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他北大毕业卖猪肉!陆步轩写屠夫教材,还给母校捐了9亿
发布时间:2025-07-25 00:35 浏览量:1
2025年的暑期,高考学子们陆续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十年苦读,现在是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有的人,拿到理想院校的通知。
有的人,落榜了,选择复读,再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
也有的人,进入社会,带着好奇,想象着美好未来。
不免回想起1985年,陕西长安县的陆步轩,是当年县里的文科状元。
那年此时,他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
命运转折点,人生的至暗时刻
1985年9月,陆步轩站在背景大学中文系的门口。
“那时的北大学子,走路都带风。”陆步轩回忆起燕园岁月。
然而,北大学习的四年,他并不开心。
同学们讨论哲学,可他连书名都没听过。
这个从村里走出来的考试状元,此刻感到了自卑。
他每天泡图书馆,查找和学习同学们讨论的话题。
他也很想加入他们的讨论,融入他们的圈子。
四年苦读,陆步轩学到了很多,拿到了毕业证。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他被分配回到老家西安的柴油机厂。
柴油机厂的厂房破旧,当时车间已经停产。
在这里,陆步轩没有像样的办公室。
1992年,单位集资建房时,他出了大力。
然而,分房的名单上,却没有自己。
一气之下,陆步轩辞职,他要下海经商,实现自己的住房愿望。
1993年,刚经商的他遇到自己的妻子,两人结婚。
从1993年开始的6年里,陆步轩开过化工厂、挖过金矿、摆过地摊,甚至沦为职业赌徒。
陆步轩到处碰壁,没有一次生意做成功。
他就像被扔进铁锅里的活鱼,扑腾得越狠,伤得越重。
1998年,有了孩子的他,生活还是没有起色,孩子交给丈母娘带。
陆步轩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欠下一屁股债。
开小商店,办不下去还欠了3万块。
1999年4月17日,陆步轩开了一家猪肉店,因为成本低收效快。
北大毕业的陆步轩,第一个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
为了生活,他放下北大学子的自尊,成为卑微的屠夫。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北大屠夫”
2003年7月26日,《华商报》的头条标题《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特别的醒目。
照片里,戴眼镜的陆步轩,站在油腻的案板后。
他左手按着半扇猪肉,右手握着磨得发亮的砍刀。
这张照片迅速火遍全国,网友的嘲讽如潮水般涌来。
“北大毕业卖猪肉,读书有什么用?”“这就是当代孔乙己!”
这篇文章,不仅没让他生意更加红火,反而再次被现实打击。
陆步轩白天继续卖肉,晚上蒙头喝酒。
因为日子要过,不卖肉又能做什么呢?
2004年,当地政府找到陆步轩,后来他被调入档案馆,负责地方志的编纂。
陆步轩以为终于能洗白,没想到在长安区史志办坐了12年冷板凳。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
北大的校友介绍陆步轩认识了校友陈生。
此时,陈生也是一名“猪肉佬”。
北大校友兼卖猪肉的两人,通了电话,并见了面。
陈生邀请陆步轩和他一起做猪肉生意。
陆步轩去了广州,两人开启一场白猪好卖,还是土猪好卖的辩论。
陈生还邀请他,编写屠夫教材。
两人经过辩论后,陆步轩答应了陈生写教材。
然而,回家后的陆步轩,因为单位的工作任务重,一直都没时间写。
直到他完成了单位的编写工作,才想起答应陈生的写教材。
之后,他写了10万字的讲义。
2011年12月,陆步轩的《猪肉营销学》也打磨完成。
这本大约20万字的教材,融合了他多年卖肉心得,和陈生的商业智慧。
书中写道:“杀猪刀要磨出45度斜角,这样砍骨不崩刃;前腿肉适合炒,后腿肉适合炖……”
这些细节,让“壹号土猪”迅速在长三角杀出重围。
陆步轩去了北大演讲,他们还在超市,熟练的切猪肉、卖猪肉。
2016年,陆步轩辞去档案馆的工作,正式加入土猪生意。
两人共同创办“壹号土猪”。
“我们卖的是极致的工匠精神,不是猪肉!”
2018年,“壹号土猪”品牌在全国开出2000家门店,年销售额突破18亿。
当陆步轩站在年度庆典上时,大屏幕突然播放起他早年杀猪的画面。
台下掌声雷动,他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
“今天,我要感谢那把杀猪刀,是它让我明白,北大教给我的,不是鄙视劳动的优越感,而是把每件事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2020年5月11日,陆步轩和陈生在抖音开启首场直播。
他蒙眼切肉猜部位,当场卖出5000单。
这场直播吸引了12万人,当天的销售额突破50万。
直播间,55岁的陆步轩也教给大众识别土猪肉的方法。
“肌间脂肪呈雪花状,这才是真正的壹号土猪!”
当被网友问及“读书有什么用”?
陆步轩指着“庙堂无作为,肉案写春秋”的条幅说:
“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让家乡摆脱贫困。”
这条视频获得51万点赞。
他趁势推出“陆氏刀法”教学系列,最高单条播放量超2000万。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慈善事业。
截至2025年,陆步轩已向北大捐款9亿元。
“我只是把卖猪肉赚的钱,还给培养我的母校。”
有记者追问:“您觉得成功是什么?”
“成功就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通过劳动尊严地活着。”他说。
当陆步轩的故事刷屏时,他的一句话也让人心痛。
“小县城不需要人才,只需要人情。”
陆步轩的屠夫学校,曾想在某县城开分校。
却因“北大生来杀猪,有辱斯文”的舆论被迫搁浅。
但他也给年轻人支招。
“读书不是为了找好工作,而是让你有选择失败的资本。”
从长安县的土猪肉铺,到年销18亿的商业帝国。
陆步轩用一把刀劈开了世俗偏见,也劈出了一条属于普通人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