个常见的问题,并一一进行解答,且以一百多个自身卜筮实例来作为案例支撑,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卜筮正宗》受到广大读者的大力推崇,流传广泛。本次点校精选版本,以清康熙四十八年刻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为底本,以乾隆元年金阊绿荫堂刻本(湖南图书馆藏)为通校本,以光绪十五年重刻康熙四十八年本为参校本。
21 《周易姚氏学》(全二册)
易学典籍选刊
乾嘉时期汉《易》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清] 姚配中 撰 何伯勤 点校
32开 平装
繁体竖排
978-7-101-17160-0
128.00元
《周易姚氏学(外二种)》是清代姚配中《周易姚氏学》《周易通论月令》《一经庐文钞》三书的整理合刊。其中,《周易姚氏学》十六卷,该书注释《周易》,先选取李鼎祚《周易集解》所载汉易诸家之说,称为“注”;之后加以发挥阐释,称为“案”;其间有大量夹注,姚氏以申己意所自出,补《集解》之不详。姚氏解《易》的主要特点是以汉儒郑玄为主,郑学未备者,则取荀爽、虞翻诸家以补之,由卦象以求义理,一洗附会穿凿之陋。《周易通论月令》是用《周易》解释《月令》,用天地消息之气和王者顺时布政验证《周易》之精微无间。《一经庐文钞》是姚配中研治经学的短札,内容涉及《周易》《毛诗》《尚书》《周礼》《春秋》《四书》《老子》等,可以看出姚氏治学以《周易》会通诸经的特点。
版本方面,《周易姚氏学》以道光二十五年《一经庐丛书》木活字本为底本,以光绪三年湖北崇文书局木刻本、清光绪十四年江阴南菁书院木刻本等为校本。《周易通论月令》以《一经庐丛书》本为底本,以《聚学轩丛书》本为校本。《一经庐文钞》以《一经庐丛书》本为底本,以曹元弼《周易学》为参考本。各版本有关重要序跋和整理者编订的《姚配中年谱》附在书末。
22 《神农本草经(线装本)》(全二册)
本草学之源,中医必读经典
标点排印,精美线装,阅读、收藏两相宜
[清] 孙星衍 [清] 孙冯翼 辑
16开 线装
繁体竖排
978-7-101-17234-8
388.00元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三卷,托名神农所撰,实成书于汉代,是中药学的奠基之作,中医研习者必读经典之一。全书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逐一记录形色、气味、主治功用、产地采收等信息,整理总结了秦汉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成果,初步构建了四气五味、七情配伍等中药理论基础,对后世的本草文献、药物理论、临床用药影响深远。
《神农本草经》原书约于宋代亡佚,但其主体内容保留在历代官私修本草书中,古今学者多有辑复,其中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在辑佚、校勘方面颇为精审。孙氏辑本于《本草经》正文外,另摘附《吴普本草》与《名医别录》的相关内容,并添加按语及夹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次推出的线装本即以孙氏问经堂校刻的孙星衍、孙冯翼辑本为底本,采用电脑排印,施加新式标点,便于阅读,亦可收藏。
23 《帛书道德经(当当定制版)》
帛书全本呈现,原汁原味
重绘帛画外观,赏心悦目
《道德经》甲乙王本全注全译,
加赠四大名本别册独家藏书票,典藏礼赠不二之选!
张松辉译注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171-6
128.00元
这是一本从内容到外观都美不胜收的《帛书道德经》。通行于世的《道德经》版本,是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甲、乙本,与通行的王 弼 本存在很多不同,问世之后,引发轩然大波。为了让更多读者能轻松对比三个版本的差别,一探《道德经》真容,我们请到了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的独特价值。
24 《庄子思想及其影响》
孙明君 著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10-2
88.00元
庄子既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千百年来,《庄子》一书以其深邃的思想跨越时代,影响了后世无数文士精神世界的构建。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教学基础上整理的一份读《庄》心得,主体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庄子思想研究,主要探讨了《庄子》的齐物思想、全德境界、畸人人格、“不得已”思想等,解析了《秋水》中的天人之思、《渔父》中的“法天贵真”说及《至乐》中的髑髅寓言之意旨等,探究了《庄子》中的老子、孔子、庄子、惠子和大树等形象;下篇为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研究,主要从文学的角度,讨论了曹植、竹林名士、陶渊明、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等文士对庄子思想的接受。
综合
25 《正面突破——曾国藩的顶级思维》
长期主义者的制胜法则
林乾教授独家解读曾国藩的正向思维体系
林乾 著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81-2
68.00元
曾国藩是屡败屡战的湘军统帅,挽救危局的晚清“中兴第一名臣”。面对复杂艰难的时局,他摒弃投机取巧,以长期主义的定力、正向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办事方法,实现逆势翻盘。曾国藩的这种顶级思维揭示:真正的突破,往往产生于对本质问题的持续正面攻坚。其方法论核心在于——用战略上的绝对专注,化解战术上的万千变化。这种思维对当代人破解复杂挑战,仍具镜鉴价值。
本书从格局塑造、品格锤炼、破局思维、用人智慧、成事谋略、交友之道、家风传承等七个维度,系统解读曾国藩正面突破的顶级思维体系,真实再现曾国藩在官场、战场、修身等大量细节,让顶级思维可感可知。翻开本书,你将明白所谓顶级思维,是在认清复杂现实后,依然选择正面突破;所谓成功,就是把长期主义的坚持,转变为破解困局的底气。
26 《教养不惑》
许多家庭教育难题都能在中国礼乐文明实践中找到答案
知名学者薛仁明谈国学教育口碑代表作
薛仁明 著
32开 精装
简体 横 排
978-7-101-17305-5
88.00元
《教养不惑》为知名学者薛仁明谈论国学教育代表作,涉及家庭教育、礼乐教育、戏曲教育、经典阅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文化自信等核心话题,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落地实践与传承路径,通过作者在生活中的教育实践与讨论,努力寻回亲子间安然自在。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薛仁明教育就读小学的儿女(以婕、允和、薛朴)生活与学习的故事,从《三国》阅读到京剧熏陶,从池上食养到敬字亭之教,展现传统文化如何自然融入教养。作者还特别强调乡间生活对孩子成长的正面影响。书里面蕴含了很多对当下教育的独到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从中感悟教养之美、礼乐之美。
本次修订,更明显的亮点在于“孩子的视角”的加入。除了正文新增章节8万余字,家庭生活纪实照片新增近20幅外,9篇自述文章更是完整呈现了三个成年子女的心路成长历程,如以婕写“尝独立”的父亲独特教育理念对自己的影响,允和谈“慢一拍”的自己一路的蜕变,薛朴谈学习京剧对自己的熏陶等,均印证了“身教言教唯在简静”的实效。
27 《寻找安详(校园教材版)》
用安详哲学重构心灵秩序
用传统文化照亮现代教育之路
郭文斌 原著 潘贞伊 编写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341-3
49.00元
现代生活中,焦虑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生活。2012年1月,著名作家、宁夏文联主席郭文斌发起“寻找安详小课堂”公益项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融合儒家修身智慧与当代心理健康实践,旨在通过经典解读来解决家庭矛盾、社会焦虑等问题,促进优良家风建设。项目最初在宁夏地区开展,后逐渐扩展至全国,成为融合教育、司法矫正、社区治理等多领域的实践平台,13年来助力5000余个家庭解决焦虑、抑郁、婚姻危机等问题,线上线下学习人次超百万。
《寻找安详(校园教材版)》即依托“寻找安详小课堂”实践成果编写而成,以“安详”为主题,以当代人的焦虑为背景,以思考践行题为抓手,与时代需求高度契合,为解决青少年和社会大众心理危机,优化教育生态,提供了创新方案。书后附有一线学校两年实践案例及学生成长记录等,方便学校以及企业、监狱、社区、乡村和培训机构等选用。
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屈永刚 主编 李泊汀 副主编
16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07-2
49.80元
本书由西南政法大学屈永刚副教授组织全国多所高校教师合力编写,编写者皆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全书共八个章节,涉及《周易》《尚书》《三礼》《春秋》《诗经》《四书》《坛经》《道德经》八部经典。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1.概述(介绍经典的形成、作者、主要内容及流传);2.选读(选译经典部分内容);3.知识链接(经典的重要知识点、核心概念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4.阅读参考书籍和思考题。适用于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的人士,需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或培训的机构和单位以及高等院校学生通识课。
29 《仪礼丛考》
“《仪礼》学”之综合研究
考古、文献双重视角解读
数十幅图示再现先秦礼制
陈绪波 著
32开 精装
繁体横排
978-7-101-17300-0
68.00元
《仪礼丛考》一书分为四章:宫室研究、仪节研究、礼例研究、礼义研究。宫室研究部分通过与三代宫室结构的对比,揭示《仪礼》宫室结构存在的独特性。仪节研究部分以点带面,借助对 “席”“左还”“右还”“门闑”等具体仪节的考察,客观再现古礼实操的情况。礼例研究基于对礼经中“布席例”的考辨,系统解构空间方位与人神尊卑之间的联系。礼义部分透过《仪礼》中的成人、婚姻、死亡、祭祀等观念,发掘礼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全书考证精审,括例贯通,并辅以数十幅图示,使三代建筑规制、揖让周旋之礼跃然纸上,兼具学术深度与实用价值。
30 《诗情画意品红楼》
翟海潮 编著
16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143-3
198.00元
本书是作者继2021年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诗画品红楼》之后的最新力作,由《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主要场景(100个)、《红楼梦》主要人物(100位)三大部分组成。全书由216篇文章构成,每一篇文章均包含诗词、图画和文字品评三部分,共计诗词433首,插画259幅,文字品评216篇。
诗词和文字品评均为各位作者近几年新作,是作者们多年潜心研究《红楼梦》的心得和成果的结晶。插画部分主要选择的是清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也有少部分是作者的线描作品。上篇《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插图主要选自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彩图);中篇《红楼梦》主要场景100个,插图主要选自《增评补图石头记》(清光绪二十六年铅印本);下篇《红楼梦》主要人物100位,插图主要选自清改琦绘《红楼梦图咏》和《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清光绪十五年石印本)。本书由翟海潮编著,十多个省市的近三十位红学、诗词爱好者和专家参与了创作。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赵建忠教授写序并推荐。
31 《春华集——中华书局员工文选(二〇二四年)》
中华书局 编
32开 精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58-4
66.00元
《春华集——中华书局员工文选(二〇二四年)》是由中华书局策划推出的一部综合性文化著作,汇聚了中华书局27名员工在2024年度撰写的优秀文章,旨在展现出版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思考与实践。共设“编辑手记”“书里书外”“学林散叶”“百川学海”“艺文类聚”“行业思考”“特稿”等7个主题板块,涵盖历史与文化、人物传记与记忆、古籍与现代、经济与哲学等多个领域,收录文章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