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波兰斯基:性侵多名幼童,92岁欲被审判,电影大师的混蛋人生
发布时间:2025-07-07 14:40 浏览量:1
罗曼·波兰斯基在电影界绝对是牛掰的存在,但现实生活中,他的特殊癖好,又让他沦落为一个十足的混蛋。
其实他就是一个罪犯,一个被美国警方全球通缉40多年的性侵者。
直到目前为止,罗曼·波兰斯基劣迹斑斑的性侵案件已经被报道出来多起,有网友统计过,甚至多达16起。
更令人感到发指的是罗曼·波兰斯基的侵犯对象多是未成年人,还有幼童女孩。
他是一个彻底的施害者,但他又是一位被害者。
他的第一任妻子莎朗·塔特被邪教组织残忍杀害,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莎朗·塔特的被害是“误杀”。
现在咱们就聊聊罗曼·波兰斯基的故事,聊他作为一个的施害者之前,咱们还是先聊聊他做为一个被害者的经历吧
1,
在2024年7月份,国内某媒体有这样一份报道:说美国一个已服刑50年,年龄73岁的女杀手莱斯利·冯·霍顿假释出狱,引起美国社会的强烈抗议。
这个被美国人称为“冷血杀手”的霍顿,她来自美国曾经的一个邪教组织——“曼森家族”。
这个邪教组织在那么一段时间绝对是美国人的梦魇,因为这个组织简直是无恶不作。
国内这份新闻报道是《好莱坞往事!女影星竟惨遭邪教迫害》,报道中的“女星”就是罗曼·波兰斯基的首任妻子莎朗·塔特。
这个叫“曼森家族”的邪教组织的头目叫查尔斯·曼森,他有一个会特殊“妓”能的妈,但他不知道他爹是谁。
小时候很悲惨,很孤僻,后来靠偷盗抢过活,是监狱的常客,但他极端的性格还是有一部分人追随他,继而他就成立这样的邪教组织。
他的经历就不再赘述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
查尔斯·曼森成立这个邪教组织以后,感觉自己很牛叉,有点肆意妄为的感觉。一天,他脑子不知道是进水了,还是进水了,突然想做歌手。
做歌手发唱片就要找音乐制作人,他就去找了好莱坞成名已久的音乐人特里·梅尔彻。其实,两个人一开始就认识,但是特里·梅尔彻知道曼森就是票友的水平,考虑再三就拒绝他了。
被拒绝的曼森当然很生气,后果也当然很严重。
1969年8月9日,包括本文开头的女杀手冯·霍顿在内的五名教众接到曼森的必杀令,要血洗梅尔彻家。
殊不知,和梅尔彻夫妇交好的罗曼·波兰斯基夫妇经常出入梅尔彻家,他们非常喜欢梅尔彻的豪宅,1968年底,莎朗·塔特怀孕,1969年2月份,梅尔彻夫妇把房子腾出来,让罗曼·波兰斯基夫妇入住。
那晚,在冯·霍顿的领导下,他们大开杀戒,莎朗·塔特身中18刀,她腹中的孩子被挖了出来。
算上未出生的孩子,总共有5人遇难,其中一名男性身中51刀,这名身中51刀的男性叫杰伊·塞布林,是莎朗·塔特的造型师。
当然,还有一些报道说,莎朗·塔特遇害的原因,是因为在1968年6月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并上映了一部描绘邪教题材的电影《罗斯玛丽的婴儿》,这部电影激怒了曼森,所以才对罗曼夫妇展开报复。
这或许也是惨案发生的原因,但应该不是根本的原因,这次谋杀其实就是误杀,如果是邪教组织的报复,曼森不可能在电影上映一年后才实施行动,毕竟极端的邪教组织的行事风格是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拖拖拉拉的。
而房子的原主人梅尔彻在案发后,性情大变,他也不再做音乐,并长期服用镇静剂。
案发时,罗曼·波兰斯基正在欧洲筹拍新片。
这场谋杀成为了罗曼·波兰斯基的人生分水岭,他坦言他的人生由之前“无限的、无忧无虑的期望和乐观的海洋”转变为“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对生活的永久不满”。
2,
你可以说罗曼·波兰斯基是一位重情义的情种,毕竟在莎朗·塔特去世的20年后,才和现任妻子艾玛纽尔·塞尼耶结婚。
当然,在这20年里,波兰斯基也没有闲着,关于一些他的性侵案件多数是在这段时间发生。
如果说失去美貌的妻子,想发泄心中的郁闷,发泄一下生理需要,作为大导演的波兰斯基可以用“正当”方式去发泄。
罗曼·波兰斯基作为电影大师的他,就是不走寻常路。
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
聊完他是受害者了,应该聊聊他作为施害者经历了——再卖一下关子,还要说他不被常人理解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关于他和莎朗·塔特的爱情。
莎朗·塔特是一位大美女。
最初她靠着几个不错的广告片叫响了名气,以杂志模特出道的她又去参加选美,获得了几个选美冠军的头衔,再后来就在电视圈慢慢站稳了脚跟。
大美女身边肯定不会缺少异性的追求,有杂志这样报道过:“很多男人对她趋之若鹜”,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莎朗·塔特的造型师杰伊·塞布林成为那个幸运儿。
演员和造型师的恋爱从1963年开始,在1965年结束。
结束的原因,就是因为波兰斯基出现了。
1965年,电影《天师捉妖》是他们共同主演的电影,在这次合作中,塔特的美丽让波兰斯基为之倾倒,而波兰斯基的温文尔雅也让塔特一见倾心。
不论是天师捉到了妖,还是妖诱惑了天师,总之,他们坠入爱河了。
塔特和波兰斯基的恋爱,并没有影响到她和造型师杰伊的关系,他们还是好朋友,他还是她的造型师,到死都是!
1968年,波兰斯基和塔特注册结婚,举办婚礼那天,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毕竟这是好莱坞一对冉冉升起的“才子佳人”,当然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据说,那天到场的记者甚至比嘉宾还要多,可见他们在当时的影响力。
但,天妒红颜,塔特香消玉殒,也让波兰斯基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了20年后才找到归宿。
3,
现在开始聊聊波兰斯基那些“乱撞”的那些事。
在2024年10月份,国内某电影杂志引用法新社的消息,报道了罗曼·波兰斯基的一起涉嫌性侵的案子,但该案已经在庭外达成和解。
该案原本定于2025年的8月份开庭审理,正是因为和解,也就没有必要再开庭审理。
2023年6月份,受害者以匿名的方式指控罗曼·波兰斯基在1973年的时候性侵了当时只有16岁的受害者。
受害者和波兰斯基在一次朋友举办的酒会上结识,酒会结束后,波兰斯基把受害者带回家,之后又让受害者喝了龙蛇胆酒,受害者声称在其醉酒后波兰斯基就对她实施了一顿猛操作。
如果这位当时年仅16岁的受害者,不接受和解,那么在2015年8月份就要开庭审理此案,届时,罗曼波兰斯基将年满92岁。
在波兰斯基作恶的事件中,最著名的还要属萨曼莎·盖默尔事件。
1977年,波兰斯基认识了年仅13岁的萨曼莎·盖默尔,利用给萨曼莎拍摄照片的机会,他给女孩子服用了安眠的药物,在浴缸里强迫了她。
1977年11月份,萨曼莎的母亲指控波兰斯基犯下六项重罪。
但波兰斯基声称自己是无辜的,是双方自愿的,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
那怕直到最后,他只承认自己犯下一项罪名:非法X交,这是六项罪名中最轻的一个。
就在法院宣布判决结果的前一天,他顶着罪名逃到法国,美国警方至今通缉他有40多年之久。
他自此以后再也没有踏入美国的领土,那怕是凭借《钢琴师》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也是由朋友代他上台领奖。
随着时间的流逝,波兰斯基在不断推出一部部影视佳作,全世界的影迷仿佛都已经忘记,甚至不清楚他作为“电影大师”的背后竟是如此的丧失人性。
他的每一电影让影迷为之称赞,这些年他凭借自己高超的导演水平也确实获得了不少奖项,但也同时刺激着美国警方的神经。
就在2009年,波兰斯基去瑞士的苏黎世参加一个电影节,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瑞典警方把他逮捕了。
美国那边听说波兰斯基被捕的消息,赶紧和瑞士联系,是不是可以把波兰斯基引渡到美国,但遭到了瑞士的拒绝,
很快,瑞士警方以“技术性失误”为由,又戏剧性的释放了波兰斯基,并声称“波兰斯基重获自由”。
美方也只能用常用的外交术语“表示失望”草草了事。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萨曼莎离开洛杉矶去了夏威夷,正是那里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并且现在已经育有三个孩子。
就在美方对波兰斯基穷追不舍之际,萨曼莎表示,“不想旧事重提,不想再揭起自己的伤疤”,她放弃了对波兰斯基的指控。
有人说,正义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对萨曼莎来说,正义是什么呢?或许只有西方人信奉的上帝才能给她解释吧,当然,她或许也不许这个解释了。
4,
诸如此类的指控,仔细翻阅互联网,还有很多。
在波兰斯基的电影《我指控》即将上映时,他再次被指控,指控他的是一位法国女演员,事件还是发生在上世纪的70年代,只是事件发生时,女孩子的年龄到了18岁。
对于每一个人,都要一分为二的看,他是电影界备受推崇的大师,这些劣迹斑斑的性侵事件被逐一曝光后,他又是一个活生生的恶棍。
连十岁的幼女都要猥亵时,用“恶棍”“丧失人性”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形容他,他确实“有病”。
不能用艺术家来为他开脱,不仅仅是针对波兰斯基个人,对任何施害者的开脱,都是对被害者,对人性的不尊重。
当然,批判归批判,他能做出这些事情,肯定还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存在。
记得有位网友评论他,“他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童年的经历,不让他产生一些心里变态,那才怪呢。”
1933年8月18日,罗曼·波兰斯基出生在侨居在法国的波兰籍的犹太人家庭,正是因为具有犹太血统,二战期间,他的一家成为了纳粹的施害对象。
他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和叔叔被纳粹抓到集中营,虽说父亲最后免于遇难,但怀孕八个月的母亲却死在了纳粹人建造的毒气室里。
年少的波兰斯基生活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之下,他无依无靠,颠沛流离。这段惨痛的人生经历,对他人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典巨著《辛特勒名单》的导演斯皮尔伯格曾透漏,筹划这部电影之初,他打算邀请波兰斯基来执导该片,但最后遭到了拒绝。波兰斯基解释道,这个题材太让他感到痛苦,因为这是他经历过的,离他太近。
童年战争的阴影,爱妻的惨死,即将出生的孩子随着妻子惨死而失去生命,这样的充满黑暗的人生,也刺激着他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总是看到黑暗,阴郁,压抑,还有绝望。
童年失去母爱,父亲后来再娶,妻子的惨死,这些元素掺杂一起,让他对女性之爱产生了疏离感,甚至对婚姻和女人产生了不信任,以至于他失去妻子的20年后再结婚。
尤其是莎朗·塔特的惨死,彻彻底底的改变了他,他的信仰,三观,当然还有性,让他对性产生了无尽的扭曲。
他的代表作《苦月亮》或许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吧,男主角奥斯卡就是一个极度的受虐者到施虐者转变后选择自杀的。
作家阎连科说过,一个作家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是和他的成长环境分不开的。我相信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影视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经历决定了他的电影作品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至于,他后来作为施害者,同样也和他的经历有关,他是一个恶棍,施害者;但在他做恶棍,施害者之前,他是一个受害者。
说这些,不是为这位电影大师辩护,只是想阐述一下,他成为施害者的原因。
不会为他辩护,前文说过,为一个施害者辩护,那怕这个施害者是艺术家,那也是对受害者,对人性的不尊重。
罗曼·波兰斯基,就是这样一个人,电影界的大师,现实中的恶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