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征方腊前,有六人故意不去,他们有两个共同特征,你发现没?

发布时间:2025-07-10 01:51  浏览量:10

在南征方腊这一关键战役前,梁山中却有六个人选择了“缺席”

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时,朝廷上下贪腐横行,民不聊生。

高俅、童贯等一批奸臣掌控朝政,忠良被贬,百姓无依。贫苦的农民流离失所,稍有反抗便被严酷镇压。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中有落草为寇的绿林豪杰,有被迫起义的走投无路之人,也有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抱负的英雄豪杰。

他们聚义梁山,打下了“替天行道”的旗号,发誓要反抗腐败的朝廷,为民出头。

然而,历史并非总是英雄的浪漫诗篇。当朝廷无法压制梁山起义时,采取了招安政策,给了这些反叛者一个名义上的“合法”身份。

接受招安后,梁山好汉们开始为朝廷攻城略地,征讨各地叛乱。而南征方腊,则是他们接到的最惨烈的一场任务。

这场战役耗尽了梁山的元气,很多好汉命丧他乡,曾经的豪情壮志仿佛变成了一场空。

方腊起兵反宋,建立了一支不容小觑的队伍。他们占据了南方富庶的地区,给宋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威胁。

于是,朝廷派梁山好汉南征方腊,试图将这个新兴势力彻底铲除。对于梁山众人来说,这既是一次为朝廷效命的机会,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战场。

然而,就在其他兄弟纷纷收拾行装准备出发时,六位梁山猛将却意外地“缺席”了。

这六人分别是乐和、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萧让和公孙胜。他们的缺席并非出于懦弱,而是因某些特殊原因被朝廷或个人选择留了下来。

乐和被朝廷征用,成为了京都的音乐才子;安道全被皇室聘为御医;皇甫端因擅长兽医,被留用在御马监;金大坚和萧让则因雕刻和书法绝技被蔡京都尉重用;公孙胜则选择返回故乡,重新修道。这些决定,看似偶然,实际上暗藏玄机。

梁山的众兄弟对这六人的离开虽有不解,但无可奈何。毕竟,朝廷的命令、个人的选择都有其理由。

而南征方腊的队伍却不得不面对一种残酷的现实——没有了这些特殊人才,队伍的战斗力和后勤保障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安道全的缺席,让南征队伍在疫病高发的战场上无人能治;皇甫端的离开,使得战马因饥饿和疾病大量死亡,影响了整个战局;乐和不在,军中士气无法通过音乐得到调节;金大坚和萧让的缺席,意味着梁山在某些战术部署上的短板明显。而公孙胜的选择,更是让人感慨这个曾经的“神行太保”,终究还是选择了回归平凡生活。

南征方腊途中,梁山军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水土不服、疫病蔓延、粮草不足,再加上方腊军队的顽强抵抗,这场战役耗费了所有参战将士的体力与信心。

宋江试图力挽狂澜,却发现自己身边的兄弟一个接一个倒下,最终梁山一百零八将中只有少数人活着回到中原。
南征方腊,可以说是梁山好汉们的命运转折点。战斗的残酷和兄弟的接连战死,让许多人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

而此时,那六位“缺席”的兄弟却成了众人心中复杂的存在。

安道全在皇宫中依旧悬壶济世,乐和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宾,皇甫端用自己的兽医技艺改善了皇家马匹的健康状况,金大坚和萧让的绝技为朝廷赢得了艺术上的盛名,公孙胜则在乡间过着平静的道士生活。他们虽然没有参与这场惨烈的战争,却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找到了另一条生路。

而那些参战的兄弟,却几乎全军覆没,令人唏嘘。

南征方腊后,梁山兄弟的命运走向了不同的结局。活下来的兄弟心灰意冷,开始从朝廷的鹰犬中退出,选择了隐居或其他低调的生活。

而那六位“缺席”的好汉,却意外地成了这场悲剧中的“赢家”。他们的共同特点——身怀绝技、保持善良——让他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拥有一技之长都是立足的关键,而不忘初心、保持本心的善良,则是成功的基础。这六人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最终得以善终,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幸运,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讽刺。

参考资料:[《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