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说得真对:你可以靠书、靠山川、靠音乐,但不能靠人

发布时间:2025-07-31 17:30  浏览量:1

文 | 简希 图| 来自网络

《百年孤独》里有句话非常的经典:人精神上的寄托,可以是书籍,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爱好,可以是工作,甚至是山川湖海,但唯独不可以是人。

初读时觉得冷淡,甚至有些无情。可随着年岁渐长,越发明白其中的分寸与慈悲。

把书籍作为精神寄托的人是快乐的。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年轻时曾深受抑郁困扰,是阅读,让他找到了慰藉和人生的方向,后来又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自己的工作,一辈子专注于写作。

读书,可以让我们突破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和经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也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思考自己的人生。

“读书的快乐,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快乐。” 不管生活中我们有多少烦恼忧愁,只要我们与书籍为伴,就找到了解决烦恼的良方。

杨绛说:“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想的太多。”

对于音乐,毛姆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 "音乐是能直接进入灵魂的艺术。"

音乐不像文字、绘画那样需要解释,音乐家只需要让旋律流淌。我们或许不知道它想说什么,但却能被深深打动。

音乐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唤起我们心中那些无法说出口,甚至未曾意识到的情感,也有”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心酸。

“ 音乐才子” 李健更是真正热爱听音乐的人,他常在演出后独自听音乐放松,说音乐是灵魂的安顿处

毛姆一生都在游历山川湖海,所以说他的精神寄托在旅行中也不为过。他的足迹遍布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他尤其热爱东方,曾多次前往中国,印度等地。

在旅行中,毛姆获得了大量写作灵感,例如,受高更影响写出了《月亮与六便士》,而《刀锋》和《面纱》则源于他在东方的所见所闻。

唯独对人,他喜欢观察人,但他对人性的观察与了解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人是不可靠的,是无法依赖的。

他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几乎没有人可以在you惑、利益、恐惧面前能始终如一。

他说:“你无法依靠任何人,他们都在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在毛姆的小说里,充满对“各种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不可靠性”的剖析。不管是《刀锋》中的爱情和友情,还是《面纱》中的婚姻在他笔下都常常易碎。

他还说:“人们改变了他们的观点,就像女人改变她们的帽子。” 可见人是多么容易就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没有信用和原则。

为什么偏偏不可以是人呢?

冯唐说:“因为人是非常复杂又凉薄的生物,善变是本性,如果非要把一个人作为精神寄托,那就是在赌人心,你就有很大概率会输。”

如果你去依赖一个不确定,不稳定的东西,而且还抱有过高的期待,就恰似赤手捕风,势必遍体鳞伤。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所有的关系说到底都是一场阶段性的陪伴。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时,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都是你的事儿,到了中年以后, 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自己的事都做不过来。”

人到中年,即使是家人也很难一直陪伴在身边。陪我们长大的父母会离我们而去,我们养大的孩子会出去闯自己的天地,即使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也不能保证永远在一起。

每段关系,我们都可以善待,可以加倍珍惜,却唯独不可以依赖。

人生是一场没有人能陪到底的旅行,让我们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