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港星黎彼得公开征婚:疾病缠身,儿子啃老,渴望有个灵魂伴侣
发布时间:2025-07-23 01:35 浏览量:1
“李龙基可以再婚,为什么我不行?”
2025年7月22日,病榻上的75岁港星黎彼得语出惊人。
这位曾为张国荣写下《Monica》、在《唐伯虎点秋香》里扮演华府私塾先生的殿堂级填词人,年初因流感引发肾衰竭两进ICU,暴瘦十几斤。
躺在病床上,他看着其他病床前亲友环绕,自己却只有天花板作伴,突然决定“为自己活一次”:公开征婚找“灵魂伴侣”。
更扎心的是,他身后还站着37岁“躺平啃老”的儿子,刚被他用养老钱还清十几万卡债。
今年3月,黎彼得刷牙咳血送医,CT显示肺部“像开了花”,还查出贫血、糖尿病、肾功能超标。
两度入院,暴瘦十几磅,曾经在片场神采飞扬的“华府师爷”,如今瘦得几乎脱了形。
病中寂寥,好友钟志光成了探视常客。至于那位在荧幕上呼风唤雨的干儿子黄宗泽?黎彼得摆摆手:
“他拍戏忙,唔想麻烦人。”
若说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也躲不过。
那么令黎彼得抓马的,是他那37岁依旧一事无成的儿子。
他早年砸了十几万送儿子去南京学中医,结果儿子没毕业就回香港了,回来后既不上班,天天在家打游戏,典型的“啃老族”。
最近父子关系好不容易缓和点,儿子开始主动给住院的他送餐、陪诊,但之前那十几年,俩人关系那叫一个疏离。
关键黎彼得还得给儿子擦屁股,帮儿子还清了十几万的卡债。可他也明白,自己要是哪天不在了,儿子“睡天桥底也不会死”,话糙理不糙,透着无奈和心酸。
都说生病的时候最脆弱,黎彼得也不例外。
也许是知道儿子指望不上,又或者真的渴望身边有个知冷暖的人陪着,他直接公开征婚找“灵魂伴侣”。
甚至拿同行李龙基举例:“人家能再婚,我为啥不行?”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表示不解,追求感情没错,可为何现在才开始呢?年轻时,都干嘛去了。
时光倒流半个世纪,黎彼得在香港娱乐圈那是“两栖”大佬。
在乐坛方面,他可是实打实的“填词鬼才”。张国荣的《Monica》听过吧?那魔性的旋律配上黎彼得写的词,直接成了香港乐坛里程碑式的金曲,直到现在KTV还天天有人点。
许冠杰的《浪子心声》,“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把市井小人物的心酸和看透世事的豁达写得入木三分,当年火遍街头巷尾。
还有《酒干倘卖无》的市井烟火,《财神到》的喜庆喧腾……一支笔写尽红尘万丈。
在影坛方面呢,他也丝毫不逊色。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个满口“风华绝代,万人惊艳”的猥琐师爷,让人笑破肚皮;TVB剧集《古灵精探》中的神棍王,插科打诨间皆是市井智慧。
片场里流传着他临时改词的轶事,剧本递到眼前,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改出的台词往往比原版更抵死啜核。
近年他还跑去YouTube当网红,拍视频分享生活、聊聊娱乐圈旧事,照样玩得风生水起。
情场上的黎彼得,当年亦是浪子一名。
黎彼得自己爆料,年轻时那是“女友众多”。在香港娱乐圈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才子身边从不缺佳人。
虽然他没详细说每段感情故事,但光想想“填词大佬和各路美女的故事”,就足够吃瓜群众脑补出一部言情剧。
最爱的女友Monica由许冠杰介绍,他痴恋三年每天接下班,却因“TVB月薪1000元,吃顿饭要500元”不敢求婚,最终以她为名写下世纪金曲;
39岁肝病休养时草率结婚,结果两月闪离。失业重病时妻子离开,他苦笑:
“她走得好,我连自己都养不活”。
现在75岁了,他不想将就,要找“灵魂伴侣”。啥是灵魂伴侣?他没明说,但从他还渴望爱情、渴望有人懂他这点来看,老爷子对感情质量要求挺高。
毕竟一辈子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见过太多浮华,现在更想要精神上的共鸣。
他还拿港圈前辈李龙基再婚的事来举例,说明他对幸福还是挺渴望的。
但在旁人看来却有些不置可否:明明是想给自己找免费保姆,还要说得那么清新脱俗;是找个大冤种继续供儿子啃老么?
黎彼得和儿子的故事,简直是“中国式家长操心史”的缩影,只不过带了点港味。
他早年为了儿子的未来,豪掷十几万送儿子去南京学中医。要知道,在香港赚内地的学费,十几万不是小数目,这背后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望子成龙”的期待。
结果儿子没毕业就回港了,回来后直接躺平:不上班,天天打游戏,在家啃老。
这中间父子关系疏离到啥程度?黎彼得住院,儿子之前都没怎么关心,最近才开始主动送餐、陪诊,关系才缓和。但就算这样,黎彼得还是给儿子还了十几万卡债。
天下父母,哪怕孩子让自己操碎心,该兜底还是得兜底。
可黎彼得也有清醒的一面: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养儿子一辈子,所以才说“自己死了,儿子睡天桥底也不会死”。这话像把钝刀,既割着儿子的皮肉,更剜着老父自己的心。
黎彼得与儿子的现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教育孩子也是有保质期的,时效一过再想挽回无异于缘木求鱼。
75岁的黎彼得仍守着沙田茶餐厅的烟火气。一碗叉烧米线下肚,他摸出药片吞下,又开始刷手机。
身后是37岁“躺平”的儿子,面前是千万点击的网红战场。
记者问他征婚不怕被嘲?他拍桌大笑:
“我写过《财神到》也演过华太师,就不能有个喝茶聊天的老伴?”
这位从木屋区卖报童闯成词坛巨匠的老人,笔下道尽世间爱恨,自己却活成香港版《父与子》现实剧:一边替37岁儿子还债,一边在病床上盘算余生幸福。
或许正如他写的那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希望黎彼得能找到他的“灵魂伴侣”,也希望他儿子能早点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