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陶紫砂赏析 || 菊花壶
发布时间:2025-07-30 21:54 浏览量:1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说到菊花,可能会马上想到陶渊明,因为他写菊花诗太有名了,而且有许多首,已将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简直是菊花的代表人物了。
而历代喜欢菊花的名人多多,特别是中国古代把梅兰竹菊变成了传统文人必咏的四大植物,日本传承中国的文化,也如是。和茶有关的菊花图和诗歌,也比比皆是。
自明中叶紫砂发展成熟之后,菊花题材也在紫砂壶的中不断涌现,有仿菊花形状的菊瓣壶,有以菊花图入画刻绘的,有镌刻菊花诗句的,多种多样。
收藏有三把菊花刻绘题材的壶,为名家作书画,宜兴艺人刻绘的。
莲子壶
葫芦壶
第一把莲子壶大概200毫升,细小红泥制;第二把葫芦壶大概120毫升,调粗砂朱泥。两把壶都是一面刻菊花,一面都是“菊寿”,字体差不过,估计为同一批或者同一时期的作品。
这些字和画都是吴冠南书画,宜兴艺人紫溪所刻。吴冠南是江苏宜兴本地画家,1950年生,1962年步入画道,初学芥子园画谱后学吴昌硕、旁涉黄宾虹、齐白石。精于写意花鸟画。获2004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美术学奖,“黄宾虹奖“、2004年南京传媒水墨画三年展”傅抱石奖“。现为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因为所处地域本来就是紫砂产地丁蜀镇的关系,其早期就已经在紫砂上书画了,真正成熟期大概在1996年之后。紫砂的陶刻一般以文字或者文字加花鸟草虫为主,以前少有绘山水的,可能山水的浓淡明暗难以在紫砂表面表达吧。而花鸟之类画本来就是吴冠南主攻方向,所以他刻绘的精品壶实在是值得收藏也比较有趣。
2015年8月,吴冠南出了一本《倦翁画壶》的书,里面有160副图,都是其书画的作品,发现好多提字和画都和我收藏的一样,而我的壶制作时间在1996年上下。
第三把壶容量180毫升上下,壶表面光泽度好,这壶类似君德壶的造型,由陈传席书画。紫溪刻。提《红楼梦》林黛玉诗一句,一面绘菊花数朵。题字出处为林黛玉自写的一首诗,如下: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大致译:我想了解秋菊的心情大家一无所知,只好背着手低声询问东篱的菊枝;你品格高洁藐视世人将同哪个逃隐?你一样花开为什么要比百花开的迟?园圃露冷庭前霜寒你感到怎样寂寞?北雁南归蟋蟀无声你是否怀念相思?不要说整个人世没有你一个知己,你假若懂得语言咱们何妨叙谈片时。此诗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实在也是菊花诗歌中的楚翘。
这把壶如为素壶,我想只能算是一把实用好泥好的壶吧,难以到达收藏品或者艺术品境界。但是经过江南文人才子一书画,境界马上提升了,变为一把可用可赏可收藏的名壶了。书画者陈传席,1950年9月生于山东,江苏徐州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文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国著名评论家、美术教育家、画家、当代文人画代表性人物。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特殊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除了文学理论之外, 陈传席对紫砂的研究是比较深的,也比较早,出过两本书:《紫砂精壶品鉴》(1993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紫砂艺术》(1996年9月台湾书泉出版社第1版)。陈传席和祥陶坊主人是多年的好友,替其写过小册子的序言,同时也刻绘了好多朱泥的壶,当时这些原作壶销往台湾的比较多,大陆少有留下。
这样一个对艺术有修养的才子在紫砂壶上画龙点睛般一书画,真是到了古人说的壶以字贵、 字以壶传的文人壶境界了。
附:
说起陶渊明,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桃花源记》,每次读此文,给人一种心灵洗涤向往美好生活的升华,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一种中国式田园天堂生活的憧憬。每个中国人心底里或多或少总是有这样的神往地方的。全文如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此壶为韩国朋友所有,祥陶出品,张志安书画刻绘,容量大概300毫升,太贴合桃花源的意境了,可惜好壶已去韩国,能收藏的机率渺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