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王屯传奇(四)大同风沪云经典美文诗词歌赋萃篇

发布时间:2025-09-02 13:30  浏览量:6

第四十八回

上联:窗含春夏秋冬景,邀君赐下联

上联:柳岸风生飞絮乱;橙子邀对

下联:孤舟泊岸柳轻摇,诚邀上联

上联:春风悄剪湖边柳,安子邀对

上联:风吹春柳一堤绿,邀下联

头条创作助手

在苗家这场热闹

非凡的佳节里,

欢快的氛围如熊熊

燃烧的篝火般炽热。

只听得清脆响亮的声音喊着:

“紫糯团圆哟!”

这一句呼喊,

仿佛是节日的号角,

瞬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

充满欢乐与祥和的世界。

紫糯的香气,

丝丝缕缕,

萦绕在每个人的鼻尖,

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仿佛连空气都变得香甜起来。

“香在手,漫脱更衣哟!

与换饰。”

人们轻轻放下手中沾染着

紫糯香气的物件,

缓缓脱下平日里的衣裳,

精心换上节日的盛装。

那五彩斑斓的服饰,

像是夜空中绽放的烟花,

每一针每一线都绣满了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今不用哟!索婚牛,

百折裙端哟!藏锦绣。”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

传统的求婚方式似乎

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苗姑娘身着百褶裙,

裙摆随风轻轻摇曳,

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那裙摆的褶皱里,

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

每一处都绣着精美的图案,

如同锦绣一般华丽。

“万株杆里哟!认花球,

芦笙吹暖哟!姑娘头。”

在那成片的杆林之中,

青年男女们通过花球

来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芦笙欢快地吹奏着,

那悠扬的旋律,

如同温暖的春风,

轻轻拂过姑娘的头顶,

让她们的脸颊

泛起了羞涩的红晕。

“沙锣铜鼓哟!齐用力,

烟围土灶哟!马郎房。”

沙锣和铜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响亮而激昂,

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乐章。

土灶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如同一条轻柔的丝带,

环绕着马郎房。

马郎房里,

人们围坐在一起,

分享着节日的喜悦。

“牵袂归来哟!哗耐得,

鸳鸯捉对哟!沐新春。”

青年男女们手牵着手,

欢快地归来。

在苗语中,“妻曰耐得”,

这简单的称呼里,

蕴含着无尽的甜蜜与爱意。

他们如同成双成对的鸳鸯,

在新春的气息中,

享受着爱情的美好。

星光点点,寒露微微,

春天的气息在这热闹的

节日里悄然复苏。

“星光寒露哟!秋复新,

马郎觅得哟!好知音。”

马郎们在这欢乐的氛围中,

寻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之旅。

一曲舞罢,

那悠扬的歌声并未停歇,

另一曲又欢快地响起。

只听那歌词:“

北盘江波涛滚滚,

龙头山烟雾沉沉。”

北盘江的波涛汹涌澎湃,

就像苗家儿女的豪情壮志;

龙头山的烟雾缭绕,

仿佛是大自然赋予

这片土地的神秘面纱。

“者相镇的鞭炮好,

龙场镇乌金出名。”

者相镇的鞭炮声

在节日里格外响亮,

仿佛是在向人们

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龙场镇的乌金闻名遐迩,

那是这片土地的宝藏。

“珉谷镇的风水好,

竹林堡石头成林。

三岔河风光无限,

尾洒镇出个苗王屯。”

珉谷镇的风水宝地

孕育着无数的生机;

竹林堡的石头奇形怪状,

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

三岔河的风光如诗如画,

让人流连忘返;

尾洒镇的苗王屯

更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历史。

“尾洒河水向北流,

七弯八拐进洞头。

尾洒河水明如镜,

镜中现条母猪龙。

母猪龙飞出尾洒去,

化着人主是苗王。”

尾洒河的水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明亮的丝带,

蜿蜒向北流去。

那水中仿佛隐藏着神秘的力量,

镜中出现的母猪龙,

仿佛是上天的使者,

化身为苗王,

带领着苗家儿女走向繁荣昌盛。

尾洒大镇好风光,

苗家美女黄四孃。

嫁与苗王作伴侣,

双双飞进苗王宫。

苗王宫里好风光,

白玉作床白玉帐。

白玉地板白玉宫,

玉面郎君配白玉孃。”

尾洒镇的风光秀丽,

苗家美女黄四孃

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

她与苗王结为伴侣,

携手走进苗王宫。

苗王宫的奢华令人惊叹,

白玉制成的床榻、帐幔,

白玉铺就的地板,

整个宫殿仿佛是

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

玉面郎君与白玉孃的结合,

仿佛是天作之合,

让人羡慕不已。

再听那下一曲词曰:

唱毕:

接着又有一男青年

打竹板叫喳喳,

苗王屯一枝花。

为何叫做一枝花,

趁此佳节表表她?

苗王宫里气候佳。

冬不穿棉袄,

夏不穿青纱。

春夏秋冬一个样。

四季阴阳忘却它。

苗王洞,锦锈家。

苗家儿女誓死保卫她。

君臣一行听毕,

连番拍手称好!

正所谓深山藏金凤、

峡谷出芙蓉。

美不胜收啊!

美不胜收啊!

大司马龙明江是个才子,

对这种场合特感兴趣,

诗歌是语言的花朵,

女人是人类的花朵。

蓓蕾在枝叶上孕成,

诗歌在酒桌上浑发。

今天我们这里有诗,

有酒,还有美女,

真是人间天堂啊!”

最精练的话

是诗人的话,

最顺口的歌是山歌。

最美丽的语言是颜语,

最难对的语言是对联。

走,我们大家又到北厢房,

看看陶大将军在那里

玩出什么花样来。

说着话,众人跟随苗王”

又转入北厢房,

看那些妹们

玩出什么幺蛾子来。

到得北厢房门口,

只听得那里闹哄哄

甚是热闹。

只听那陶茂林大将军道:“

欢迎吾王!

国师及各位光临。”

陶茂林道:“

各位高人来得甚好,

我这里还有好多

对联还未有下联呢?”

将军道:“

我们这里以对得好的

得布依红三杯,

次的得村醪三杯,

其次的得人间草木三杯,

今天各位高人光临,

我再加一杯。”

苗王问道:“

还有哪些对不上的,

但请将军道来,

我们这里有高手在此,

何愁对不出来,

只怕你那酒不够奖了。”

将军道:“不妨,不妨,

酒不够我还可以叫人

到村中去搞几罈来。”

于是陶梦林开始念道:“

第一联上联:

三岔河、河透明、明如镜、镜照蓝天白云。

俗话说,这上联好出,下联难对,

这时只见苗王略微思索片刻对道:

文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万古兴衰。

吟毕:众人喝彩,对得妙,对得好,

酒司令敬上布依红四杯。

国师道:我也有个下联,

说来大伙听听,

看看能得几杯?

吟道:

双乳峰,峰如乳,乳汁流,风流万古千秋。

刚吟毕,众人喝彩,得布依红四杯。

再问,没人续了。

我来出个上联:

盘江船如棱、横织漣漪锦秀。

好好先生接口道:

我还以文笔塔为对,

大家看如何,

于是随口吟道:

文笔塔似笔,倒写天纬文章。

众人道:“好联,好联,

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陶茂林又念上联曰:

“州曰贞丰,镇称珉谷,

谷藏玉洞,洞生玉笋,

缘何地处南方,

却沾了北方寒气。”

刚吟完,国师王阳德道:“

这个不难,看我对来,

于是随口对道:

“城称尾洒,洞曰迷宫,

宫纳钟乳,乳凸双峰。

只因我帮洞国,就留下千古佳名。”

这时众人亦喝彩!对得妙。

大司马龙明江道:

亦得布依红三杯,

加一杯村醪。

陶茂林又念道:

“南国风光、千年冰封、

万年雪飘,望洞内长城,

一片白泊,天上地下、

欲滴欲化,遥望苍芒,

一望无涯。”

陶大将军连喊数声,

无人对出下联。

这是一幅洞中雪景,

又是一联长联,

连喊数声,无人应对,

这时苗王暗使眼色给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也表示对不出。

苗王心里暗想:“

好好先生都对不出,

还有何人能对出呢?

这可是难题了,

看样子要成千古绝对了。”

于是苗王道:

请好好先生将此上联

书于我议事厅内,

让大家每天都能琢磨它。”

陶茂林继续念道:

“东看半弦,西看半弦,俨似半空悬玉乳。”

这也是洞中情景,

这时只见王垚乾站出曰:

我们每天都逛洞,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

我来对下联:

“洞外有景,洞内有景,

宛如宝库列三珍。”

这时苗王心想,“

这对是自己兄弟所作,

不好吭声,

若论工对是行的,

只是自家兄弟,

不好品评。

这时众人曰,

此联可得村醪三杯。

苗王道声:“

还有好的再继续对来。”

这时有一老兵道:

我也来续一联:于是随口吟道:

“南望盘江,北望盘江,

恰如美女献哈达。”

众人问道:“

这‘哈达’是什么东西?

我们兀自听不懂。”

那老兵解释道:“我是藏族,

哈达就是汉家所说的白布,

或白罗绫。

是我们藏族专门献给

尊贵客人的高级礼品。”

众曰好!得布依红三杯。

原来那老兵乃杜文秀部下,

雲南丽江,香格里拉人,

名叫格桑玛丽喀烈日郎。

这时又见好好先生道:“

我再续一个下联:

“南有盘江,北有盘江,

堪如明珠镶玉带。”

众道“好!得布依红三杯。”

这时苗王道:“我再来续上一联:

南望盘江,北望花江,宛如龙盘与虎踞。

这时众人欢呼道:“

好!好!这才是佳对,

吾王应得布依红六杯、

村醪三杯、外加茶三杯。”

这时又有国师王阳德道:“

我来改几个字再来续一联:

北望盘江,南望盘江,宛如莽原缠玉带。”

这时,又有那将军

岩小五抢着道:“

我再来续上一联:

北望盘江,南望盘江,恰如仙女舞白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