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荒唐,颠覆想象

发布时间:2025-08-31 08:27  浏览量:6

周末,聊点轻松的。聊一个冷门历史人物——南朝王伟。

此人,相当有才。是侯景的首席大谋士,整个南北朝寒门将相的榜一大哥。

他和侯景走到一起,没有别的原因,纯粹是看不惯南朝门阀世家,想跟侯景一起,给世道改一改定数。

但很可惜,跟侯景合作,押错了宝。

侯景叛乱失败后,王伟因太有才华,梁元帝萧绎很想见一见他,当面问问南朝文坛一哥,为什么投靠一个北方来的胡人反贼,搅得天下不得安宁。

大将王僧辩就找了一架囚车,把王伟装进去,派人一路护送到江陵,听候萧绎发落。

王伟想让门阀世家死绝户,但他自己可不想死。进了江陵大狱后,迫不及待给萧绎写诗,歌颂南梁。

萧绎爱才心切,看到诗词后,动了赦免王伟的恻隐之心。就把王伟写的诗词,分发给群臣传阅。

大臣都是人精,拿到诗词后,就明白皇上是什么意思,一个个装傻,缄口不言。

萧绎等不及了,就跟大伙商议说,王伟这老小子已经服软,能不能留他一条“犬命”,继续给大梁发光发热。

一听皇上要赦免王伟,群臣立刻炸了锅。王伟这老小子辅佐侯景叛乱,江南一带460万人生灵涂炭,他二舅、他三姑、他小姨子……皆因他而死,绝不可能轻饶了他。

大臣要杀,皇上要赦!君臣为此闹得脸红脖子粗。见萧绎主意已定,执意放了王伟,一位大臣站出来痛斥同僚,说:尔等不识抬举,王陈留(王伟是陈留人)文采震古烁今。论才学,大梁第一,杀了实在可惜。

萧绎一听,非常满意。

说罢。大臣转身对萧绎说,据臣所知,王伟的巅峰之作是替侯景写的一份檄文。与檄文相比,这些诗词歌赋全是“垃圾”。

萧绎一听,立马来了兴趣。朝会散后,命人去把王伟当年写的檄文找来。

拿到檄文,萧绎顿时炸了。

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

帝大怒,使以钉钉其舌于柱,剜其肠。顔色自若。 仇家脔其肉,俛而视之,至骨方刑之。——南史·贼臣传

项羽是双目四瞳,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你湘东王就一只眼,能蹦跶几天。

萧绎称帝前,是湘东王,患有眼疾。

终于,萧绎破防了。王伟太损了,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萧绎常因一只眼睛而自卑,王伟这句话直接捅到了人家气管子上。

来人!把王伟这老小子拖出去,舌头钉在柱子上,剖腹挖心处死。

王伟的笑话,还远不止于此。自从搭上侯景这条反贼的船,笑话频出。

551年,侯景造反成功,在安徽寿春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汉”。

按照习俗,新皇登基,举行完大典后,得拜天祭祖。

朝会上,大谋士王伟跟侯景请示,眼下要尽快建一座皇家太庙,供奉天子往上的七代祖宗。请问陛下,您祖上七代的名讳是什么。

侯景思考半天,我只知道我爸爸叫侯摽,从爷爷开始往上,我就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再者说,我爹正在山西朔州养老,如今兵荒马乱,置办了一桌好吃好喝的,供奉祭拜祖宗,他老人家也没办法来寿春享用啊。

群臣听罢,当场笑趴。

王伟请立七庙,景曰:何谓七庙?伟曰:天子祭七世祖考,故置七庙。并请七世讳,敕太常具祭祀之礼。景曰:前世吾不复忆,唯阿爷名摽,且在朔州,伊那得来噉是。众闻咸笑之。景党有知景祖名乙羽周者,自外悉是王伟制其名位。以汉司徒侯霸为始祖,晋征士侯瑾为七世祖。于是推尊其祖周为大丞相,父摽为元皇帝。——南史·侯景传

祖上七代记不住可以理解,亲爷爷的名字给忘了,就有点扯淡了。

祭拜祖宗,是祭拜死去的,侯景还以为是连活着的祖宗一块“祭拜”。

哈哈哈哈。

会后,王伟陪着侯景一起回想。想了半天,侯景终于记起来了,爷爷叫“乙羽周”,孝文帝推行汉化时,改叫了“侯周”。爸爸和爷爷的名字有了,还差往上五代,侯景实在想不起来了。

但这难不倒大才子王伟,记不住没关系,咱还可以编嘛。王伟凭借博古通今的知识积累,先认了东汉大司徒侯霸是第一代祖宗,晋朝大名士侯瑾为第七代祖宗,中间再插进去四个历史名人,一共帮侯景凑齐了七位祖宗,用这份编造的族谱,完成了祭祖大典。

至于族谱中漏洞百出,侯瑾和侯霸是根正苗红的汉人,侯景家是羯人,这些已经不重要了,能凑齐人就不错了。

说归说,笑归笑。

王伟这个人很像两个人的结合体,三国陈宫和明初姚广孝。

其能力,极有可能抵得上两个姚广孝。多次怂恿侯景出兵,全部大获成功,时机把握那叫一个准。

其遭遇,碰上一个比吕布还不开窍的主子侯景,注定是一个悲剧。

王伟算无遗策,唯独忽略了一点。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淡”。侯景的胜利,一波接一波来得太快,没有搭建一个坚实的基本盘,稍有一根螺丝钉脱节,台子就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