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一个敏感而禁忌的“劳什子”
发布时间:2025-07-15 23:26 浏览量:1
黄书,一个敏感而禁忌的“劳什子”
中国是艳情小说滥觞之地,同时,又是禁毁重地,但有一个问题,当我们欣赏《金瓶梅》时,如何将作品中涉笔的性描写剥离开来?如果仅仅用此处省略……多少字来处理,未免又将鸡汤倒掉了,阅读名著的快感便少了许多滋味,这岂不是看书挠不着痒处的痛点?
什么叫黄书?黄书,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在《关于惩治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的决定》中,明文规定:“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有许多有价值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含有色情内容,但既然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我们就不应视为“淫秽物品”,然而,对于黄书处理却是“一刀切”,统统按律问斩,查封的查封,禁毁的禁毁。
当然,在禁黄禁毒方面,古今一致,中外一致。在我国明清时期,黄书泛滥成灾,清朝康熙皇帝曾下旨:“近见坊间多卖小说淫词,荒唐俚鄙,殊非正理,未免游目而蛊心焉,应即通行严禁”。
然而,禁毁却是矫枉过正,无限扩大范围,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该禁的与不该禁的书一律视为“淫秽物品”。正如鲁迅所说,泼脏水连同小孩也倒掉了,如才子佳人小说《娇红记》,该书无涉黄成分,文字干净,腔调正经,但免不了被列入禁毁名单之中,连耽美爱情的西厢红楼也未能免祸。
中国如此,西洋也如此。像英国作家劳伦斯于1928年在意大利秘密出版的长篇小说《查泰莱妇人的情人》,因为其中的性描写饱受争议,长期遭禁,该书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英国宣布开禁,小说一度洛阳纸贵,争相购读。
艺术是禁毁不了的。中国有许多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虽遭禁毁,但禁而不绝,被视为奇货可居,有不少甚至流传到海外,现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图书馆,其中不乏各种抄本、刻本,如《欢喜冤家》、《好逑传》等。
在禁毁黄书问题上,颜小四认为,古今有两本书遭遇“两难”处理。一是古代的《金瓶梅》,二是现代的《废都》。《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与其它艳书文笔相同,配方相同,历来争议最大。如定为黄书,则误杀艺术,漠视伟大,如果不定为黄书,则有糟粕成分,于是,“洁本派”认为用省略处理性描写,如“此处省略X字”;但“全本派”认为如删除则失去了“原真”,名著变得残缺不全。
再说《废都》。该书是作家贾平凹于1993年发表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有大量露骨的性描写,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它的命运也是“身世浮沉雨打萍”,几经沉浮,在国内遭禁16年。1993年出版时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查禁,理由是“格调低下,夹杂色情”,但却在外国赢得很高的声誉,1997年曾获得“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并于2009年获得解禁。
是黄书,还是艺术?需要纯净的眼睛、明鉴的智识、超越的先见,而《金瓶梅》与《废都》正是在这种“检阅”之下,最终被定为“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从“黄书”超生到“艺术”,既是文化重塑的革新,也是价值话语权的重构。在这一场争鸣中,对“黄书”与“艺术”边界的划分,充满着弹性思维和大胆的进取:关于淫秽物品的定义、文学艺术的评判、大众精神领域的解欲,让“淫秽”的边界变得游离而微妙。
黄书,这个劳什子,剪不断,理还乱,它困扰着我们上千年,只要性与人类共舞,那么,黄书也将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