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蔡澜,酒喝够了么?

发布时间:2025-07-15 17:53  浏览量:1



执笔 | 凯 南

编辑 | 骆 言


近期,作家、美食家、文化人蔡澜在香港养和医院安详辞世,享年83岁。

他一生热烈而自在,留下无数风趣智慧的金句,也留下了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



在无数深夜里,他举杯而笑;在无数饭桌上,他喝尽风味人生。今天,我们以酒为引,讲述这位将“吃喝”化作生活哲学的浪子绅士的故事。


1941年,蔡澜出生于新加坡,后赴日本学习电影,60年代定居香港。他是邵氏电影的幕后推手,亦是金庸小说的早期策划者。他与黄霑、倪匡和金庸并称“四大才子”,却始终自嘲“除金庸外,不过是调皮捣蛋之辈”。


但比起成就,他更让人难忘的,是他活得非常“蔡澜”。



他一贯不掩饰欲望,不扭捏情绪。他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人不要苛待自己,要由小地方寻找乐趣,“多抽烟、多喝酒、多讲笑话。”“抽烟喝酒不运动”成为他的七字箴言。


这种直白不羁,背后是对世事的透彻与温柔。他的人生哲学从不高举高打,而是化繁为简——“活过”就够了。


蔡澜爱酒,他在访谈中说:“没有酒,聊不了天。”这句话成了后来《今夜不设防》的灵魂。



这档节目由他、黄霑、倪匡三人主持,主打“深夜喝酒聊天”。没有剧本,也没有滤镜,只有烟、酒和彻底的真诚。


节目中他曾劝嘉宾:“放松,喝口酒。”不仅是为了节目效果,他相信人要在最放松时,才说最真的话。在他看来,酒不是遮掩,而是袒露。


因此造就了整个华语世界最不设防的一档节目,也是蔡澜的理想社交场景:人坐一桌,不管身份背景,先喝了再说。



而私底下,他的酒局更是日常。他与黄霑的友情,也是这样缔结的。


黄霑常借蔡澜家的浴室洗澡,“因为灵感会来”。两人沐浴、喝酒、写词,一起搞创作,一起开玩笑。那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岁月,成了他们友情最浪漫的注脚。


他常说:“人会走,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有没有喝得够。”


这不是玩笑,是他始终如一的信念。



在蔡澜的人生里,饭桌是最重要的社交场,他不搞排场,不信精致,最喜欢的,是“顺风桌”:哪里有酒,哪里坐下;谁都可以成为朋友,哪怕素未谋面。


他崇尚自然——喝酒不一定要懂,但一定要真。他对伪文化、浮夸饭局毫无兴趣。他更在意酒背后的人:这人有没有趣,会不会聊,能不能一起笑。


蔡澜坦白自己怕痛、怕老、怕孤独,也说过“这一生没有子女、不留后人,是最大的自由”。


他走过名利,也看过生死。太太离世后,他曾淡淡地说:“她走了,剩下的日子,我喝点酒就好。”



他曾在《老友记·后事》中写下理想的告别方式:“最好不要设灵堂,不搞悼念仪式,请大家吃一顿饭,喝一杯酒,讲几句笑话就算。”


如今,他真正做到了。


2025年6月,他离开,没有讣告、没有告别式,走得不惊动谁,也不委屈自己。但从那天起,这个世界少了一个会敬酒、会说话、会笑着讲人生的老头。


这一杯,我们敬始终活得自如、喝得尽兴、说得坦率的蔡澜。


敬他敬过的风味人生,

敬他说过的真话直语,

敬一个真正“活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