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苏超”火爆的原因找到了!
发布时间:2025-07-23 17:53 浏览量:1
7月22日晚,常州奥体中心人声鼎沸。当主裁判吹响终场哨,3.6万名观众齐声高唱《常州加油歌》,有人挥舞巨型萝卜干道具,有人头戴“笔画保卫战”头箍。
这座因连败被网友戏称为“巾州”的城市,此刻正享受着足球带来的纯粹快乐。
这是“苏超”的经典一幕,这场业余足球赛事开赛两个多月,已吸引超38万球迷现场观战,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33亿次,常州站比赛单场观众规模直逼英超水准。
为何“苏超”如此火爆?让我们从经济、文化各方面详细分析一下。
1、文化解码
“楚汉争霸”的戏码在绿茵场重演,徐州对阵宿迁的比赛中,徐州球员战袍绣着汉甲纹样,宿迁球迷则高举项羽画像。
看台上“刘邦故里VS项羽老家”的横幅随风摆动,当徐州队在补时阶段扳平比分,评论区瞬间涌现“宿迁似项羽,徐州学刘邦”的妙语。
“苏超”的火爆,深植于江苏独特的文化基因。历史上被称为“散装江苏”的地域差异,在赛事中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燃料。
苏州请出“江南四大才子”,淮安吉祥物是西游天团,南京与无锡的“盐水鸭大战水蜜桃”。
这些都彰显出苏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经济旋风
盐城球迷王先生手持球票走进景区,工作人员笑着撕下副券:“凭这个买观鸟套餐打五折!”这张普通票根,此刻已变身为打通文旅消费的金钥匙。
各市的“票根经济”玩法层出不穷:常州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连云港实行“观赛+花果山”五折联票;淮安更直接将票根当小龙虾餐券使用。
3、草根情节
当17岁高中生寇程开场1分18秒破门,欢呼声瞬间炸响夜空。516名注册球员中,职业背景者仅占5.6%,教师、外卖员、程序员构成主力军。
这种草根性彻底点燃参与热情,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95.2%的居民知晓赛事,其中58.5%因网络热点关注。
最动人的是常州队0:4落后南京时,全场齐喊“常州进一个”的声浪。这份对失败者的温情,让足球回归快乐本质。
4、创新
6月初,“常州发布”官微突然玩梗:“输南京不丢人,但‘州’字笔画必须保住!”配图是被网友戏拆得只剩“巾”字的城市名。这种放下身段的幽默,瞬间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政府角色实现华丽转身——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开发“苏超足球”小程序简化购票流程;推出文明积分制,垃圾分类可换非遗礼品等。
5、对中国足球的启示
常州奥体中心看台,横幅写着“无豪门赞助,草根亦能闪耀”格外醒目。这既是对2021年江苏苏宁解散的回应,更是对足球本质的回归。
当传统职业足球遭遇寒冬,中超场均观众仅1.3万人,部分场次跌至5000人。而“苏超”第四轮上座率已反超中超,21家赞助商数量更是中超2倍。
还有文化认同感!
“苏超”将楚汉文化、淮扬菜系融入赛事,让球迷为“我是谁”而战。反观中超球队频繁更名迁址,球迷已经没有文化认同感,没有球迷根基,足球氛围自然不会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