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岭酒业:古代酒馆里的杯盏江湖

发布时间:2025-07-09 23:50  浏览量:9

巨岭酒业:古代酒馆里的杯盏江湖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马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笔下的长安西市,胡姬酒肆的帘幌在春风中飘动,金发碧眼的西域女子当垆卖酒,文人侠客、商贾旅人推杯换盏——这是唐代酒馆的日常图景,也是中国古代酒馆文化的鲜活缩影。

酒旗招展,千年酒馆的演变之路

中国酒馆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代,街头已有酒馆存在。《鹖冠子·世兵》记载“伊尹酒保,太公屠牛”,其中的“酒保”便是最早的店小二。

汉代酒馆已颇具规模。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变卖车马在四川临邛开了一家小酒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成为才子佳人的经典传奇。

到了唐代,酒肆业迎来大发展。长安城内酒肆林立,尤其西市一带,形成了“酒吧一条街”。中唐以后,酒肆甚至开到了住宅小区“坊里”里,生意兴隆到连皇宫都常派人来买酒。

贞元二年(786年),宫里无酒,唐德宗李适便派人到街头酒店买酒解馋。

宋代酒馆业达到新高峰。《清明上河图》中,汴京酒肆鳞次栉比。宋代酒楼分“正店”和“脚店”:有酿酒权的叫正店,相当于今天的旗舰店;其余从正店进货的则称脚店,相当于加盟店。

北宋最豪华的酒楼是樊楼,楼高三层,下有两层石砌台基,总高相当于五层楼。站在楼上,周围街景一览无余,唯西侧房间不能开窗——因西面就是皇宫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