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真的很丑?也许却是千百年来一段大误会
发布时间:2025-07-17 13:58 浏览量:1
史书里只留下了一个亮闪闪的问题:黄月英到底有多丑?有人煞有介事地背起“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一摆手,仿佛再也没有讨论空间。可真那么理所当然?数字说不是,逻辑也这么觉得!
所有有关黄月英容貌的记载,只剩黄承彦自己一句话。那年诸葛亮主动上门求亲,黄承彦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有个女儿,黄头黑色,也许配得上你。”就这——没别的。谁听完不是一愣?“黄头”(头发微黄),“黑色”(皮肤黝黑),古代美学自带点苛刻,白嫩水灵才是主流。可见黄月英的脸,不合当时的潮流。
但,仅凭这一点点线索断定她一定丑陋,也太武断。古人嘴皮子薄,有时自家姑娘未嫁出去,做父亲的难免带点谦虚,也许有些夸张成分?河南本地名门,讲话讲究分寸,这种场合怎么可能照实说?自家闺女罩着点也正常。哪怕硬要从“黄头黑色”着手,毕竟没说鼻子歪、眼睛斜。光一个肤色头发能算啥?现在流行晒成古铜色倒也挺受欢迎,老祖宗就一定觉得这就是丑?
想得再深一点,说不准黄承彦还自我调侃。要真觉得女儿丑到见不得人,诸葛亮这种大才子能当真?黄承彦一把年纪,老江湖了,看人不看表面,摆明想找“能配得上你”的强强联手。可不就变成了舆论里的丑女玩梗?所以谁敢拍胸口说,所有有关黄月英外貌的说法不是张冠李戴的误传?
再讲讲“阿承丑女”谚语吧,经久不息流传到今天。可是,这话没见官方文件里出现,对吧?更像后人茶余饭后,顺口溜似地口口相传。至于谁最早喊出这一句,查遍所有手稿、馆藏古籍、网络数据库,来源也始终不清。许多民间俗语最后落脚点只剩下调侃,真的全都当真,史学家怕是没那胆量。
职位名说起来简单,背后的等级森严得很。黄承彦是著名士族;诸葛亮祖上诸葛丰做过司隶校尉,叔叔诸葛玄是豫章太守。这样一对亲家,联姻需要门当户对。有人说诸葛亮抱黄家大腿?这说法看数据站不住脚。三国学者任志斌据《三国志》相关卷考证,诸葛亮与两汉士族关系错综复杂,挺有脉络。黄家和刘表关系密接,但那会儿诸葛亮正着眼更高远的目标。换句话说,互不吃亏,也别想着只靠攀亲高攀。权力格局没那么简单。
真实的婚姻呢?诸葛亮选黄月英,很难说纯看利益。古人讲究家族势力与美名双全,但黄月英“才堪相配”这四个字,父亲当众亲口夸出,学识和人品有底气。她要是真的没有点本事,真能让诸葛亮栽进来?当年情急嫁女,谁舍得夸女儿才情出众,转手献给外姓人家。只能说这桩婚姻,内里可能比表面丰富得多。
又有人好奇,诸葛亮单传,难道没有别的女人?其实,《三国志》上清清楚楚写着,诸葛亮的夫人只有黄氏一人。儿子诸葛瞻也晚到,之前还从兄长那过继诸葛乔。若真不满意,换个人就完事了,没必要拖到如此地步?可是诸葛亮偏没变心,这份专一,搁今天算标配也罢,古代可不是常态。
诸葛亮写信时,说妻子“贤良淑德,当与之终老”。夸得轻描淡写,倒比表扬同僚多几分真挚。对丑女能这样说吗?假不如无,倒让人觉得有真实性。读到这,谁会不疑惑?是不是千百年来,外界硬把一个妆容捏成了丑角,自己人根本不那样看待?
还值得一说,黄月英这名字意思本身发点光。月英,明月下的英华,父母当年取名,也是寄托好意。要真一无是处,谁下得去这手?假如真的“黄头黑色” = 丑出天际,取名还如此秀气,配吗?
除了表面功夫,黄月英的才思也是杠杠的。选才女作媳妇显然合情合理。康熙年间《诸葛忠武侯文集》整理民间传说,描述黄月英善机械、研书史、巧制木牛流马。现代有人考证,这说法可能有夸大,可是不是空穴来风。在家读书、研究技艺甚至能同诸葛亮互致书信,还真不是平庸女流。
有人说,古人婚姻多为权宜之计,可在两人间,情谊大概率超过平常人想象。如果真纯为利益,诸葛亮不会不娶侧室,黄月英在蜀地名声犹在,没有其他风评。你还说这不是另类爱情?
不过,说到这,也不能一边倒说黄月英一定漂亮或者才华独步天下。历史被后人润色,真假难辨。佐证有限,谜团依然大。谁说,这不是“丑女”标签带来的最大玩笑?或许,她普通得很,她的爱情才是真正打破现代人对古人刻板想象的锤子。
网络爆料总是把黄月英包装成智慧女神。三国文化IP不断被开发,《三国演义》《火凤燎原》《三国杀》等流行漫画、游戏,为她换上一张张漂亮脸。要说古时没这档子事,那今天也不见得不合理。审美,现在更开放了,陈年标签早该甩掉。你看连续剧《军师联盟》里的黄月英,温婉大方,谁还在意“黄头黑色”?
互联网舆论场坐满键盘侠,但新版《三国志战略版》《三国群英传》角色建模上黄月英外形并不丑,反而有些气质,有弹幕直接低呼“气质赛高”。2024年官方微博许多热门评论都说,黄月英代表了另一种被误解的女性典范。“她本来就不丑,诸葛亮不也喜欢吗?”这种话太多了。现在“丑女”一词在新流行语境中反而成了一种自信、特立独行的文化暗号。这不挺有意思?
谁能说历史书没误差?《后汉书》《三国志》很多记载事件都带点作者私心,很多东西没法当成标准答案。别再一棍子打死,黄月英就是千古丑女。这标签本身,经不起推敲。
可再说回来,后世如果刻意洗白,也同样可能偏颇。她有可能相貌普通,有可能才艺不突出。她可能如大众想象帅气超凡,也可能只是一个名字在史海里浮沉。很多细节史料没法精准复原,我们都会在缺失中为她补全理想形象,但真相却可能落在两者之间。
世事本就说不清没个定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那会儿就像现在,谁跟你讲什么完美标准。偏见多半传自后人,几句话做实证,不如回头看看史书之外的生活琐碎,反而更实在些。
打住这些争议,从数百年前的丑女笑谈到今天的时髦梗,黄月英这个人物怎么被大家记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流言与真实之间,保留下来了一点点属于自己的色彩,哪怕只是名字、家世、和丈夫的那一点点羁绊。换个角度,谁又能说历史不是由这许多未曾证明的小事拼起来的呢?
生活里的人物、史料里的线索、时间里的误会,全都混在一起,成了不断被咀嚼的新话题。现实有时比八卦丰富,黄月英也不例外。
她值得被讲得自由一点。
- 上一篇:数智英雄万松,用一生守一城
- 下一篇:写个高考落榜者阅读《红楼梦》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