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少:半数家世讹传,女星稀里糊涂成其门面和赚钱工具
发布时间:2025-07-14 12:37 浏览量:1
这事情想复杂也复杂,一点都不如电视剧来得清白。说句直白的,“京城四少”这个名号,是当年北京城里最会闹腾、最爱折腾的四个人汪小菲、王烁、王珂、汪雨。有人觉得他们风光八面,其实到头来,他们只不过是踩着父辈打下的地盘步履蹒跚地穿行罢了,如今谁还当回事?
很多人只知道民国的张学良、袁克文这些四少,觉得“少爷”就是书香门第、文化气十足那一路。可一照到今天这些“富二代”身上,那种潇洒,倒更像一股子赌气:用钱怼人,用情怼自己。要说高贵,谈不上。要说聪明,也只是各有各的主意,谁还能不迷糊?
真有人问,富二代是不是都得进娱乐圈才算活得有滋有味?好像并不是。但娱乐圈的确是检验一代阔少生活方式的试金石。比如王烁。他可不是只会站在自家金钱豹自助餐大厅数钞票的主,出手大方却也捉摸不透。听说某年大张旗鼓追周迅,为了买她喜欢的紫檀宫殿模型一下子就掏了388万。数字很准,我去看过那家拍卖行公示的信息,真就这么高。还是朋友撮合,房祖名那饭局,局中人都带着兴致去,出来就多了新绯闻,这也符合那个年代的京城节奏——谁还没喝过吗?
有人评价王烁身上都是张扬气,可同样,这哥们行事时又多了点少年鲁莽。比如2010年那场大名鼎鼎的王府井豪车撞车事件,不看新闻都知道。公交路口那夜,黑色的奥迪、白色的大众,两厢一撞,这就是“内战”,结果还闹上了法庭。警察调查,枪状物不过是一支气枪,还是助理给买的。缓刑三年,对于别人也许是阴影,对王烁算什么?大不了收敛点,改天又是一条好汉。
但是谁能够断定,他就不会出错?就算有过官司、有过冲动,有媒体说他是因为女人争风吃醋,有人却觉得不过就是没长大。就拿后来那次打人来说,又是全北京都知道,拼的不是气场,是关系网。最后赔钱了事,这事儿算不算法律的漏洞?有点讽刺。
其实对王烁本人,对这种“富二代”标签并不满意。微博的只言片语,他反复说不想总被冠名,甚至有点恍惚:京城四少到底让他得到了什么?荣耀、羡慕,还是一桩桩麻烦?没几个记得那年,王烁也去国外读过几年书,投资项目不少,王府世纪的大厦和那家金钱豹生意风生水起。只是很少有人提,他自己其实一直想跳出“公子哥”的戏码,换个活法。可难,当初自己爱出风头,大家都记你。
和他往来的汪小菲更不用说,常年高调。母亲张兰的“俏江南”,他一回来就挂上“CEO”。汪小菲的情路也没那么顺。张雨绮,那个年纪的姑娘,骨子里有点劲儿,是很吸引人的。爆出两人同居之后,没想到恩爱没走到头,反而因为一顿争吵打起来。真打,不是闹着玩的。张兰不乐意,女强人的脾气上来了,钱都掏得出,就是不服气。于是分手。
换个人就低落了,汪小菲换到大S,闪婚、闪离也是一阵风。离婚原因,外界众说纷纭。有人爆料说是汪小菲出轨,还有人默认是距离问题,大S常年带着孩子留在台湾。到底怎么回事,两个人就没说清过。媒体晒出汪小菲和新女友、甚至母亲同框,怎么看都像一家人。如果这叫专一,谁还相信爱情?
可是他自己觉得,既然当了“俏江南”的老板,总该有点担当。加盟、特许经营,这些商业套路谁不会?不过,官司还是来了,3600万美元被追讨,这下就尴尬了。你要说他是无心之失,我还真不信。有些富二代做生意其实名声背后,真没想象的那么干净。
汪小菲小时候在平房里长大,冬天得学着烧煤炉。家里翻身,不过是赶上了张兰那波下海热潮。命够好而已,没有谁一上来就是“少爷”。可一旦变成“少爷”,再想平静,难。
汪雨在这里头年纪最大。网上资料说他最喜欢夜店,有“夜店哥”之名。讲真,汪雨的故事跟感情相关的最多。张敏、陈紫函、李钰,名单能列出一长串。张敏说根本不认识他,陈紫函倒是大大方方承认过。两人一直分分合合,多少年后也没个结果。至于李钰,命不好。淋巴瘤,汪雨竟然在她病重期一直陪着。这一段有点让人意外,之前的风流倜傥,这会儿全成了真情流露。两个人差点成了,李钰甚至是穿着婚纱下葬。如果没走这一步,汪雨会不会现在还在灯红酒绿?猜不到。
其实不仅汪雨,哪一个“京城四少”是循规蹈矩长大的?他们的父辈有资本、有资源,从小耳濡目染就知道怎么“利用”关系。但感情这事没谱,生意场也不是一条直线。王珂的身世编得离奇,王石的儿子、民营大佬的继子,最后都不是真的。只知道他有钱,随手花钱请明星拍广告,只为讨刘涛欢心。
刘涛和王珂好得不得了。以前写在博客里的誓言,彼此“永远牵手”。可惜经济泥潭谁都预料不到。欠债4个亿,王珂一蹶不振,晚上窝在被子里怎么都出不来。刘涛二话不说,复出拼命赚钱。据福布斯2016年榜单,她收入一亿多,几年下来,账上钱也算是填平了。难说感情能顶住那么重的压力,多数人撑不到头。
网上又爆出俩人离婚的消息,大家都气愤骂王珂薄情。可是说真的,谁能说得清楚他们的婚姻?王珂还点赞刘涛微博,明里暗里宣称还好好的,这几分真几分假?媒体就是喜欢添油加醋。王珂抱怨说,他只想过点普通生活,不要再说他是什么“京城四少”,没给他带来好运。
这些“少爷们”看的明白,表面风光里,“京城四少”其实是一顶高高的帽子。你想摘都摘不下来,总有人盯着。这种关注,一半是羡慕一半是嫉妒。因为他们的财富最多只是父辈创造的,自己不过在绯闻、豪车、夜夜笙歌中,试图证明点什么。可最后,人们记住的却是各种争议和丑闻,而不是他们做过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事。
倒不是说“少爷”里没有想法的人。如果真有人退出名利场,改头换面,普通老百姓未必能记得那张脸。可曾经的风流往事始终难抹去。人到底是想低调还是还在等风头?王烁那会儿特别不服,却始终被人提起。王珂明明已经远离喧嚣,官司还是找上来。汪雨关了夜店再没人提他的绯闻,却依旧摆脱不了那个年代贴在身上的标签。
要说“京城四少”才子佳人,其实都是媒体的包装,真假混着闹。细细看下去,每个人活得都不算轻松。别人以为他们坐享其成,谁知背地里拼得也厉害?有的努力想证明自己不是只会挥霍,有的则认命地活着,反正无关风月。
豪华的剧本,终究和现实拉开了距离。外人看热闹,他们自己慢慢变得克制,甚至有点自闭。有时候说他们不如民国四公子,也有人觉得现在的人更接地气,至少脾气真性情。其实谁都做不到完美,谁没迷茫过?谁没崩溃过?
当代“京城四少”,换个环境早就不是故事的主角。从高调到沉寂、从张扬到低调,有谁还计较过得是潮头是浪尾?一阵风起过,谁也终究归于平淡。别再期待他们一定要给世界留下什么,也许传奇就是一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