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玄幻修仙等网络文学深受国外网友喜欢,2024年海外“揽金”48.15亿元
发布时间:2025-08-29 19:43 浏览量:2
中国网友喜欢的阴阳五行、玄幻修仙等网络文学作品,同样深受国外网友的喜爱。这些作品不仅拥有极高的点击量,也在大热IP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网文作家的青睐。高铁、熊猫等“中国味儿”元素频繁出现在国外写手的笔下,甚至还有人构思出“哈利·波特遇上孙悟空”这类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8月29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的数字出版国际合作论坛上,各领域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出版的新趋势。
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公布了一组数字。
一是数字阅读方面,2024年,我国数字阅读出海作品的实际规模,包括翻译出海、海外原创、电子书、数据库“出海”等多种形式在内,合计为80.84万部(种),同比增长6.03%。
二是网络文学方面,2024年,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到48.15亿元,同比增长10.68%。网络文学出海作品总量约为75.09万部(种),同比增长7.92%。我国网络文学作品在东南亚、北美、欧洲,正成为新的世界文化名片和新兴文化现象。
三是网络游戏方面,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为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其规模已连续5年超千亿元人民币并再创新高。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中,美国、日本、韩国依然是我国游戏企业出海的主要目标市场,合计占比达57.27%。
“这些鲜活的数据,再次说明中国数字出版新兴业态在中外出版交流互鉴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看到,数字出版不仅能实现精准的内容本土化适配,还将构建出多元的跨文化传播体系。”孙寿山说。
阅文集团党委副书记、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晨用一组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印证了这些数据。
王晨介绍,以《全职高手》为例,这是一部电子竞技题材小说,从2011年至今已经有了超五个语种的出版量,动画系列总播放量超32亿次,改编的动画大电影覆盖9个国家与地区,同名的电视剧播放量超40亿。
在王晨看来,网络文学正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风向标,“好故事正成为人类共通的语言”。
2024年,大英图书馆举行《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余年》等10部中国网文的藏书仪式。在此次合作中,《诡秘之主》还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傲慢与偏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一系列大英图书馆馆藏展开创新联动。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作品的海外影响力,更是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20多年,从历史题材的合纵连横问鼎中原,到玄幻题材的阴阳五行、四海八荒,从仙侠题材再到言情题材的花前月下、才子佳人,一直是创作的核心,这些好故事、好内容不仅打动了万千网文读者,更不断地走进主流社会,走进全世界。”王晨说,去年就有两部文学作品首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还有十部作品被全球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收藏。
与此同时,到今年6月底,在阅文海外门户地点国际(WebNovel)平台已经有超过1万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涉及11种语言,覆盖3亿全球用户,其中AI翻译作品总量已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的七成。《诡秘之主》英文版阅读量超6000万,评分高达4.89分。《天道图书馆》被翻译成11种语言,在阅文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上曾长期占据海外点击、推荐榜双榜第一。
中国网络小说的火爆,也带动了国外的作家参与其中。比如美国作家写的玄幻、修真作品,用中文命名角色,讲述天道轮回的修真故事;印度网络作家在创作中融入阴阳五行概念,在东南亚引发追踪热潮;巴西作家将高铁、熊猫等现代中国元素写入神话的剧情;还有位英国作家创作了“哈利·波特遇上孙悟空”的故事。
“我们正把中国IP的长线运营经验复制到海外,将文化内核融入本土,后续还将通过产业生态结合,让全球创作者共享数字出版的发展。” 王晨说。
孙寿山介绍,数字出版的新发展,也对广大出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工作标准和能力要求。
“要整合翻译、转化和传播等多种出版能力,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探索中国出版的国际化或对外传播的新路径。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等数字出版业态,通过技术赋能,逐步通过从产品出海到平台出海,从翻译出海到业务出海,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出海,就是中国出版的海外传播体系逐步优化与生态构建的成功范例。因此,我认为中国出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必须强化出版的内容和文化发现功能,在不同的翻译转化和业务布局策略中,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更好实现中国出版的文化传播职能。”
另外,还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出版业带来的新挑战。
比如,国内出版业对AIGC技术持有“愿尝试,求落地”的积极态度,但从认知到应用依然存在明显落差。“期望各出版单位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创新力度,要努力做到在战略规划上有布局、在资金上有投入、在实践过程中有措施,针对出版业务需求,设计项目、精准投入、创新机制,持续进行技术应用创新,唯此才能打造出健康、有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出版业新空间。”
当天论坛上,来自励讯集团、法国达高集团、泰国红山出版有限公司等嘉宾分别进行了观点分享。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李肖肖/文 盛亚鹏/图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吕淑丽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