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泊江桥共潮生:苏超赛场上的“双城记”

发布时间:2025-08-27 14:03  浏览量:2

场上的星火尚未点燃,江风已捎来远方的呐喊。

南通体育会展中心

苏州虎丘

夕照下,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展露出它独特的肌理——银白色的钢结构如万缕丝线编织成巢,又似浪花在长江入海口激荡出的永恒瞬间。8月31日,这里的灯光将渐次亮起,将体育场映照得如同降临江海平原的发光天体,与苏州的虎丘之塔遥相呼应,一今一古,诉说着这片土地对天地的诗意理解。绿茵场上,22个身影奔逐如飞,划开夏夜的闷热。看台上,人声鼎沸如长江浩荡,屏气静息亦如钱塘潮涌。这不过是一场寻常的民间足球联赛——南通与苏州的对决,却让人油然想起千年来长江入海处这两颗明珠的因缘际会。足球在此刻成了引子,引出的是江海平原上两座城市血脉相通的故事,是跨越时空的心灵共振。

苏通大桥

南通踞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苏州抱太湖之秀,揽园林之美,久称“人间天堂”。地理上,一临长江,一拥太湖,似乎各据一方天地。然而,江水滔滔,终归大海,将两座城市的精神血脉早已悄然连接。2008年,一道长虹跃江而过,苏通大桥将双城车程缩至一小时,天堑变通途。这座当时世界最长的斜拉桥,不仅是工程的奇迹,更是两地千年情缘的现代注脚。夜幕中场上球员奔跑的身影,仿佛与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灯交相辉映。

翁同龢(图左)与张謇

足球在草地上划出弧线,那是张謇与翁同龢之间往还的书信。晚清年间,南通张謇与常熟翁同龢(时属苏州府)结下深厚情谊,不仅是师生之谊,更是知交之契。翁同龢在朝中力主张謇兴办实业,张謇在南通践行“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开辟通海垦牧。每每遇到难关,张謇常赴常熟虞山谒见翁师,二人在江南的烟雨中长谈救国之道。如今,苏州队那身蓝白球衣,恰似长江之水与东海之浪的交汇;南通队的红白战袍,则是张謇当年创办的实业旗帜的颜色。场上球员的每一次传球、抢断、射门,都仿佛在续写这段未了的对话。

沈寿绣《耶稣像》

足球在场上来回传递,如同时光的梭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那是沈寿与南通的因缘。这位出生于苏州吴县的“绣圣”,应张謇之邀来到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将苏绣技艺传播至江海之滨。张謇对这位苏州才女敬重有加,不仅为她修建住所,更在她病重时亲侍汤药。沈寿在南通八年,创作出《耶稣像》等惊世之作,将苏绣艺术推向极致。鲜有人知的是,明代苏州才子唐伯虎曾游历南通狼山,留下诗篇;南通诗人范伯子也曾常往苏州,与吴中文人唱和。这些文人的往来,如同绣娘手中的金线,在时间的锦缎上绣出双城交融的图案。那一夜,球场上的每一次精妙配合,宛若这文化交织的延续,在绿茵这块现代锦缎上绣出新的图案。

江风从鸟巢顶掠过,带着长江的湿润和黄海咸腥。南通方言也有与苏州话同属吴语体系的,但南通话更硬朗直率,似江海澎湃;苏州软语温婉缠绵,如评弹悠扬。然而仔细听来,内里有着相同的音韵基因。就像场上两队球员,虽各为其城,却共享着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看台上,南通球迷与苏州球迷比邻而坐,同呼共叹,为精彩配合喝彩,为失误惋惜——足球在此刻成了共同的语言,超越了地域的区隔。

两支球队,风格迥异:南通队凭借身体优势展开强攻,苏州队则以细腻配合周旋。这恰如两座城市的气质对话——南通的开拓精神与苏州的精致文化在绿茵场上碰撞交融。张謇当年在南通兴办实业、创办学校,秉持的是“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理念;苏州则千百年来崇文重教,将文化精致到极致。一刚一柔,一实一文,本是两种不同的城市品格,却在长江的哺育下相映成趣。

是比赛,就有终场;哨响之下,终分输赢。然而,奇妙终将是胜负已分的瞬间,场上呈现的不是对立的狂喜与沮丧,一定是相互致意与感动:双方队员走向彼此,握手、拥抱、交换球衣;看台上的球迷久久起立,鼓掌致意。这更让我们坚信:比赛虽有胜负,但比胜负更持久的是连接;竞技虽有高下,但比高下更永恒的是共鸣。正如大桥不只是为了竞赛速度,更是为了连接两地人民的生活与梦想。

回溯这种连接,深植于历史土壤之中。1920年,张謇创办的南通更俗剧场落成,特邀请苏州昆曲名家前来演出七日七夜。苏州艺术家们沿江而下,带来的是吴侬软语的水磨腔,带回的是江风海韵的豪迈气。这种文化交流,比任何互动都更加深刻地塑造着两座城市的精神面貌。

夜风渐凉,体育场的灯光又将次第熄灭。

这场普通的足球赛何尝不是两座城市千年对话的缩影?从张謇与翁同龢的师生情深,到沈寿在南通的艺术传承;从唐伯虎的狼山题诗,到范伯子的苏州唱和;从近代的实业互助,到如今苏通大桥连接的双城生活圈。两座城市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同长江与东海的交汇,泾渭分明又浑然一体。但我知道,明日太阳升起,长江水仍将不息东流,连接着这两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而足球场的绿茵,终将再次迎来两座城市的人们,悄然在双城之间展开传切配合,在这片方寸之地,继续书写江海双城的永恒对话:南通凭借其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如同一位善于抢点的高速前锋,积极构建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吸引来自苏州的中场大师们输送资本“助攻”,共同投资于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领域。而苏州则以其深厚产业底蕴与国际化视野,扮演着控球核心的角色,为南通企业提供精准长传般的金融支持与创新服务。两城金融机构频频“换位穿插”,联合设立产业基金,在绿色信贷、科技金融等新赛场展开协同进攻。这场无声却高效的“金融联赛”,不仅助推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如同又一记跨越长江的精准直塞,将双城的经济脉络在攻防转换间紧密交织。

南通(钱咸华 摄)

苏州

在双城的共振中,我们听见长江的涛声,听见历史的回响,更听见两座城市、两城人共同的心跳——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寻,对联结的渴望。这心跳,比任何比赛的胜负都更加持久,更加动人。正如长桥卧波,连接的不只是两岸土地,更是千年文脉与未来希冀;正如江海交汇,融合的不只是咸淡之水,更是两种气质、两种精神的相生相成。

当新一轮朝阳照亮苏通大桥的索塔,我们会明白:所有的竞赛终有结束的时刻,而真正的连接、握手和拥抱,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