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鲜闻|传世名画“飞入寻常百姓家” 博物馆馆藏还原艺术展在扬州启幕

发布时间:2025-07-17 02:23  浏览量:1

故宫珍藏的《千里江山图》近百年只公开展出了四次,《清明上河图》等国宝级文物展出一次便要休眠三年。传世名作的精湛技艺与独特价值如何让更多人看见?7月15日,“骑鹤下扬州主题画展一暨博物馆馆藏还原艺术展”在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区的卷石洞天启幕。全球唯一能在手工宣纸上完成高精度馆藏书画原色复刻的扬州蓦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扬州画派的璀璨遗产,让名画“再生”,走进大众的视野。

居振翔 摄

人在景中游 与名家隔空对话

曲水萦绕、回廊环抱,位于瘦西湖南侧的卷石洞天不仅园林景观别有洞天,此次博物馆馆藏还原艺术展展出的三十余幅名家珍品更是奇上加奇。宣纸上清晰复刻了因毛笔蓄墨量不足而自然形成的墨色断续、线条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重现了“纸寿千年”的墨色奇迹。同时,画作与园林相映成趣,再现了石涛的苍劲山水、郑板桥的竹石风骨、苏轼的笔墨豪情,以及江南四大才子的风流才情。游览者漫步游廊下,在艺术家的笔下重温诗画交织的扬州旧梦,邂逅古代文士心中的“淮左名都”繁华盛景。

这是扬州首次将传统文学经典与前沿数字技术、珍贵馆藏复原融为一体的创新尝试,为公众搭建起一座通往诗意江南与历史烟云的独特桥梁。扬州市原副市长王玉新和扬州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李广春为开幕仪式揭牌。

“苏东坡曾在扬州为官,留下了诸多墨宝与文学作品,然而其画作传世者稀少且多藏于博物馆,难得一见。再说‘扬州八怪’,作为清代汇集扬州的一批不因循守旧、用于创新的画家,他们的绘画真迹也多珍藏于馆阁之中,难以为大众所观瞻。” 扬州大学原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扬州文化名人华干林表示,此次画展借用数字化技术,得以让传世名画“飞入寻常百姓家”,展示了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人文风雅。

居振翔 摄

技在纸上现 让古画重焕光彩

画作能如此逼真传神,离不开扬州蓦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独门绝技”——数字珂罗版技术。珂罗版印刷是一种传统艺术作品复刻的专用技术,通过师傅描摹雕版逐色套印,相比于常见的人工临摹、艺术微喷等复刻的效果更好,但是存在效率低、技术传承困难等问题。而蓦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独家研发的数字珂罗版技术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画作还原度,而且提高了复刻的稳定性和效率,具备满足大量供求所必需的条件。

如何对艺术品进行数字化还原?首先需要获得书画作品的数字版权。通过对书画进行冷光源采集和捕捉,另对画作的水墨晕染效果暗部层次进行分层逐色还原,其后通过独家研发的纳米墨水让色彩层次细节在纯手工宣纸上完美呈现,使得画作还原度达到98.9%以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周隽介绍,现代化学墨水在宣纸上的颜色稳定性较弱,而采用纳米墨水进行色彩还原,可以最大程度复刻笔墨的枯、润、浓、淡。无论是宣纸绵韧且柔润的手感,还是画作丰富且细腻的细节都与原作品别无二致,有效解决了艺术保存与传承的痛点。

“艺术品复刻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文物,更重要的是让文化走出去。”技术总监刘雯静告诉大运河传媒记者,作为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图像专业的毕业生,起初是为艺术家进行书画还原,后来出于文化传承的想法,十多年潜心技术研发与突破,实现了数字珂罗版技术、直接光谱技术、原材质还原技术等多项突破,获得多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如今,公司已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现场,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副书记、一级调研员洪扬和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周隽共同为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揭牌,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委员、扬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斌向周隽颁发绿扬金凤人才证书及人才卡。

居振翔 摄

艺在画中传 让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不仅让更多优秀的作品能够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而且让更多人去探索文化领域的传承和创新。扬州蓦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独特创意,也为其他企业如何将技术与文化结合,用科技手段开展文化传播提供了发展方向。”北京亿蜂集团董事长、双创众投基金创始人张涛说。

从扬州画派的地域性经典,到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展览以画为引、以技为媒,打通古今艺术表达的壁垒,让不可移动的文物“活”在当下,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华干林表示,借助先进科技,扬州既能复原众多名家的传世佳作,丰富本地文化业态,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又能围绕这些艺术作品开发衍生的文创产品,拓展文创市场的新机遇,为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

本次展览由扬州蓦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协办。活动将持续至10月15日,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8:30~17:30。(徐蓉)

居振翔 摄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