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晨含泪告别《年轮》,汪苏泷收回版权震动乐坛

发布时间:2025-07-26 04:43  浏览量:1

一句直播间的轻狂断言,让承载青春记忆的OST沦为版权战场,更撕开了音乐产业的血淋淋真相。

01 网红口舌点燃战火:版权认知缺失引爆行业核爆

2025年7月,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歌手“旺仔小乔”在直播中强硬宣称:“《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汪苏泷仅是创作者!”并放话“认定的事绝不改”。这番被翻出的旧言论,瞬间点燃汪苏泷粉丝怒火。

这不是旺仔小乔首次因版权翻车:此前翻唱鞠婧祎《恋爱告急》未标注原唱已遭诟病,此次更被质疑借争议转移“蒙面演唱会侵权”焦点。她的言论暴露两大症结:

- 商业化翻唱牟利:直播间明码标价《年轮》点唱服务(288抖币/次),却未规范标注创作信息,利用版权模糊地带引流。

代价迅疾而惨烈:四天掉粉近60万,演唱会门票滞销,看台内场空空如也。

02 平台乱标激化矛盾:从“双原唱”到“除名罗生门”

争议迅速蔓延至音乐平台,暴露行业标注乱象:

- QQ音乐闪电除名:7月23日移除张碧晨版“原唱”标识仅留“演唱者”,而汪苏泷版仍保留标签。虽三小时后恢复“双原唱”,但#张碧晨年轮原唱被取消#话题已冲上3亿阅读量;

- 网易云硬刚“双标”:始终标注“张碧晨/汪苏泷 双原唱”,被赞“最后良心”。但知情人士揭露:这是因分账协议约束,改标需赔天价违约金。

法律真空助长混乱:《著作权法》未定义“原唱”,平台各行其是。OST领域长期存在“演唱者以原唱抬咖,创作者吃哑巴亏”的潜规则。汪苏泷同步声明《梦幻诛仙》同为双原唱,被解读为“警告张碧晨:我能捧你也能废你”,直指行业权益分配不公。

03 十年盟友决裂:版权核爆下的双输结局

7月25日凌晨00:05,汪苏泷工作室突袭宣布收回《年轮》所有演唱授权。两小时后,张碧晨工作室以“告别信”回应,通篇未提汪苏泷姓名,却坚称“唯一原唱”。

回溯合作蜜月期:2015年《花千骨》热播时,张碧晨女声版(6月15日发行)借剧集爆火成为国民记忆,汪苏泷男声版(6月30日上线)亦斩获金曲奖。两人多次牵手合唱,创造8亿播放神话。

利益撕碎情谊:张碧晨方晒国家级版权登记证明“首唱地位”,汪苏泷则甩出2015年项目邮件,证实剧方要求“男女双版本同步制作”。法律上,汪苏泷作为词曲著作权人,依《著作权法》第三十八条收回授权完全合法,但张碧晨陷入“能听不能唱”的窘境——录音版本可传播,**商演再唱即侵权**。

04 网红搅局背后的行业深渊:谁在屠杀我们的青春?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却有三重牺牲品:

- 张碧晨:背上“忘恩负义”骂名,路人盘崩塌;

- 汪苏泷:被嘲“才子变商人”,情怀滤镜碎裂;

- 听众:《年轮》从KTV必点曲变成“房东租客争房产证,最后炸了整个小区”。

网红经济对版权生态的腐蚀已成顽疾:62%网红歌手无法准确理解“原唱”定义,为流量刻意煽动对立。旺仔小乔们收割话题红利时,真正的创作者尊严被践踏为流量垫脚石。

---

>十年旋律戛然而止。张碧晨版《年轮》仍在平台流淌,但再无人能公开唱响那句“密密麻麻是我的自尊”。

汪苏泷守住了版权法理,却输尽了江湖情义。

当网红口舌取代行业规则,当标签游戏碾压创作初心——

《年轮》的停转,是给所有音乐人的一记警钟:唯有确权明责,方能让下一首经典免于沦为版权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