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初才女管道升,一首《我侬词》打消丈夫纳妾念头
发布时间:2025-07-22 06:07 浏览量:1
最近的最近,很想写一些古代的女性,分享古代的“她”力量。说来也奇怪,当梨白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之后,在看书或者去到博物馆的时候,就开始“看”到古代历史中的“她”了。
前几天写秦观的时候,由他的诗我们看到了唐代歌妓崔徽的悲惨爱情故事,今天小文的女主管道升则是在参观湖州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了,当时就想着说这样的才女必须将她的事迹分享给大家。
管道升是江南才女,对于她的家乡是有争议的,有人说她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也有人说她是华亭(今上海青浦)人,有知道的小伙伴可以在 区留言。
李清照是“中华第一才女”,很多人说管道升的才能在李清照之上,原因是这位才女是个综合性人才。
梨白觉得都是闪闪发光的女性,都才华横溢。
管道升生于南宋末年,主要生活的年代则是元代,所以在提起她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她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到底有没有因为综合素质超过李清照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她的字写得很好,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
封建时代,女性地位不高,除了自身才能过硬,名垂千史更重要的原因还得是丈夫身份过硬,其实管道升也是这种情况,尽管她足够优秀。
那么管道升的丈夫是谁呢?
答案是南宋末元初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被被称作“元人冠冕”的赵孟頫(fu,三声),这位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除了以上的身份,赵孟頫还有一个“金贵”的身份,那就是宋赵皇室后裔。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秦王赵德芳之后,他的五世祖为宋孝宗(宋高宗的养子)的父亲、秀安僖王赵子偁,四世祖为崇王赵伯圭,因孝宗赐赵伯圭宅第于湖州,故而他的后代子孙成为湖州人。
赵孟頫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亦皆仕于南宋,官衔颇高。
宋朝灭亡之后,赵孟頫归故乡闲居。关于管道升和赵孟頫如何相遇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是南宋灭亡之后赵孟頫生活一落千丈,落魄不堪。
这个时候管道升的父亲因为赵孟頫的才能看上了他,又将女儿管道升许配给了他。
从上面的小文我们也能看出来,管道升和赵孟頫两人的志趣相投,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能说到一起,所以在当时也是令人艳羡的一对。
管道升自幼学习书画,笃信佛法,还曾经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
管道升的行书《与中峰禅师尺牍》现存于中国台北博物馆,款署“女弟子管氏道昇和南拜覆”,
封上钤有“赵管”一印,幅上还有明朝才子文徴明的收藏印。
这里我们提一嘴,在信佛这方面,管道升、赵孟頫夫妇也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
该帖书风与赵孟頫颇为相近,不知道是不是管道升在和赵孟頫成婚后借鉴了丈夫在书法上的风格。
宋朝大多数书法家都是擅长行书、草书,赵孟頫却是集大成者,《元史》曾评价他的书法“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仁宗曾将赵孟頫、管道升夫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然后说:“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由此也可以从侧面证明管道升的书法造诣也是非常高的。
既然说到了管道升的儿子赵雍,我们再歪个楼。
封建时代女性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就是相夫教子,管道升除了才华横溢,在相夫教子方面也是典范,她的子孙在中国的书法、绘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比,像是赵雍、赵麟、赵彦、王蒙(管升道的外孙)等皆光耀千秋。
上面我们也说了管道升幼习绘画,尤为喜欢和擅长竹、梅、兰等物,特别爱竹。比起很多在用墨上讲究变化,竹叶上要求层次感的大家,管道升的墨竹更为洒脱、随性,几乎是一笔完成,有着自己强烈的风格。
很多画家评价其创作喜欢创新,擅长晴竹,晴竹新篁,为其首创,用笔酒脱熟练,有着较高的艺术底蕴。
其关于画竹的一些心得都被其总结和记载在了其所撰的《墨竹谱》一书中,存世的作品还有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水竹图》、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竹石图》,希望有机会能看到管道升的墨竹。
前一阵的小文中我们也曾经提到过一个喜欢画竹的“高手”,还是苏轼的至交好友,大家还记得吗?不记得赶快梨白首页看一看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道升在各个方面和丈夫赵孟頫的兴趣是相投的,但即便如此,因着赵宋皇室的身份和才能,主要是前者在元至元二十三年的时候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更是步步高升,得到元代帝王的重用。
人在高位难免飘,赵孟頫准备犯一下天下男人都犯的错了,他准备纳妾。
管道升没哭也没闹,而是写了一首词《我侬词》回敬赵孟頫的这个行为。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还有什么比生死相依的告白更长情的呢?
赵孟頫看到这首诗词后也非常的愧疚,再也没有提纳妾的事情。
赵孟頫的官职越做越大,“官居一品,名满天下”,管道升也由此被封为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
元延祐六年四月,管道升突发疾病,赵孟頫得旨还家,结果只过去半月时间,管道升就在临清的舟上去世,赵孟頫父子护柩还吴兴,一代才女终陨落。
实际上管道升很早就规劝赵孟頫回江南了,总算最后去的时候是在回家的路上
最后附上管道升的《渔父词四首》分享给大家。
渔父词四首·其一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渔父词四首·其二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霅溪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钓船
渔父词四首·其三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鲙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渔父词四首·其四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从这四首词我们也能看出管道升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
今天的小文分享也是突然想到了那天在湖州博物馆看到的关于赵孟頫、管道升夫妇的介绍,一个女性能在古代历史上留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故上来和大家分享管道升的生平。写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也期待大家的转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