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大师王兆乾 与严凤英分手后娶妻生子 婚姻美满 儿子成珠影厂导演

发布时间:2025-07-27 00:07  浏览量:1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

一段经典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不仅让我们领略到黄梅戏那清秀、优美和雅致的“音韵之美”。

同时更表达出心心相印的两个人,那彼此之间矢志不渝的爱情,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剧照

但这世间,并不是所有的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

多年之后,王小亚回忆起自己亲生父亲王兆乾,和母亲严凤英之间的爱情,就不胜唏嘘。

他说,“妈妈最爱的,是我的亲生父亲王兆乾”。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严凤英和王兆乾的儿子王小亚

所以在两人分手后,严凤英不仅自己不愿再见到王兆乾,而且就连他们的儿子王小亚,也不允许王兆乾来探望。

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感情纠葛?

为何曾真心相爱,最后又劳燕分飞?

又为何严凤英都已经为王兆乾生下了儿子王小亚,但王兆乾却只发一句“祝母子平安”便匆匆了事?

连面都没有见一下?

直到多年之后,王小亚才从亲生父亲那里,得知了真相。

原来,王兆乾曾深爱美丽温柔的严凤英,但却因为一场误会,使得他们分道扬镳,从此不再相见。

1951年,21岁的严凤英,从江苏南京,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安徽安庆,重拾自己的老本行,做起了黄梅戏演员。

在这里,他认识了安庆军区的业务骨干的王兆乾。

他比严凤英大两岁,是山东临沂人。

在王兆乾19岁那年,还是贵阳师范学院大一学生的他,因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而遭到特务盯梢。于是他辗转到大别山地区,投奔了革命队伍,并因为颇具文学和音乐天赋,而受到重视。

那时,他就已经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于1949年9月,将诗人李季所创作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改编成黄梅调,开始对黄梅戏的发展,进行探索。

他是第一个用现代简谱记录黄梅戏唱腔的音乐人,也是第一个将黄梅调运用到现代戏中的探索者,还是第一个,将来自于山野间的黄梅戏,推广到全国的戏曲家。

他不仅为研究黄梅戏唱腔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为《王贵与李香香》、《柳树井》、《新事新办》、《海上渔歌》、《窦娥冤》等多部黄梅戏进行了配曲。而我们所熟悉的黄梅戏经典名剧《女驸马》的剧本,就是由他参与创作的。

所以称他为“黄梅戏大师”,一点也不为过。

严凤英是在一次安庆地区举办的青年联谊会上,与王兆乾认识的。

王兆乾彼时23岁,一身军装,使他显得英姿挺拔,玉树临风。

他的帅气和才气,都深深地吸引了严凤英。

而他对黄梅戏的热爱,以及想振兴黄梅戏的愿望,更与严凤英不谋而合。

所以,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和一个颖悟绝伦的戏曲名伶,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他们绝对堪称“才子佳人”的最佳组合。

在王兆乾的帮助下,严凤英进步很快。她说,“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作宝”。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改戏改人改制”的活动中。并于1952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中,凭借优美的唱腔,和动人的身段,而让《打猪草》和《路遇》等黄梅调传统小戏,散发出了璀璨的光芒。她也因此声名鹊起。

这时的严凤英和王兆乾真心相爱。王兆乾在她的眼中,几乎算个完美的男人。这一点,我们从严凤英写给王兆乾的情诗中,就可见一斑。

“不了解我的人,把我看得比纸还轻,只有你,不爱这些虚名。我是一无所取之人,为什么能博得你这样的爱情?因此我感到惭愧万分,但是又为此感到无比的荣幸。告诉你,爱人,我誓以一切来回答你不移的爱心。”

1953年,严凤英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时候,她已经怀上了王兆乾的孩子。

但当时,他俩并没有结婚。而“未婚先孕”在那时人们的观念里,还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严凤英遭到很多非议。但她却毫不在乎。

剧团不许她穿“干部服”,她就穿旗袍,大大方方地走进人群里,并且昂首挺胸,并不觉得自己“犯了错误”。

但这时王兆乾却“扇”了她一巴掌。

为何?

因为王兆乾怀疑严凤英与她的昔日男朋友甘律之余情未了。

右二为甘律之

1948年,年仅18岁的严凤英因生活所迫,曾流落到南京,以伴舞为生。在这里,她认识了年轻多金,又对戏曲颇有研究的甘律之。

两人很有些共同语言,而且甘律之又很欣赏严凤英的才情,因此就将严凤英接到自己的家中,学习“京、昆”艺术。

渐渐地,两颗心越靠越近。他们相爱了。

1950年,两人在南京合演过京剧《梅龙镇》,配合默契,颇受好评。

但对于甘律之和严凤英交往,甘家却并不看好。所以不久两人就分开了。

不过甘律之对严凤英依然很好。1951年,严凤英准备回安徽安庆,重登黄梅戏舞台的时候,甘律之还为她置办过行头。严凤英对他,自然感激不尽。

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1953年,严凤英在华东地区唱出名后,她就很想报答甘家的知遇之恩。正好这年她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南京演出《打猪草》,于是就想趁着演出间隙,去甘家探望甘律之。

当严凤英告诉王兆乾自己的想法后,王兆乾表示不同意。但严凤英还是去了,因此他怀疑严凤英与甘律之另有隐情。

甘律之

所以他也跟了过去,还跟甘律之给碰上了。严凤英挺大方,给两人进行了介绍。但王兆乾却很生气,甘律之想与他握手,他也没握,据说还打了严凤英一巴掌。

这事成了王兆乾和严凤英分手的导火索。

打这之后,王兆乾就不愿再见严凤英。

很多人劝严凤英将腹中的孩子打掉,但严凤英不同意。因为她心里,还爱着王兆乾。

1954年,严凤英生下一个男孩,就是王小亚。

但直到孩子降生,王兆乾也没有出现。严凤英托人给王兆乾带信,他也只给了“祝母子平安”的回复。

王小亚说,他亲生父母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因为性格和观念不合。父亲王兆乾很欣赏母亲严凤英的天资聪颖,但对她大手大脚的毛病,和喜欢打牌的习惯,很难接受,又遇上甘律之的那档子事儿,所以他就决定与严凤英分手。

其实当时,他们俩都准备要结婚了,领导都已经认可了。可就因为一场误会,使这对“才子佳人”各奔东西。

王小亚觉得,是父亲太“骄傲”,而母亲又太“好强”,所以断送了这段好姻缘。

在严凤英生产期间,是甘律之守在她的身边。严凤英感恩于心,于是不久两人结婚。

据甘律之回忆,两人婚后感情很好。但随着严凤英主演《天仙配》名声大噪,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1956年,这段婚姻仅维持了一年多一点,便以离婚告终。

电影《天仙配》剧照

这之后,严凤英就与从部队转业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当编导的王冠亚走到了一起,感情生活,才算稳定下来。

婚后,严凤英又为王冠亚生下小儿子王小英,但王冠亚对王小亚也很好,视如己出。直到王小亚长大成人后,他才告诉王小亚真正的身世。而在这之前,王小亚一直以为自己就是王冠亚的亲生儿子。

严凤英、王冠亚及两个儿子一家四口

严凤英和王冠亚的婚姻生活很幸福。在接下来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严凤英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巅峰状态,她因出演《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电影,而成为观众最喜爱的黄梅戏女明星,同时也将黄梅戏一跃成为了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严凤英在电影《牛郎织女》中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对黄梅戏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艺术家,却在特殊年代被逼服药自杀,年仅38岁。

那么在1953年决绝地与她分手的王兆乾,后来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呢?

王兆乾其实一直都在安庆,并未走远。

他作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的一级编剧,始终坚持着对黄梅戏艺术的研究,和对皖江文化的弘扬。

他曾参与创作了众多经典的黄梅戏剧本。我们最为熟悉的,无疑就是《女驸马》了。

这部《女驸马》诞生于他与严凤英分手之后。当时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处境也比较艰难。但他还是迎难而上,在安徽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上,推出了由麻彩楼主演的《女驸马》,为安庆黄梅戏剧团,赢得了荣誉。

后来,这出戏又被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所看中,于是又安排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峰、田玉莲众多名家联袂出演。1959年还被上影厂导演刘琼搬上了电影大银幕。其中“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的唱段不胫而走,广为传唱。

1963年,由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上映后,再次引发全民观影热潮。此时的黄梅戏已然风靡全国,然而王兆乾却远离了正如火如荼的黄梅戏舞台,又一次深入到大别山区一带,对岳西高腔这个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的古老剧种,进行研究和推广。

上个世纪80年代,他又以傩文化专家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他似乎总在创新和挑战自己,为抢救古文化和弘扬古文化,不懈努力着。

用他后来的妻子韩黛枫的话说,老伴这一生,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直到他去世。

是的,王兆乾与严凤英分手后不久,就和韩黛枫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婚姻美满。婚后他们生下好几个儿女,人丁兴旺。

其中一个儿子王小乾,长大后成为珠江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和导演,曾参与《天堂的眼睛》、《完美爱情》、《乘龙怪婿》、《重生》、《极致情感》等影视作品的创作。

电影《天堂的眼睛》剧照

听他在珠影厂的同事介绍,王小乾性格开朗,擅长交际,且为人仗义,极具亲和力,因此朋友极多。

而王兆乾和严凤英的儿子王小亚,虽然从小也像母亲一样很喜欢唱戏和画画,但因为见证过母亲遭受破坏的场景,所以长大后并未选择当演员,而是退居幕后,从事起了音乐工作,还成为了国家一级作曲指挥。

严凤英和两个孩子,右为王小亚

王小亚原本在母亲工作过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上班,可在特殊年代,因为受到父母的牵连,所以他工作了很多年都没能解决正式编制。于是他的养父王冠亚,就建议他去找亲生父亲王兆乾帮忙。然后王小亚就去了安庆黄梅戏一团上班。

严凤英的两个儿子(右为王小亚)

2005年12月29日,王兆乾和夫人韩黛枫,一同前往儿子王小乾所在的广州过冬,同时洽谈《中国傩戏文化掠影》一书的出版事宜。当时王兆乾的身板还很硬朗,精神状态也很好。但没想到,2006年元月20日下午,他就因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了。享年78岁。

王兆乾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黄梅戏艺术大家,正是他和严凤英、王少舫、班友书、郑立松等前辈一起,将黄梅戏从田间小戏跻身成了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电影《女驸马》剧照

但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他却了解不多。只关注到他曾和严凤英有过一段“说来话长”的恋情。

但我觉得,王兆乾先生对黄梅戏艺术所做出的贡献,才更值得被我们所牢记。

如今,由他担任音乐设计的《天仙配·路遇》和传统小戏《打猪草》等仍被马兰、吴琼、韩再芬等几代黄梅戏演员所传唱,而他的名字,又有几个人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