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读书:南怀瑾《论语别裁》《雍也第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发布时间:2025-07-19 01:26  浏览量:1

南怀瑾《论语别裁》《雍也第六》节选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冉雍,是孔子的弟子。南面,在古文中是称帝称王的代名词。因为在中国专制时代,建筑是有规矩的,古代帝王一定要坐北朝南。老百姓向南的房子,大门一定是偏的,不允许正朝着南面。

雍也,可使南面。冉雍是可以做帝王的。

子桑伯子,《庄子》书中记录过,非常豁达。

冉雍讨论到子桑伯子这个人,孔子说,子桑伯子从简,一切都是简化,近乎豁达,批评的简单明了。

冉雍回答,一个领导人要有敬重的心理,待人处事,就可以简化了。如果自己心里没有敬重、尊重,没有重视行政组织,没有敬业的精神,只是满不在乎,依此来标榜简化,以简化的目的来实行简化,就变成一种权术、一种手段。

2、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你学生之中,哪一个能真正继承你的学问?最好学的是哪一个?孔子说,只有颜回。孔子认为,继承学问道统的是颜回,不一定有冉雍的帝王之才,但是须有师道的风范。

那么颜回足有人师的学问德业在哪里呢?

不迁怒,不贰过,可惜已经死了,现在就没有他了,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迁怒,就是因为一些事情,乱发脾气。这也是修养的问题。因为一点事情,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不能反省自讼。

比如怨天尤人,常言道“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穷,就是走投无路,此时人往往会说,哎,天啊。如果

举例

德国国王威廉一世与宰相俾(bǐ)斯麦的故事。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

不贰过,就是第一次犯错,不再第二次犯错。

举例古代平民文学古诗

《做天难》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出门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

3、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名公西赤,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子华派出去做大使,冉求代公西赤的母亲请求实物配给,也就是请求拨一笔安家费。孔子说好,给他一釜(一釜为六斗四升),冉求说,再增加一些吧。孔子说,加到一庾(一庾就是十六斗)。为了同学,冉求不顾孔子的意思,给了五秉(一秉为十六斛)。

事后,孔子知道了,就对学生们说,你们要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事齐国,神气的很,交通工具一流,行装一流。我们帮忙别人,要在人家急难的时候帮助人家,不要锦上添花。

4、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是孔子的学生。原宪,字子思。

孔子当政的时候,原宪做了家宰,相当于总务。原宪经济状况不好,孔子就把他的待遇提高了,与之粟九百。原宪推辞,不要。孔子劝他收下。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风范。

5、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仲弓,就是冉雍。

犁牛,就是古代的杂毛牛。除了耕田,没有其他用途。即使祭祀典礼,也是选用色泽光亮纯净的牛。所以即使在祭祀大典上,用不上这头牛,山川神灵也不会舍弃它。

在这里,孔子是劝冉雍,不要有自卑的心理,不要介意自己的出身低微,只要自己真有学问,别人想不用你,天神都不会答应。

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能把仁的境界一直保持到三个月。至于其他学生,只是偶然的“日月至焉”,一天,两天,或是一个月。

7、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就是鲁国的大夫、权臣。

有一天,季康子问孔子,学生的情况。首先问子路,子路是否可以当政?孔子说,子路个性果断,对事情决断太快,如果下了决心之后,绝对不动摇,可为统御三军之帅,如果子路当政,恐怕不太适合,因为怕他过刚易折。

然后,季康子问子贡,子贡是否可以当政?孔子说,子贡太通达,胸襟超然,满不在乎,把事情看得太清楚,功名富贵全然不在眼里。子贡,适合做大哲学家、大文学家。豁达的人,比如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

季康子问冉求,冉求是否可以当政?孔子说,冉求是个才子、文学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名士的味道。

由此可见,政治家要具备以上三点,“果、达、艺”。

另一方面,当时在鲁国,季家气焰嚣张,孔子不愿意自己的学生去蹚浑水。

8、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闵子骞,也是孔子的学生。闵子骞是孝子,是二十四孝——芦衣顺母的故事,也叫闵损芦衣。

鲁国季家找到闵子骞做官——再“费”这个地方做行政首长。但是闵子骞听到后,就对传话的人说,你替我好好辞掉这个工作。如果再有人来对我说这件事,那对不起了,我出国去了,就在齐鲁两国交界的汶水。

9、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是孔子的学生。伯牛生病了,肺病、麻风病、花柳病,也不知道什么病。孔子来看伯牛,在南面的窗子外,拉着他的手,感叹说,他快要死了!他快要死了!

李斯的老鼠哲学,注重现实,不知仁义道德为何物?

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赞赏颜回,一箪食,就是一个便当,古代的便当,就是煮好的饭,放在竹子编的器皿里。一瓢饮,古代没有自来水,挑水卖,他买不起,只有一点点冷水。颜回还住在陋巷中,可是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

但是颜回32岁就死了。

11、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老师,你不要骂我们,老是说我们不努力。我们对于你的学问,非常景仰,只是我们做不到,力不能及。

孔子说,事情做了一半,无法攻克其,这是力量不足的缘故,可是你根本还没有开始做,怎么知道无法做成呢?“今女画”,你把自己划在一个界限里面了。

12、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说,一种儒者叫君子之儒,一种儒者叫小人之儒。

小人之儒,才德学兼备的书呆子。君子之儒,人情练达,深暗世故。

13、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是孔子的学生,在武城这个地方做了行政首长。孔子问子游,有没有发掘人才?子游说,有一个人,叫澹台灭明,行事作风不依常规,不循常道,有点满不在乎的味道。如同子贡的“达”。另外就是澹台灭明讲义气,绝对无私,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到子游的房间里来。

14、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

鲁哀公十一年,鲁国有难,在作战的时候,孟之反为统帅之一。

孟之反不伐,就是有功而不骄矜,不宣扬叫不伐。奔而殿,在这场战争中,他打了败仗,撤退的时候,他走在最后,拒敌掩护撤退。

将入门,策其马,孟之反由前方撤退,快要进到自己的城门时候,赶紧用鞭子,抽打马的屁股,赶超到队伍的前面。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反对大家说,不是我胆子大,敢在你们背后挡住敌人,实在是这匹马跑不动,真是要命。

由此看出,孟之反的修养之高,害怕引起同事之间的摩擦,自己不表功,还自谦以免同事之间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