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苏泷《年轮》陷抄袭风波?网友扒出《蝶恋》旋律雷同,华语乐坛再掀版权争议

发布时间:2025-08-03 02:56  浏览量:1

近日,汪苏泷与张碧晨合作的歌曲《年轮》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继“原唱权归属”争议后,网友翻出2015年发行的《年轮》与2009年网游《仙剑Online》主题曲《蝶恋》的旋律对比,直指两者主歌部分高度相似,疑似抄袭。这场跨越十年的音乐版权风波,不仅牵动粉丝情绪,更将华语乐坛的“创作伦理”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主歌旋律相似度高达90%?技术流网友“扒皮”引爆争议
争议始于社交平台流传的一段音频对比视频:通过左右声道同步播放《年轮》与《蝶恋》,两首歌的主歌部分旋律几乎“完美重合”,相似度被技术流网友量化为**90%以上**。部分网友指出,前八小节的音符走向、节奏型几乎一致,甚至出现“双胞胎”般的既视感。
这一发现迅速引发热议。有音乐爱好者分析称:“虽然副歌部分差异明显,但主歌的‘灵魂’部分高度雷同,已超出巧合范畴,更像是无意识的借鉴。”而汪苏泷作为《年轮》的词曲作者,此前以“创作才子”形象深入人心,此次风波令其原创能力受到质疑。
“空耳鉴抄”还是专业证据?乐评人呼吁理性发声
面对争议,乐评人邓柯在社交媒体上发声:“不识谱的人无权指控抄袭!音乐抄袭需基于专业分析,而非仅凭‘听起来像’。”他强调,判定抄袭需提供准确的曲谱比对,并符合“实质性相似”原则。然而,此次技术流网友的波形分析与音频对比,已让“巧合说”显得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部分粉丝为汪苏泷辩护,认为中国风旋律本就容易趋同:“好听的旋律有限,周杰伦、林俊杰的作品也曾被质疑雷同,但最终都未被认定抄袭。”更有观点指出,《蝶恋》本身融合了传统民乐元素,旋律并非“独家版权”。
法律与行业惯例的模糊地带
从法律层面看,音乐抄袭的判定需满足“接触+实质性相似”两大要素。尽管《蝶恋》早于《年轮》发行,但汪苏泷是否“接触”过该作品仍需查证。此外,即便旋律相似,若未达到“实质性相似”标准,也可能难以构成侵权。
行业内部人士则透露,影视音乐制作中常存在“盲听选曲”现象——剧方仅关注成品效果,而制作公司对曲库间的相似性排查不足。此次《年轮》的争议,暴露出行业版权审核机制的漏洞。
从“原唱权”到“旋律权”:一场多输的舆论战
这场风波背后,不仅是两首歌的较量,更是创作者、歌手、平台与粉丝之间的利益博弈。此前,《年轮》因“原唱权归属”引发汪苏泷与张碧晨的授权之争,如今旋律争议再度升级,或将导致更多连锁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网友翻出旧帖——徐良粉丝曾质疑《年轮》副歌与自家作品“撞车”,暗示“创作圈是否存在灰色地带”?而张碧晨粉丝则讽刺汪苏泷曾在综艺中调侃“这首歌除了张碧晨,其他都是我的”,如今却陷入旋律争议。
华语乐坛的警钟:致敬与抄袭的界限何在?
《年轮》与《蝶恋》的争议,再次敲响华语乐坛版权保护的警钟。近年来,从《离人愁》被指拼接古风歌曲,到《简单的幸福》模仿《有何不可》,原创音乐的界定始终模糊。
音乐创作的本质是灵感的碰撞,但如何在“借鉴”与“抄袭”间划清界限? 行业需建立更透明的版权登记机制,平台应完善作品比对技术,而创作者更应尊重原创,避免陷入“似曾相识”的漩涡。
这场围绕《年轮》的争议,或许不会有一个明确答案,但它无疑推动了公众对音乐版权的思考。正如网友所言:“真正的经典,永远建立在独一无二的创造力之上。”当流量狂奔时,音乐的灵魂不应被“抄袭”二字玷污。

你怎么看?
- 旋律相似是巧合还是抄袭?
- 华语乐坛是否需要更严格的版权审核?
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