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入股稀土公司不可怕,怕的是我们稀土人才被挖走

发布时间:2025-07-12 20:39  浏览量:1

向来倡导自由经济、标榜政府不插手经济的美国,最近做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 —— 美国国防部入股美国稀土公司。这一 “换道超车” 的操作,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

2025 年 7 月 10 日,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MP Materials)发布重磅消息,美国国防部同意斥资 4 亿美元收购该公司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一跃成为其最大股东。

仅仅一天后,即 7 月 11 日,股份收购顺利完成,五角大楼由此持有该企业 15% 的股份。不仅如此,后续美国国防部还有可能继续购入普通股,并注入数十亿美元的长期投资。

芒廷山口材料公司虽然创立于 2017 年,时间不算长,但其在美国稀土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美国唯一一家掌握稀土全产业链的生产商,也是北美地区唯一一家大规模开采和处理稀土矿的企业。

该公司坐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全球第二大稀土矿芒廷山口,并且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设有加工厂,资源与加工能力兼具。

美国国防部入股芒廷山口材料公司,目的昭然若揭。稀土磁铁堪称现代科技和工业的 “维生素”,在军事技术、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众多关键领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就拿军事领域来说,一架美国 F - 35 战斗机对稀土材料的需求量就超过 400 公斤。长期以来,美国国防部一直认为过度依赖外国稀土供应犹如在国家安全层面埋下了一颗 “定时炸弹”,存在极大风险。

此次入股投资,核心目标就是减少对外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全力强化本土稀土供应链,以保障国家安全和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

在五角大楼成为 “金主” 后,芒廷山口材料公司的发展规划也随之曝光。

公司将在美国建设第二座稀土磁铁制造工厂,这座工厂预计在 2028 年投产,一旦投产,年产能可达 1 万吨稀土磁铁,届时将同时为美国国防和商业客户提供产品服务。

美国国防部为了给这座新工厂的运营吃下 “定心丸”,做出了两项极具吸引力的承诺:一是在新工厂建成后的 10 年内,确保 100% 采购该工厂生产的稀土磁铁产品;二是为其钕镨氧化物产品设定了每公斤 110 美元的最低价格,期限同样为 10 年。也就是说,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这个最低限价,美国政府将按季度向该公司支付差价。

美国国防部为扶持这家稀土公司,可谓是不遗余力。

除了上述投资和承诺外,还将向芒廷山口材料公司提供 1.5 亿美元贷款,这笔贷款专门用于扩大芒廷山口矿山的稀土分离能力。在国防部的带动下,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摩根大通及美国高盛银行将提供 10 亿美元融资,全力支持制造工厂的建设。

美国如此大费周章,归根结底是被中国稀土限制出口 “逼急了”。

长期以来,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存在较高程度的依赖,而随着中国对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整,限制稀土出口,美国的相关产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美国国防部入股稀土公司这一违背其所谓 “自由经济常理” 的做法,显然是想尽快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内行人都清楚,在稀土产业中,很多产品的原理大家都有所了解,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成熟的工艺。一旦成熟工艺被其他国家获取,那么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将变得相对容易。

所以,对于中国而言,保护这些历经多年辛苦才取得的稀土分离技术工艺,至关重要。

然而,令人担忧的事情正在发生。

掌握中国核心稀土技术工艺的各类专家,正在加速向海外流失。

有报道显示,自 2024 年以来,已有 47 名中国稀土专家流向海外,其中 12 名来自重点技术企业。进入 2025 年,类似情况仍在持续,6 月 23 日,中国稀土集团董事长杨国安,以及董事董贤庭、郭惠浒集体辞职。

4 月 19 日,北京蓝素科技前稀土专家、北大化学博士廖春生突然辞职,随后其名字便出现在加拿大一家高端实验室的研究名单上。

另外,还有某稀土公司副总离职三个月后,出现在美国 MP Materials 的技术顾问名单上,并且还带着 7 名核心团队成员加入了澳大利亚矿业公司。

过去,中国稀土产品曾在一些不良商家的操作下疯狂走私,国家发现后立即进行管控,有效遏制了产品走私现象。

但如今,一些国外企业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稀土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专家人才,试图通过挖角来获取技术。

那么,稀土人才为何会出现流失的情况呢?难道真的是 “有奶便是娘”?

在指责这些人才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稀土人才流失问题。

从地域因素来看,中国稀土企业主要集中在包头、赣州等地。这些城市在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上,与一线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一些有家庭的人才来说,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这些城市,甚至离开中国前往海外。

从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来看,中国对稀土出口和开采配额的调控,使得部分企业产能不稳定。从业者对未来预期充满不确定性,不知道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工作是否稳定。

此外,近年来稀土行业资本炒作现象增多,稀土价格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暴涨暴跌,行业内弥漫着浮躁的氛围,这也让部分技术人才心生不满,选择离开这个行业,甚至流向海外。

当然,薪资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西方企业和研究机构为了获取稀土技术,不惜开出天价高薪吸引中国稀土专家。例如,欧洲企业曾为重稀土分离专家开出年薪 500 万美元的高价,这一数字是国内同岗位薪资的 5 - 8 倍。

除了高薪,美国还通过 “迂回第三国” 策略,为技术人才提供快速移民通道,并且配套科研资金和实验室资源,这些优厚条件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中国若想保持在稀土领域的 “绝密技术” 领先地位,一方面国家要严格管控技术人才外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防止核心技术泄露;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稀土企业集中地区的生活待遇,解决人才子女上学、就业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不至于轻易被外部诱惑所打动。

在当今物质社会,我们不能仅仅从道德层面去指责人才流失,更要从实际出发,给予稀土人才合理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治上向他们讲清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回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稀土人才 “留得住用得上”,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保障中国稀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