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产业链党建聚“链”成势

发布时间:2025-08-07 11:22  浏览量:1

产业链党建聚“链”成势

——城厢区实施“红链领航”行动

促鞋服产业发展

组织“链”接需求端,服务“链”通企业心,今年来,城厢区聚焦鞋服等传统优势产业,创新产业链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红链领航”行动,持续推动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党建是基层党建的新命题,也是探索党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城厢区按照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七大行动”,瞄定鞋服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在全市率先破冰,探索出一条以产业链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实施“红链领航”行动,推动组织堡垒建在链上、服务资源裹在链上、协同发展融在链上、科技创新抓在链上,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格局,为打造“和美莆田 共同富裕”首善之区注入“红色动能”。

举行“红链赋能 共践初心”鞋服产业链主题党日活动。

强组织促联建 汇聚强大合力

7月底,位于华林经济开发区的城厢区鞋服产业链党委“共创空间”正式启用,寓意城厢产业链党建工作迈入新阶段。这是全市首个以“鞋服产业链党建”为主题的“一站式”综合展示合作平台,融合党建活动、参观学习、技术合作、鞋品展示、产业招商等功能于一体,是“红链领航”深化提升行动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城厢区鞋服产业基础深厚,有鞋业及配套企业近400家。其中,94家规上企业拥有制鞋生产线200多条,从业人员2万余人。但因企业党员分散、阵地资源不够丰富、沟通联系少等问题,一度影响着民营企业党建工作。

如何变企业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推动企业资源共享、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今年,城厢区调整优化了产业链党组织架构,升格原有鞋服产业链党委,由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党委书记,吸纳区委人才办、华亭镇、华林经济开发区、中国皮革院莆田分院、国投以及才子、力奴等龙头企业担任委员,形成“链长+链主+链员”三级架构,变“单兵作战”为“链式联动”,将党组织嵌入产业链条。同时,将产业链党建工作纳入城厢区七大行动“固本强基”专项任务中,由区委领导研究、部署、推动产业链党建工作,将发挥政治引领、统筹协调、服务发展、凝聚人才等作用。

要建,就要建强,以一条链串联资源,以联建激活链条,畅通产业链循环血脉。今年以来,由产业链党委牵头,城厢区建立了联学共建机制,不仅通过党务培训、经验交流、“先锋岗”评选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更推出“壶兰工匠”缝纫工大赛、制鞋技能大赛、应急演练等特色活动,促进链上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该区还制定《城厢区鞋服产业链党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落实“1+4+N”制度,即“一张工作清单+4个项目重点任务+N场党建助企活动”,精准布局涵盖年度工作计划、活动轮值、问题帮办和工作保障四大方面的12项举措,逐步构建起闭环落实体系。

优服务解难题 构筑优质生态

7月4日,结合“百名干部进百企,提升服务解难题”活动,城厢区委人才办与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组成助企服务团,来到位于太湖工业园区的华源工贸有限公司,助力企业解决产能扩建带来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问题。目前,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华源工贸订单班”,依托“企业+院校”双导师教学模式,从源头上培养适宜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城厢区鞋服产业链党委探索构建“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三单服务机制,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聚焦企业所需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

“鞋服产业链党委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加速释放政策红利,支持企业降本增效。”城厢区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李玲说,位于九龙商务中心的莆田鞋运营中心于5月份启用后,成功扶持了树标、由酷等本土鞋企进驻天猫商城,助力企业拓展电商通路。产业链党委还积极对接运营展销平台,组织树标、华丰等30多家链上企业组团参加福建省“四链”融合对接会和“五一趣游嘉年华”莆田优品展。

今年以来,产业链党委充分运用企业贷款贴息与税收减免支持政策,为富力、才子等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技改金融方案,助力红果果、新冠体育等企业申报市级鞋服专项贴息,授信超1.28亿元,放款6890万元。

鞋服产业链党委更贴近产业一线,更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更能在做优做细企业服务保障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前期摸排+中期联动+后期保障”服务体系,产业链党委启动“党建助企联合行动”,成立“党建助企服务队”定期联系、走访鞋服企业,系统梳理摸排了企业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需求。依托“全市一张图”大数据平台,借助“110”服务企业专线和“亲清惠企平台”,及时解决企业诉求。

截至目前,产业链党委召开了4次议事会议,走访重点企业31家,聚焦企业实实在在的“痛点”和“难点”,共同出谋划策,把脉支招。

鞋服产业链党委不仅以多维度、全链条的暖心服务促进企业成长,更借园区之势、乘政策之长风,托起鞋服产业腾跃的羽翼。

当先锋谋转型 构建创新集群

在华林工业园区,城厢区鞋服产业链党委指导力奴鞋业在车间班组设立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公司组建党员攻关组和标杆示范车间,由党员带头冲锋,突破技术瓶颈,通过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减少用工约50%,节省物料约30%。”城厢区鞋服产业链党委委员、力奴鞋业党支部书记林金星介绍。

数智化已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的必然趋势,转型早与晚、快与慢,很可能决定企业发展质量的高低甚至存亡。“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修课。”城厢区鞋服产业链党委书记、工信局局长陈旭清表示。

当红色基因真正融入产业肌理,就能催生“链上党建、聚链成势、强链壮群”的倍增效应,让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第二增长曲线”。

入驻东海鞋服科技产业园的兆康体育生产车间一角。

产业链党委指导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组织链上企业与福建师范大学、皮革院等高校和机构开展鞋垫、鞋胶等新材料的研发,成功推动17家企业踏上“智改数转”的新赛道。纺织企业坤英奇,通过引进ERP管理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为5G全连接工厂,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生产效率提升30%,生产配套率提升近100%;中科华宇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物构所等单位合作,主导制定鞋服产业国家标准《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累计成功申报30余项国家和国际实用新型专利。

产业链党委还通过联合城厢区工信局、区委人才办、华林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举办“数字赋能产业向新”“AI赋能 厢约有你”等多样化主题活动,鼓励企业主动拥抱数智化浪潮。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今年,产业链党委组织链上企业前往浙大参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并安排链上企业管理人才参加“产业赋能助力升级”企业家培训班,走出去取经问道。同时,产业链党委组织企业前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招聘会,帮助企业引入高层次人才。

此外,该区积极响应省委、市委组织部提出的“人才兴链”行动部署,紧锣密鼓地推进“一产业链一研究院”建设。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莆田分院将在华林经济开发区落地,借助北京总部的智库力量,提供品牌战略研究、视觉设计指导等服务。

党建引领下,一条产业链,串联起创新动能、人才磁场、共赢生态,城厢鞋服产业正迸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记者:林晓玲

通讯员:许文泉 胡宏 文/图

编辑:吴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