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唱之争炸锅:年轮风波,网友三观被‘转出十八圈’”

发布时间:2025-07-26 20:32  浏览量:1

十年老歌掀翻江湖,张碧晨和汪苏泷一个喊“唯一原唱”,一个高调收回版权,这出“双原唱”大戏简直像花千骨续集上线。凌晨声明、热搜打卡、粉丝吵到天亮——“你说你是原唱,他非得说也是!”当年轮成了“旋转木马”,原唱标签能不能停住别转?这场谁更有理的争议,真就像歌词唱的:年轮一圈圈,一辩三天三夜没个头!

说起《年轮》这首歌,咱大伙都熟:前有“花千骨”虐恋,后有无数小伙伴深夜单曲循环,十年下来泪水与鸡皮疙瘩混合收割。但没想到啊,十周年快闪告别,整把火烧到了“原唱到底是谁”这个糊涂账头上。张碧晨工作室先发声明,铁板钉钉“我是唯一原唱”,证据摆出来溜直溜直的,时间线比高铁还精准;汪苏泷这边也不甘示弱,直接来了招王炸:收回版权,停所有演唱——一时间,原唱成了“悬案”。

咱先来歇口气,问问自己:“原唱”是啥?其实就是第一个把歌唱出来并发出去的那位呗。按理说,谁先发歌谁是原唱,这规矩在乐坛就跟包饺子先放肉馅似的,几十年没改过。但是这回,《年轮》硬生生给玩成了“连环套”:女声版6月15号上线,男声版6月30号来个小尾巴,两人录音时间没差几天,还官方原声带一起躺列队,乐迷们只能瞅着歌名头冒问号。

网上那些争论,堪比“谁先吃鸡蛋”世纪难题。张碧晨的粉丝义正词严,甩数据,“电视剧用的是我们家碧晨!”汪苏泷的粉丝不服气,“歌词是汪老师写的,没他也没这首歌!”你来我往,评论区都快变成皇家赌场了。咱普通人听个歌还能被卷进“原唱认证”,不得不感慨互联网时代的娱乐吃瓜,比洗衣机甩干还带劲。

手底下的证据其实明明白白:张碧晨版先上线,用在《花千骨》插曲里,宣传海报也写了名字,妥妥占了点“原唱天时”。可汪苏泷再一听,人家自己创作,还在脱口秀自嘲“除了女声其他都是我的”,也算妙语连珠自黑技能拉满。两边都不是一般人,谁都不想给对方背书,“年轮”一下转成年度大瓜。

你看,好端端一首歌,最后变成了“版权风暴中心”,谁授权谁撤回,粉丝跑去问客服,音乐平台闹乌龙,“原唱”标签改来改去,堪比电视剧抢C位——一时间,张碧晨QQ音乐的“原唱”标签消失,网易云却标“双原创”,网友那叫一个抓狂,“怪不得我听得歌都绕晕了”。

火上浇油的是,网红“旺仔小乔”这时候也来拱火,说“原唱只有张碧晨”,结果掉粉六十万,网友感慨流量明星没安全感。要说互联网真是块大染缸,各路角色一锅炖,炒成一碗谁也分不清味儿的大杂烩。微博、B站、朋友圈,满屏飞着“唯一”“双原唱”的段子,你一言我一语,活脱脱一部现代版“七嘴八舌说评书”。


归根结底,这事怎么闹,都和吃瓜群众没啥实质关系——人家张碧晨实力不俗,汪苏泷本身才子加持,唱歌的还是唱歌,写歌的依然写歌,谁都不差饭碗。只不过,在资本和流量的放大镜下,好端端的怀旧神曲愣是成了“身份之争”。有网友调侃,“当歌手开始争原唱,该退休的不是标签,是营销号吧?”细品还真有点道理。

其实娱乐圈的“谁是谁非”话题,向来都是“各扫门前雪”,没必要非得拉个输赢。想当年周杰伦、蔡依林、SHE合唱一首歌,粉丝还能和和气气,现在倒好,凡事要公证处盖章。有人感叹,这年头“情怀”都成商品,故事讲着讲着就变成流量密码。可转念再想,流量时代,大众追求的早不是音乐本身,而是一种参与感、一种“站队感”。

但这场风波,给大众上了一课:名利场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版权和标签都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那些伴随成长的老歌,也难逃被裹挟命运。哪怕张碧晨、汪苏泷共同纪念十年,终究还是要各自为营,网友们目睹这一切,难免心生唏嘘。

不如学学朱自清那句老话:“洗净铅华见本色。”谁唱的都不重要了,关键是这首歌曾陪着大伙哭过笑过,走过青春那几道年轮。有些标签的事,还是交给历史慢慢过滤吧,别让争吵毁了记忆里的美好旋律。

讲真,《年轮》风波这么一搅,平常老百姓连锅都懒得刷,手机里那首歌倒成了精神支柱。你说人生不就像这首“年轮”,绕来绕去,有时候自己才是唯一主角?纠结原唱不如好好听歌,过好眼下每一天。

你听一首歌,到底是在意是谁唱的,还是那段旋律陪你走过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