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养老金与职业年金:乞求别人,不如靠自己!

发布时间:2025-07-15 22:11  浏览量: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其中说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我们大多都是无数渺小平凡的存在,不似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那样大富大贵,我本穷人,何必贪羡他人老养老金多高?

退休了,本应无欲无求,清心寡欲,年事已高心有数,不去计较钱与物。穷富如何无所谓,快乐无忧就是福。可惜,不少退休老人,在养老金问题上始终难以释怀。

他们在退休前不去与别人比能力比差距比贡献,反而退休了发现自己养老金比别人低,心理就不平衡了,千方百计为证明养老金制度设计“不合理”、“不公平”找借口。

其中在网络空间里,有一个叫“轻松一跃”的网民说:“退休金多交多得,有多少是单位多交的?有多少是变相多交的?职业年金那百分之八是谁交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谁缴的”这重要吗?只要有人缴就可以了。这好比去餐馆就餐,不一定必须自己出钱,只要有人买单就行。这个网友的话语看似充满质疑,实则是对现有退休金和年金制度的误解。

首先,我们来明确职业年金的缴纳规则。职业年金是强制实行的,这是基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生活质量的考量。其中,8%是由机关事业单位单位为职工缴纳,4%从职工工资中扣除。

这一数据是经过严谨的政策制定得出的,有明确的文件依据。这就像搭建一座大厦,每一块砖的来源和用途都有清晰的规划,不容置疑。

与职业年金不同,企业年金具有自愿性。这一特性使得企业在是否设立企业年金时有自主的决定权。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不到10%左右的企业设立了企业年金。对于企业来说,设立企业年金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经济成本,企业需要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营、盈利发展的前提下,才能考虑额外的年金支出。

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本身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利润空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优先保障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基本福利,而暂时搁置企业年金的设立。

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战略的考量。一些新兴的科技企业,为了吸引高端人才,往往会积极设立企业年金等优厚福利。因为这些企业深知,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福利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砝码。

“自己没本事,不去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怨不得他人,抱怨政府与社会,没用,别人不会施舍给你。”这句话虽然直白,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以教育为例,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在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上普遍优于学历较低的人群。

这说明通过自身努力提升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从而有可能进入到福利待遇更好的单位。

再看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如雷军。他从一个普通的计算机爱好者,凭借着自己对技术的热爱、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创新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创建了小米公司。

他的成功不是靠抱怨社会不公,而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在他的企业里,员工也能享受到较好的福利待遇。这就告诉我们,个人努力是改善自身处境,包括获取更好福利待遇的关键因素。

北大才子陆步轩,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县城当了个柴油机厂工人,之后被迫离职,先后干了很多工作,都失败了,最后成了个卖猪肉的屠夫状元。

“我是最早脱下长衫的孔乙己,小县城不需要人才,都是大家族盘根错节。” 近日,北大屠夫陆步轩面对记者提问时,说出了这番话。如果陆步轩一味抱怨“大家族盘根错节”不公平,那么现在就不会有身家数亿的陆步轩。

退休金制度中的多交多得原则是公平性的体现。多缴纳退休金意味着在退休后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保障,这是一种基于个人对养老储备贡献的合理回报。

虽然机关事业单位有职业年金,企业有企业年金(部分企业),存在一定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度的不公平。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例如,在农村地区推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也在逐步提高农村养老金的标准,这就是在努力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保障差距。

从宏观层面看,不同性质的单位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其福利制度也会有所差异。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稳定性相对较高,企业则更注重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退休金和年金制度上,但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朝着公平、公正、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

对于那些抱怨自己单位没有企业年金的人来说,消极的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如果在企业工作,可以尝试从内部推动企业年金的设立。

例如,可以联合其他有相同诉求的同事,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合理的建议。可以通过展示企业年金对企业长期发展的积极作用,如提高员工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来说服管理层。

同时,个人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技能。根据人力资源专家的建议,持续学习和技能更新能够让个人在职场上保持竞争力,从而有机会进入福利待遇更好的单位。

此外,个人理财也是为养老做准备的重要途径。例如,合理规划每月的收支,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个人养老保险中,或购买稳健的理财产品中,如大额定期存款、国债等。

根据金融机构的统计,长期坚持稳健理财的个人,在退休时往往能积累一笔可观的资金,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增添保障。

在退休金和年金这个复杂而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上,我们要拨开网络言论的迷雾,看清事实真相。

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有着各自明确的制度规定,虽然存在差异,但这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不同单位性质需求的。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自己所在单位没有企业年金就抱怨社会不公,而应该从自身出发,努力提升个人素质,积极争取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只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才能在养老保障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满意答卷,而不是在抱怨声中迷失自我,错过改善自身处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