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金陵”何荣庆中国画展览:山水人物花鸟见真意
发布时间:2025-08-09 16:35 浏览量:2
问 道 金 陵
何荣庆中国画展览
开幕时间:
2025年8月10日 上午10时
展览时间:
2025年8月10日—8月30日
展览地点:
南京市文化馆三楼书画艺术馆
(南京市长江路101号)
何荣庆
笔名以恒,曾用名何坚,1945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现为南京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南京颜真卿书画院院委,南京墨之轩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紫金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研究员。
1969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教改班。
1984—1986年在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进修。
2019年,中国画《盛世祥光》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苏省优秀花鸟画展”。
2020年8幅作品参加北京炎黄艺术馆现代名家邀请展和拍卖会。
2021年4幅作品参加北京一得阁美术馆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和拍卖会。
2021年受邀参加“2021博鳌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和展览。
2022年受邀参加“我们的中国梦”暨百位将军部长·百名艺术家大型书画全国交流巡展之北京民族文化宫首展。
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大展中展出和获奖。
作品入选荣宝斋《2022实力与价值·当代名家雅集》。
2022年评为《人民美术家》封面人物,作品和个人简介刊登在封面、封2、封3、封底。
2022年,作品被《中华英才》刊登和重点推荐,题名“让生活升华为艺术”。
被现代快报、南京日报周末·艺苑等媒体机构宣传报道。
2023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何荣庆山水画作品选》。
2023年第23期《读者》杂志“大家风范”栏目重点介绍,彩图7个版面,含封2、封3、封底。
2024年,受“[笔墨春秋]第四届全国名家邀请展”邀请,《眉淡秋山羞镜台》《彩云之南》两幅画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
2024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名家画谱 何荣庆》作品专辑,刊登近几年作品49幅。
2024年11月15日,由江苏省紫金书画院和泰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妙造自然]何荣庆写生作品展”在南京市栖霞美术馆展出,展览作品受到藏家热捧。
历来作品受到众多博物馆、展览馆和藏家的热情收藏,被众多媒体跟踪报道。
《砥砺前行,步步登高》
超然物外 寄情山水
—— 何荣庆画展作品赏析
▢单国强
何荣庆的写意山水,描绘了山间飘荡着淡淡的雾气,远处山峰挺拔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的泉水潺潺流淌,汇入河谷,桥路楼观隐匿在山崖丛树之间。水边、山间的活动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山石间描绘着树木,姿态各异,或直或欹,或疏或密。画作多用中锋线条皴山石,书意化用笔明显。画面繁密中见疏松,湿笔、燥笔交错叠加,每一局部空间的处理都能浓淡疏密,笔到意足。特别是稠密的山体空间布置,以小树来加强空间结构的条理性。在皴法方面多用解索皴法,又糅合长、短披麻皴,皴线用笔稍纵,老辣朴实,如绳索解拆散开,弯弯曲曲,悠悠扬扬。其妙处在于不露声色地融汇古人的笔意,来抒发自我的艺术个性。这是何荣庆饱游自然山川后,胸中有了一定的丘壑积累,把握自然山水的内在气质,进行整理、重建、凝集,形成理想化后的产物,并且他以超越自我的境界,把握自然山水的内在气质,是主观与客观的交融所呈现的。
《人间仙境》
何荣庆的写意人物,追求造型的张力。他将人物对象“啰唆、琐碎”的部分舍弃或简化,强调人物外形的“整体感”,归纳出人物的“整体形”。然后,运用夸张的手法,强化人物身躯的强壮,并在此基础上,主观增加朴拙厚重的造型意味,不仅更好地突出劳动人民强健体魄的力量美,还体现了他阳刚、厚重的主观审美追求。在人物造型阶段,他加入帽子、服装纹饰等小元素,以不同形制对造型整体进行丰富,使这种“大”的造型不落于板结、笨重。并且加强人物面部和手部在造型上的比重,使其松紧有度,人物整体造型既富有节奏感,又突出了“画眼”。为了造型细节注入“力量”,他将人物的面部五官、动作姿态等都进行丰富和强化。如把人物面庞的皱纹描绘得更加密集和坚硬,夸张筋骨凸显的手掌和臂膀,从而深化了饱经沧桑的厚重感,以及人物的眼神和神态也描写得更加微妙、丰富,增强了造型的生动性。
《龙首崖》
何荣庆以写生中的所感所悟为契机,以山水、人物为创作主题,着重在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深化作品的空间建构,探索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山水、人物画的新面貌。
(作者单国强,中国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沫溅萦晴雨,峰寒变夏秋》
情与趣的融合
—— 何荣庆花鸟画的自然情趣
▢邹 凌
在中国,如果说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的话,那么自然情趣则是这种意境的内涵体现,尤其是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中,自然情趣是历代花鸟画家们不断追求的至高境界,更是花鸟画家精神世界的自然展现。当代画家何荣庆也不例外。
《春风得意》
“自然”与“情趣”是相辅相成的,所谓“自然”,即是天然,非人为,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老子《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自然者,道也。”(三国·何晏《无名论》)所谓“情趣”,即是志趣、情意,是个人的情调趣味,具有个性特征;南朝·陈姚最《续画品·沉粲》中说:“专工绮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由此可见,自然情趣是画家们在绘画创作中思想情感和个人趣味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不是强求的、刻意的,而是闲暇的悠然之情。何荣庆的花鸟画所追求的正是这种自然情趣,是一种闲暇的悠然之情。
《斗鸡香陌行春倦》
他出生在江南的鱼米之乡泰兴,泰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集散地,既有“风神潇洒”的明代进士张京元,又有“江南五才子”之一的朱铭盘、侯万里,更有本土书画家“画猫第一人”季应召,“篆书大家”陈潮,“全才画家”程璋、杨体仁等,还有客居的书画家恽南田、高其佩、黄慎、虚谷、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陈衡恪等。在历史文化和本土人文情怀的养育下,在程璋和韩秋岩的艺术熏陶下,何荣庆9岁开始喜爱上了绘画,从此便乐此不疲,一发不可收。从画香烟招牌、小人书中的古典人物,到婚庆用的旧式大圆门和结婚时床头的喜庆图画;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到创作花鸟画,无不勤勉好学,孜孜不倦,所画乡土作品深受泰兴古城百姓的喜爱。他的花鸟画最早是从本土画家程璋和韩秋岩的作品入手,之后泛学“扬州八怪”和“海派”的作品,以及现代画家齐白石的作品,有着深厚的传统绘画基础。
《何处觅凉风,荷塘送清爽》
在何荣庆的花鸟画中,既有反映家乡风土风貌的作品,也有展示传统文化的作品,而且最为主要的是其作品所散发出的自然情趣。泰兴是水乡,水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水乡的文化氛围是何荣庆花鸟画创作的根基,家乡的山山水水、花鸟鱼虫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绘画源泉。《生态自然》《鱼乐图》《雨后》《凉风深藏碧伞中》等作品无不留下他对家乡风土风貌的眷念和赞美。《生态自然》中水乡芦荡的飘逸、仙鹤的飞鸣、鱼儿的欢唱大有“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唐·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的意蕴。而荷塘花海,莲藕飘香则是泰兴水乡的一大特色,《凉风深藏碧伞中》将凉风细雨下的荷塘景象描绘得自然可爱,宽大的荷叶为鹭鸶抵挡住了凉风细雨,荷叶下的鹭鸶显得从容、安逸、自得;画面上荷叶的粗犷,不畏风雨;荷花的妩媚,清香袅袅;鹭鸶的神态,灵动淡定。整幅画是那样的自然和谐,生动活泼。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十二生肖是何荣庆花鸟画中最爱表现的绘画题材之一,其中马、羊、鸡、狗、猪、猴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都被他描绘得可亲可爱,赋予情趣。《喜从天降》中憨厚可爱的小猪,望见从蕉叶中下垂的蜘蛛,忽然止步,神态惊奇。蜘蛛在古代被誉为“喜虫”,宋·邢昺在《尔雅疏》中说:“此蛊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小猪见“喜虫(从)天降”,寓意吉祥;此画主题鲜明,融合了百姓的美好愿望。《雨霁》中英姿飒爽的大公鸡,迈步行走在润湿的草地上,猛然回首发现雄壮的尾羽上,一只大黄蜂正悠闲地栖息其中;公鸡眼神愤怒,发出响亮的鸣叫,极富生活气息。
明·李日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李日华《六砚斋笔记》)意思是说,绘画中所描绘物象的最高境界,既不是物象的“形”,也不是物象的“势”,甚至不是物象的“韵”,而是物象所呈现出来的自然之“性”。这个“性”是原始的、本能的,是自然之趣,何荣庆花鸟画所展现的就是一种自然之趣。
《降龙罗汉》
《静坐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