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赵立新:“放弃国籍、替日洗白”,最终迎来了他应得的下场
发布时间:2025-08-15 20:53 浏览量:1
文/筱晓
编辑/筱晓
万万没想到,看着越像是文化精英的演员赵立新,在历史问题上,竟然会如此糊涂!
会说四国语言,书架上堆满世界名著,演技扎实的赵立新,连咖啡里总要“北欧味道”。
他在综艺《声临其境》里外语自由切换,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捧他当“叔圈顶流”,连汤唯都曾是他学生。
可谁能想到,这位自诩高知的才子,几句话把半辈子攒的名声烧得精光,如今他怎样了?
说起赵立新,眼前飘过许多他演过的经典人物,但几乎不少都具有爱国色彩。
可在生活中,赵立新却和剧中的人物完全不同,在国外受教育的他,似乎从骨子里有份不屑。
2019年好端端的,赵立新在微博上甩出了一个意味不明的问题:“英法联军为啥烧圆明园?”
网友好心科普历史,他反手一句调侃:“紫禁城呢?忘带打火石了?”
这话问的没水平,后面的接茬也更让人不解,难道他是帮侵略者洗白吗?
两天后,他再捅一刀:“日本人占了北京八年,为啥不烧故宫?这像侵略者干的事吗?”
网友提醒他故宫文物南迁的血泪史,他嘴硬“不信服”,还转发文章把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成“日军战事不顺发脾气”。
这下可炸了锅,网友骂他替侵略者洗地,共青团中央直接点名批评:“故宫南迁的悲壮,容不得轻佻!”
眼瞅着舆论压不住了,赵立新连夜删帖道歉,说辞是“语境偏差导致误会”,可网友哪肯买账?
他瑞典籍的老底被扒个干净,原来他早不是中国人。
但赵立新却对着中国历史指手画脚,活脱脱又当又立。
1968年,河南郑州一个军人家庭迎来了小儿子赵立新。
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护士长,两个哥哥也追随父亲脚步从了军。
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照理说该有股子正气,可赵立新打小就透着不一样。
他成天泡在新华书店,抱着莎士比亚、普希金的外国书啃。
理科一塌糊涂,偏偏对表演着了魔。
高考那年,他靠着一段《哈姆雷特》独白朗诵。
愣是以“偏科天才”的身份挤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
大二那年,天上掉馅饼的事儿砸他头上了。
成绩拔尖的赵立新被保送到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深造,成了学校头一个送去苏联的留学生。
零下30度的寒夜里,他裹着军大衣排练契诃夫的话剧,日子苦是苦,可心里头热乎。
谁也没想到,苏联解体前的动荡让他迷了路。
连“老大哥”都摇摇晃晃,自己该往哪儿走?
这问题像根刺,扎进了他往后的人生。
在俄罗斯那几年,他娶了个拉大提琴的俄罗斯姑娘,可婚姻没撑过两年就散了。
心灰意冷的他转头奔了瑞典,靠本事考进瑞典国家大剧院,成了那儿破天荒头一个华裔演员。
为了彻底融入,他咬牙放弃中国籍,护照上改名叫“Lixin Zhao”。
演《仲夏夜之梦》时,他非让化妆师把眼窝涂深点,觉得这样才像欧洲人。
这节骨眼上,他早把中戏公费培养的恩情,连同父亲教的“正直爱国”,全撇在了脑后。
2000年,第二任妻子俞岚铁了心要回国,赵立新这才拖着行李箱回到北京。
顶着张瑞典护照,他大摇大摆回中戏当起老师,汤唯还是他学生。
课堂上他总爱对比中外戏剧,动不动冒出一句:“中国演员缺的是人性深度挖掘!”
这话后来被学生翻出来,成了他“崇洋媚外”的铁证。
后来国内影视圈市场火热,赵立新瞅准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从《走向共和》里的小配角演起,慢慢混成了“黄金绿叶”。
真正让他冒尖的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丝绸商沈一石。
他把商人的精明与悲凉演得入木三分,连导演张黎都拍大腿叫绝。
后来《芈月传》找上门,他演的宰相张仪简直从史书里蹦出来的。
出口成章的谋略家,掷地有声的台词,连走路带起的风都透着股相国范儿。
等到《芳华》里演政委,两座白玉兰奖杯往家里一摆,圈里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2018年《声临其境》更是把他捧上了天。
法语配《这个杀手不太冷》,德语飙《魂断蓝桥》。
四国语言无缝切换,观众听得起鸡皮疙瘩。
节目组透出个小插曲,他非要自带俄文原版《战争与和平》当道具。
据说是他“得让观众听见托尔斯泰的呼吸”,从里到外,都透着股较真儿的傲气。
可到了综艺上他调侃张国立“演技套路化”,点评流量明星“像速食面,香但没营养”
这些零零碎碎,实际上都给日后塌房埋好了雷。
对于他的补救没人买账,央视带头开锤,把他死死钉在“美化侵略”的耻辱柱上。
刘亦菲的《南烟斋笔录》、靳东的《突围》全被拖下水。
剧组连夜找AI换脸,赵立新成了“不能露脸的人”。
《光荣时代》把他整张脸换成黄志忠,观众越看越别扭,脖子和脸咋各走各的?
还有他出演的《风雨送春归》更绝,直接让于震的脸顶替出场,但五官都快拧出屏幕了。
投资方哭晕在厕所,重拍烧钱,但是不换角,全剧组都完蛋!
事发两周,他的微博等29个账号集体被封杀。
从“叔圈顶流”到“查无此人”,只用了48小时。
如今57岁的赵立新,偶尔在瑞典小剧场演话剧。
台下稀稀拉拉坐几个观众,再没人给他四国台词喝彩。
超市打折三文鱼柜台前,他低头挑拣的背影,和当年聚光灯下的“沈一石”判若两人。
有朋友透露他私下教表演谋生,朋友圈发瑞典雪景照,点赞栏永远冷清得可怜。
最荒诞的是,这位常把“能讲究绝不将就”挂嘴边的老戏骨。
讲究了红酒雪茄,却丢了最根本的历史敬畏。
或许正如他演过的瑞典话剧台词:“没有故土的人,灵魂永远漂泊。”
没想到,当初舞台上的叹息,竟成了给自己的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