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诗人顾城:与妻子及其闺蜜同居,遭背叛后杀妻自缢,年仅37岁
发布时间:2025-07-19 01:01 浏览量:1
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用斧头杀害了妻子谢烨,随后自缢身亡。那时他们的儿子顾杉木仅五岁,被寄养在毛利人家中,对父母的命运一无所知。这位中国著名的“童话诗人”顾城,在现实中却对家庭和亲情感到无法承受的负担。
几十年后,顾杉木长大成为一名程序员,过着与父母截然不同的生活,远离文学与诗歌。他不谈父亲、不讲中文,冷静理性,似乎从未走进顾城构建的幻想世界。那么,这个与父母命运迥异的孩子,究竟是逃避过去,还是从未真正进入过那个世界?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顾城于1956年9月出生在北京,因母亲健康状况不佳,他提前7周诞生。顾城的出生并不平凡,伴随着时代的动荡和家庭的困苦。大跃进时期,顾城的父亲作为知识分子,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家里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艰难。
顾城从小性格孤僻,与姐姐关系特别亲密。家中不常有人陪伴时,姐姐便成了他唯一的伙伴,渐渐地他对亲近的人充满热情,而对陌生人则保持距离,甚至沉默。十岁那年,社会动荡席卷而来。
文革的风暴迫使顾城随家人搬到山东的火道村,度过了孤独的童年。村里的学校无法开课,顾城的世界仅限于家与农田。没有朋友的孤独生活并未让他感到困扰,反而让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顾城的父亲察觉到他与外界的隔阂,带他去重庆参观历史遗迹,试图让他接触外界。然而,顾城在面对这些沉重的历史背景时,内心的绝望只在诗歌中得以释放,这让父亲意识到他无法真正走进顾城的内心。
随着时间流逝,顾城在诗歌方面展现了天赋,开始给杂志投稿,并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然而他的内心依旧充满孤独与痛苦,诗歌成为他宣泄情感的唯一出口,也成为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1979年,顾城在火车上偶遇谢烨。她是个上海姑娘,学外语的,温文尔雅,既聪明又美丽,一下子就吸引了顾城的注意。谢烨的家境显赫,父母对她的婚姻有着严格的要求,而顾城这个一贫如洗的诗人,对他们来说,完全不符合他们理想中的女婿标准。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只靠写诗维生,这让谢烨的父母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
然而顾城为了能得到谢烨的青睐,他不惜做出极端举动,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在谢烨家门前搭了个木箱子睡觉,任凭风吹雨打,四季变换,始终如一地守着。时间久了这种执着和坚定打动了谢烨,她最终无法抗拒他的深情,1983年8月5日,两人终于在上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谢烨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顾城身上。无论是抄写顾城的诗作,还是帮他修改稿子,谢烨成了他身边无可替代的助手。
她承担了家庭的琐事,还全心全意地支持着顾城的创作。然而顾城的性格也逐渐显露出他的缺点,他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他要求谢烨陪伴自己,还时常限制她说话,甚至担心她的一句话会打扰到他写诗的灵感。
起初谢烨忍耐着,尽管她感到越来越压抑,但她还是选择了沉默,想要维持这个家庭的和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城的行为逐渐变得更加极端,谢烨开始感到自己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夫妻关系也陷入了越来越深的困境。
1985年冬天,顾城夫妇应邀到四川参加诗歌讲座,现场气氛异常热烈,粉丝们的追捧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讲座一结束,顾城和谢烨被成群的读者包围,大家高喊:“顾城!我们永远支持你!”最后两人只得躲进后台厕所,再从窗户跳出,匆匆钻进等在外面的车里。这样的场面,恍若今天的追星现场。
在这次活动中,文昕这个女诗人成了顾城的铁杆粉丝,后来,她也成为了顾城夫妇的密友。但文昕的到来,意外带进了另一个重要人物李英,也就是后来介入顾城和谢烨婚姻的“英儿”。
1986年夏天,顾城夫妇参加了昌平的新诗研讨会。李英是北师大的毕业生,和导师一起前来。那时她扎着羊角辫,穿着海蓝色裙子,羞怯地读着自己的论文,显得格外孤单。文昕看了心生怜悯,把她带到宿舍。于是,谢烨、文昕、李英住在一起,顾城时常前来,逐渐与李英成了朋友。李英回忆说:“我一看到顾城,就知道他是我的命。”
在宿舍里,谢烨常提起自己与顾城的相遇,述说那段改变她一生的爱情。李英听后流泪,大家以为她被动人的爱情故事打动,实际上,她是为自己而哭。文昕无意识地将李英带入了这个错综复杂的局面,而这一决定,最终为所有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文昕事后常感慨:“我一生中做的最错的事,就是把英儿带到顾城家。”
1988年,顾城收到了奥克兰大学的邀请,决定带着谢烨前往新西兰定居。他们选择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小岛,这座岛屿风景如画,却也异常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顾城渴望过那种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这样他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远离繁杂的琐事。
就在这一年,他们的儿子顾杉木出生了。顾杉木的小名叫“小木耳”,是顾城和谢烨爱情的结晶,然而顾城对这个新生命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对他来说,孩子的到来无疑是一个麻烦。他觉得孩子占用了谢烨太多的时间,让她无法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的诗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开始对这个婴儿产生了厌烦。
谢烨感到无奈,她无法让顾城理解一个母亲的心情,也无法让他接受父亲应有的责任。无助之下谢烨决定将顾杉木寄养到岛上的一户毛利人家里。她只能隔三差五去看望儿子,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安。谢烨竭尽全力去弥补顾城缺失的那部分父爱,但她也清楚,顾城并不会改变。
岛上的生活本就孤独,顾城更加封闭自己。他的思维开始越发固执,越来越难以与人沟通。原本的一切似乎都在变质,谢烨渐渐无法忍受这种日复一日的沉默与压抑。家庭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夫妻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谢烨开始感到,这段婚姻已不再是她所期待的模样,内心的痛苦与困惑也越来越深。她明白如果继续下去,只会更加迷失自己,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结局。
1990年,顾城和谢烨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当顾城提到希望接来一位曾在国内结识的年轻女孩李英时,谢烨并未反对。李英当年是大四学生,曾在诗会上公开表示对顾城的崇拜,两人开始频繁书信来往。最终在谢烨的安排下,李英来到了他们在新西兰的“激流岛”家中。
三人开始了奇异的生活。顾城沉浸在与李英的关系中,享受着年轻和新鲜的情感,而谢烨则在背后默默支撑。尽管她已不再盲目崇拜顾城,但仍选择与他一起生活。当顾城和谢烨于1992年接到前往德国的文化交流邀请时,顾城依然相信,李英会在他们离开时守在家中,等他们回来。
然而当顾城和谢烨回到岛上的时候,发现李英已经消失不见。她带着自己的英语老师,一个50多岁的英国男子私奔去了澳大利亚。李英的离开对顾城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感到自己的情感世界被背叛,更加痛苦的是,李英的离去象征着他那段曾经充满激情与幻想的关系的终结。
顾城感到深深的愤怒与失落,他无法容忍自己所珍视的东西被轻易夺走。尤其是在看到李英离去后,他内心的恐惧与无法掌控的情感瞬间爆发。他把这股怒火发泄到了谢烨身上。
在谢烨准备离开他并带着儿子重新开始时,顾城感到自己的世界开始崩塌。尽管他曾经视谢烨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但当这部分准备离开时,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谢烨整理行李并提出离婚的那一刻,顾城彻底失控,他拿起刀子,最终将妻子送入了死亡的深渊。妻子倒在血泊中,顾城突然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不可挽回的错误。
在这一切发生后,顾城满怀愧疚与恐惧,立即打电话告诉自己的姐姐顾乡,说自己“打了谢烨”,他给家人和儿子写了告别信,几个小时后,顾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死于自杀。然而关于顾城与谢烨婚姻的裂痕,有人指出这不光是顾城的出轨,谢烨也有着自己的秘密。
她与顾城的共同朋友之间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情感关系,而这一切的冲突和误解,最终导致了顾城的过激行为。这个男人曾是文人中的才子,最终却因感情的纠葛与自己的心理阴影走上了不归路。
顾彬曾说谢烨是顾城的全部,没有她,顾城的生命就终结了。表面上看谢烨的背叛结束了顾城的一生,然而实际上,顾城的悲剧早已埋藏在他那充满偏执与扭曲的性格里。
顾城一生难以理解爱与被爱的真正意义。与谢烨的关系,充满了依赖、控制和伤害。尽管两人深深纠缠,但这段关系从未真正让他们获得解脱。顾城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结,而谢烨的离去最终引发了他人生的终结。
最受影响的还是他们的儿子顾杉木。父母的悲剧,他从未亲身经历。五岁时,顾城和谢烨相继去世,顾杉木被姑姑顾乡带走,在新西兰长大。远离那段痛苦的历史,顾杉木的成长与父母的命运截然不同。
在新西兰,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个开朗自信的青年。尽管顾城的遗书交到他手中时,他才知道父母的悲剧,但这些早已与他无关。对他而言,父母的过去,已成过去。他的生活从未被他们的阴影所困扰。
顾杉木的生活平凡,却充实。他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程序员,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他没有继承父母的偏执与痛苦,活成了顾城心中理想的模样。顾城希望儿子活得自由而快乐,而顾杉木的生活,正是他心中最好的结局。顾杉木或许是顾城悲剧中的一束光,证明着即使在最黑暗的阴影下,依然有希望与重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