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谈蔡澜去世:内地人看他,总是会有一层隔膜

发布时间:2025-07-13 06:26  浏览量:1

听了梁文道在他的播客节目“八分半”中《饮食、风流与人设崩塌:蔡澜到底是什么人?》这一期的节目,说得还是比较中肯。

1、内地人看香港,看蔡澜,总是会有一层隔膜

香港从来都没有“四大才子”的说法,也从没有说过黄霑、金庸、倪匡、蔡澜这四个人是香港文化的代表,“四大才子”的说法来自内地人写的把他们归纳在一起的文章,但是流传开了后,反过来又说他们所代表的香港文化好肤浅,这确实是不妥的。

而“才子”也并不是什么好词,通常我们说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不会说他是“才子”,“才子”是用来称呼那些追求自己的创作和真性情的表达,不顾礼俗和正统文化的人。

梁文道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有香港人在写文章时称许知远为“内地网红”,这恰恰是内地人看“四大才子”的一个镜像,内地人和香港人互相看,就总像是隔了一层。

香港人怀念蔡澜,本质上是对那个流光溢彩时代的集体回望。彼时香港经济腾飞、文化蓬勃、思想活跃,蔡澜的豁达、乐活与才情恰是此精神的鲜活注脚。

2、陈宝莲的事情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梁文道说,在香港这个八卦传得最凶的地方,都从没听过蔡澜逼迫陈宝莲拍三级片的事情。《灯草和尚》拍摄于1992年,当时陈宝莲已经19岁了,而且《灯草和尚》的演职员名单中,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蔡澜的名字。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在蔡澜去世之后,某些人为了吃流量而夸大了的。

3、关于蔡澜的“多情”与“深情”

关于和女性的关系,蔡澜确实发表过一些比较不堪入目的侵犯女性的言论,但人都是复杂的,“多情”与“深情”在蔡澜的身上都有所体现。

蔡澜吹嘘他交过多少的女朋友,但是他在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风流韵事传出也是事实。在蔡澜的太太张琼文去世后,蔡澜表面上是散尽了家财,住到酒店潇洒,实际上他非常难过。

年轻的蔡澜在东京留学时,和日本女诗人久美子有过一段情,后来久美子远赴法国,与蔡澜分手,晚年的久美子患了阿尔兹海默症,被送到老人院,蔡澜去看她,她已经完全认不出蔡澜了。蔡澜知道,久美子的诗中经常怀念她的出生地——中国哈尔滨,2024年秋,当友人要去哈尔滨时,蔡澜立刻随行,尽管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他想为久美子拍下故乡的照片。但命运没有给蔡澜这个机会,久美子不久后去世了,没有等到这张照片。蔡澜在给亦舒的信中悲叹:“迟了,一切都迟了。”

4、为什么蔡澜推荐的餐厅都不怎么样?

或许这也是蔡澜的无奈,他的名气太大了,他去到一个餐厅,人家当然是拿出看家本领,特别做给他吃,所以他吃到的东西和普通人订桌去吃的,自然不一样。

而且,广东人信奉“不砸烂人家的饭碗”,如果觉得某家餐厅不好吃,不写就是,不会像现在的人写什么“避雷攻略”。

5、关于蔡澜吃吃喝喝的人生态度,梁文道也是有质疑的

在和许知远的对谈中,许知远说自己还是不甘心,要改变点什么,但蔡澜回答他说,将来你就知道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不要把包袱弄得太重,没有必要……

对于蔡澜、倪匡、黄霑这些人,明明在某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偏要不扮高深,要真实自在的人生,其实梁文道并不完全认同。但是,他又说,我们追求严肃深刻的文学中又怎么样呢?蔡澜他们写了那么多,起码不抄袭,不像很多人号称做很严肃的东西,但是抄袭,还虚构很多名人没说过的话出来。

人如万花筒,人们的片面视角永远只能捕捉一个碎光,却误以为瞥见了整片宇宙。

标签是认知的捷径,却也是理解的终点。 当蔡澜被简化为“风流才子”或“美食权威”,我们是否已错过他更为丰富的生命质地?

蔡澜其人,是香港文化版图中一个充满矛盾却又无法忽视的坐标点。他提醒我们,面对任何人物或事物,唯有放下刻板标签,深入其生长的土壤与时代脉络,才能接近相对完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