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测并不符合史实——说说“东林点将录”上的大佬们在明末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5-08-12 17:11 浏览量:2
“东林党”无疑是明末官场最大的一股政治实力,一般认为它代表了“江南仕绅”们的利益,其政治理念是在约束皇权的同时,极力阻挠朝廷从江南攫取更多的财富。传统史家们对东林的评价总体是正面的,这并不足怪,因为执笔修史的士人要么本来就是东林党人、要么也是他们的门生故旧。不过到了现代,尤其是网络时代到了之后,东林党的众多黑历史就被暴露了出来,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它才是导致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其口碑也变得有些臭不可闻。
其实要说搜集东林黑材料最多的,还得是它在政治上最大的对手----阉党。这个以内廷有实权的大太监们为核心的政治派别,集合了朝中大多数对东林不满的官员,这两党之间的争斗也是明末清初政坛上的主要矛盾。在天启年间“九千岁”魏忠贤秉政时,阉党气焰嚣张,一度彻底压制住了东林,其党羽们为了让文化程度不高的魏氏了解东林人物,还特意编写了一本叫《东林点将录》的小册子。
此书仿照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形式,将东林骨干们用某位梁山头领的名号依次排列,用来表示他们在其当内的地位和朝中的影响力,实在是一份很有趣的历史文件。能名登点将录的差不多个个是明末士林和政坛上的大佬,他们中有少数人甚至在清朝初年仍保持了不小的影响力。而本文就试着分析下这些东林骨干们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表现,从中也不难看出这东林到底是忠是奸。
《东林点将录》上共有一百零九人的名字(包括了号称“托塔天王”的李三才),他们中只有十五人活到了经受满清入关的考验之时。其中只名列个“地短星出林龙”的帝师孙承宗,早在崇祯十一年就在清军侵入河北时,在老家高阳城阖家死难,体现了自己的高尚气节。
在他之后东林声望最高的人物“天巧星”钱谦益,则在清军逼近南京时主动投了降,还留下了个“水太凉”的笑谈。另一个大人物----大才子侯恂的父亲、当过兵部尚书的“地遂星”侯恂,也有过降清的传闻。此外明确出仕满清,还高调地为虎作伥的人物还有“天究星”阮大钺、“地丑星”张凤翔,口碑比他们好的“天暗星”房可壮也做了清之顺臣。
最有意思的是“天猛星”惠世扬,此人年逾八十、在乡闲居时,还被入关中的李自成请出来拜为了宰相。大顺覆灭后又降了清,之后再致仕回乡,随后又参加了王永强的反清起义,兵败后再无消息。
“地明星”郑三俊则在明亡后遁入山林,以僧侣的名义修行避乱;“地然星”熊明遇在南明弘光帝初立是辞官回乡、病逝家中;“地英星”陈必谦有可能是被乱军所杀;“地阴星”顾锡畴则在南明隆武年间被跋扈的军阀贺希尧诛杀;“天满星”解学龙在清军进入南京时绝望地投了江、自尽殉国;“地健星”李若星“也是不明不白死于兵乱。
至于学术大宗师“天异星”刘宗周,则是在南京、杭州相继陷落,弘光政权彻底覆灭之际,以绝食而死的方式为他毕生坚守的道统殉了葬。而最实干的算是“地进星”黄公辅,此人投身“岭南三忠”发动的起义,兵败后一直坚持抗清,最后在重围中自焚而死。
此外不在这十五名单上的“地勇星”李邦华和“地魔星”宋师襄,都是在李自成进京时不屈被杀。
看起来很明显,东林党人真正降清降顺的都是少数,他们在政治见解上虽然各有缺陷,但在气节方面让人诟病之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