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堂吉诃德》发现:这精神状态遥遥领先四百年

发布时间:2025-07-07 01:18  浏览量:14


凡是他落脚的客栈,在他眼里都是城堡。

凡是城堡里的女人,都是公主,凡是城堡里的大型物,都是恶魔与怪兽。

被打得头破血流,他会义正言辞的说“一当上游侠骑士,就有成千上万的危险和磨难等着他”,

被打得肋骨断裂,驴子驮着他前行时,他说:“在战场上受伤是荣耀,不是丢人。”

他为自己调剂了一副“神丹妙药”,喝完通体舒泰、病痛全无,马上就能去拯救全世界弱小。

他把风车当作巨龙,把两个羊群当作两支部队,把理发师头顶着的铜盆,当作骑士戴着金盔。

他毫不费劲就可以把看到的一切都编进荒诞不经的骑士故事里。

这就是堂吉诃德,疯癫与智慧于一身的幻想骑士。

当有人质疑他,太过疯癫,

他一脸不屑:“你的脑子不比我清楚多少。”

当有人讥笑何时与十二骑士并立?

他信誓旦旦地说:“我生在黑铁时代,是为了在世上恢复黄金时代,就是光明时代,我生逢其时,定要建立更伟大罕见的功绩。”

“你当不了骑士,也根本不想当,你一点没有勇气和愿望维护自己的权威、教训欺负你的人。”

当有人质疑堂吉诃德的女神只是个村妇并非公主,

他说“要说漂亮,举世无双;要论清白,人间少有”。

这就是堂吉诃德,他时而清醒时而癫狂,如今的时代下再读《堂吉诃德》这种选择性发疯的精神面貌可圈可点,越思考越有趣,以下两点是我暂时想到的:

读《堂吉诃德》以前,我以为堂吉诃德和桑丘穿越了几个大陆,至少是个唐三藏师徒取经的路程,读完之后,才发现,他们最远的距离不过距家500公里,折返不过一周。

堂吉诃德的冒险之旅,共经历三次折返回乡的经历:

第一次:

初次单枪匹马出游,在幻想中的城堡实际是客栈,强迫店主封他为骑士。途中挑战群商,反殴打重伤昏迷被路,过的农民邻居发现后用驴驮回村庄养伤。

第二次:

和桑丘冒险一段时间,命令桑丘返乡向“公主”汇报工作,被好友神甫和理发师发现踪迹,编故事演角色欺骗,被用牛车押解回乡治疯病,堂吉诃德被迫中断冒险。

第三次:

受公爵夫妇戏弄后,被同村学士假扮的“白月骑士”击败。根据决斗约定,堂吉诃德必须返乡隐居一年。回乡后郁郁寡欢,病中幡然醒悟,立遗嘱痛斥骑士小说,最终病逝。

三次折返,均在500公里内循环往复,但这三次精神上是有重大变化的。从被迫到主动,从一心出游到自愿归乡,看似虚妄归零,实则是一次精神上的成长。

这三次重新出发的旅程,倘若当作的经历与冒险,它是成功的,人生不过是经历的总和,人活一世,最终是为了体验全程。

倘若当作是自我精神上的磨炼,它也是成功的,虽然没有得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得的真经,却完成了出发时自我设定的骑士梦想。

倘若当作是对前半生吃喝不愁,日复一日庸碌无为的叛逆,它也是成功的,虽然开始时磕磕绊绊,步履艰辛,甚至与骑士精神成果背道而驰,但最终他把幻想落于现实,完成了救助他人的成就自己的实质追求。

读《堂吉诃德》之前,理性告诉我,这是一个老男人的倔强,在困境中迸发冒险精神有了《出走的决心》。

读了一半,塞万提斯一直告诉读者,导致堂吉诃德的疯癫原罪是是骑士小说,读到多了无法自拔于情节与现实混淆。

书中其它人读这种小说什么反应呢?

大部分人一边读一边骂,首当其冲的是神甫和教士一番教育理论输出。

有两个人也非常喜欢读骑士小说,一位是贵族女士,另一位是客栈老板娘。

客栈老板娘不认字,一群人围读骑士小说,提神过瘾,“听得白头发都变少了”恨不得自己也去比试两下,想白天黑夜听下去。贵族女士们喜欢读拿来消遣闺中生活,潜移默化养成对“骑士”的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

你会发现,喜欢的人都是当下现实中无权无力改变现状的人,渴望超脱逼仄的生活,能换个环境有一番作为,只是堂吉诃德的精神状态更胜一筹,率先出走扮上了骑士之路。

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巨人时,他冲桑丘喊:“你要是害怕,就躲开点,上一边去祈祷,且看我以一当十,跟他们打一场恶战“,当他把羊群幻视为敌军冲锋时喊出的:“这是我的战场规则!”

平静时你会觉得堂吉诃德确实疯癫得可笑,但发疯时,却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共鸣。

当骑士铠甲化作COS服,风车变形成漫展舞台,当精神压力过大,我们头脑特工队时不时来一场混合大战,当在网络上,我们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却带着一样的底线,堂吉诃德的DNA正在当代人体内苏醒。

塞万提斯讽刺的癫狂,终成后现代生存的智慧

“发疯后精神状态更好了”,谁还不是个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中描写了好几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发现非常的莎士比亚。后来查资料知晓,果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是同年去世的,塞万提斯年长17岁。

他们一个在西班牙,一个在英国,没有直接证据相互读过彼此的作品。但塞万提斯描绘的爱情,藏了无数首十四行诗和华丽的情感表达,也是本书中最具有戏剧冲突和反转的情节,像极了莎士比亚悲喜剧爱情。

费尔南多的爱情,被新上司强势撬走,在婚礼上,费尔南多眼见心上人说了“我愿意”而悲愤进山林疯癫发作,最后一个圆满的大结局发生在堂吉诃德所在的客栈里,上司和旧爱重归于好,费尔南多与心上人再续良缘。

这段爱情故事就很莎士比亚,情节转折戏剧化,悲喜剧交加,两对儿男女情感交错,最终各自归位。

骑士小说标配就是爱情故事,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因读骑士小说发癫本意是讽刺这类小说的流水线化水平,他的抵抗也在描绘不一样的爱情。

其中一位超美的牧羊女拒绝才子求爱,没想到男殉情。众人指责牧羊女冷酷无情,她宣言:“我的美不是原罪,自由意志高于爱情牺牲” ,打算一生不婚配,躲进树林享受自由人生。这不就是现代女性意识吗,是不是非常超前?

优秀的书籍,并非符合时代或大众口味,而是有超前的精神意识,让大众容易入读,而又有所思,跳脱出时代局限看问题,思路越打越开才是良品。

总结:

《堂吉诃德》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讽刺了骑士小说,更在于它用骑士小说的方式解构了骑士小说。塞万提斯没有简单地否定这种文学类型,而是让它“自我吞噬”。书中那些浪漫、夸张、戏剧化的情节,恰恰证明了骑士小说的魅力,同时也暴露了它的荒谬。

但塞万提斯怎么也想不到,四百年后的人们是羡慕堂吉诃德的精神状态的,发疯才是清醒者的通行证 ,当世俗将妥协称为成熟,他的疯狂反成为精神纯度试纸。现代人羡慕其拒绝被规训的姿态,恰如桑丘最终理解主人:“他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真理” 。


文|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