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新郎出上联:两岸青山夹碧水,没想到新娘的下联真是绝了
发布时间:2025-08-27 10:19 浏览量:3
对联,是中国人过日子里一道不肯褪色的风景,也是无数家庭门口挂的那俩红纸。不少老苏州的胡同儿,至今过年都要择上一副好对,仿佛是对着全世界讲究点什么。这种看似戏耍的字谜里,其实藏着很多人家里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
你还别说,对联不仅是文人雅士的消遣,更是老百姓的一桩心事。过去常有人提,才子佳人对对相识,这不是书里编的,小城边其实也有几个真人秀。说起苏州城里的旧时光,还真有一段“对联招亲”的事,流传好些年,照现在的话讲,比选秀还讲究。
那会儿可不像现在,婚姻大事哪里有自由,全靠父母一句话——媒人一来,茶一摆,姑娘小伙子就被拎到一起凑合了。有的连面都没见过,到了洞房才真正“揭盒”,谁也不知道自己会被谁挑中,只能等命运开个盲盒。咱老苏州有点不一样,富贵人家的小姐要嫁人,偏不肯循规蹈矩,总得别出心裁,斗个巧,也斗个心气。
说到底,苏州城里周家的掌上明珠那一年,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周家门楣大,家里闺女又是出了名的才女,长得水灵灵的,知书会画还爱吟诗,按道理,提亲的大少爷们队能排到半条街。然而,她心里那点主意谁都猜不透——不是谁家金玉满堂就能打动,非得遇个能对上话的。什么是“对上话”?不是光会敷衍逗乐,是能碰得上心里的那个弦。
后来她跟父亲咬耳朵,说,不如设一道对联,谁能对得妙、心也合,才算是有缘。周老爷不是糊涂人,想想也觉得新鲜,把消息一散出去,满苏州的读书人全来了个“文人马拉松”——有的顶着家里请帖,有的偷偷报名,门口热闹得像赶庙会。
说实在的,周家这道招亲的门槛不是闹着玩的。甭管你家里什么背景,没点文采就别想混进去。那年中秋夜,整条巷子灯火通亮,院里人声嘈杂,周家上下张灯结彩,满屋红烛。青瓦白墙下全是穿着长衫的青年才俊,各个心里都打着算盘:今儿能不能“抱得美人归”,全看那副对联里有没有自己的命。
据说那晚,周老爷站在门楼上,轻飘飘几句话,现场气氛就不一样了——一种紧张、期待,还有点暗自较劲,小伙子们都想露一手,却又怕露怯。气氛像笼在江南水汽一样,等着那句关键的“上联”落下。
终于,楼上传来一句清亮的女嗓,细细密密地飘下来:“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这一句乍一听简单,可里头弯绕得紧——用“春秋”做双关,既是岁月流转,也暗含历史典故。小伙子们站在下面,脸上腾起几分为难——这不是市面上随手抓来的歇后语,得用点脑子。
现场一时安静,大家低声琢磨。忽然,人群里走出个青年,衣服虽不怎么讲究,气度却有点别样。他笑盈盈地开了口:“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唉,这一下就有意思了,把“东西”玩出了玄机:既是东西方,也是家业生意,一句对下,满场顿时哗然——这不是一般的聪明,是把世事都揣摩透的聪明。
那一刻,周小姐在楼后的屏风边偷听,心头咚一下,像是被轻敲了一下——谁料到真有这样的人物在城里转。她忍不住跟父亲使了个眼色,心里已经喜上眉梢,但仪式嘛,还得再考考他。
于是,她又出了一道难题:“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瞧,这不是随意说说,是借古喻今——八卦有乾坤,意思差不多说到天命,谁能接下这话茬?
青年人稍等了等,嘴角一勾,不急不缓:“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这答得太妙了,不但对得工整,还把自己的心思明明白白地送出去——鸾凤和鸣,明摆着就是对未来寄予的祝福。
这一对下来,周小姐那点少女心思藏不住了,一阵窃喜,脸上泛起点红,恨不得立刻见人。心里琢磨着:若是嫁与此人,来日该是对上了。
后头喜事说来也是顺理成章,洞房那天,俩人心情都畅快。窗外月色清清,青山夹碧水,正是良辰美景。新郎机灵,趁着好气氛随手一句:“两岸青山夹碧水”,新娘眼波一转,也不怯场,“一轮皓月照清波。”这一来一去,你说是对联,或者是缘分,反正,旁人听了都发笑,这才子佳人在书里都活不过这么灵。
你要说古人婚姻是不自由吧,有时又未必。遇到懂你的那个人,就像一副对联,贴得齐整,字字对仗,哪怕生活里也有失误、冷场,日子还是湊得过日子的章法。
后来这段佳话在苏州传了许多年,无数青年在茶馆里闲聊还喜欢拿来开玩笑。有人说,这玩意儿看起来风雅,实际上最能考验人心——能把对联对顺了,还要把两个人的日子对齐了,这才算是一辈子的学问。
手边这故事就说这么多。那年苏州的月亮,是否还圆得像开始那样?人生有多少偶然,也许都是等一句会心的“下联”——你若对得出,心思便通了。要是你遇着这样的场合,能不能也接得上这句?也许,真正的缘分就是在某个平常日子里,对上了心里的那个“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