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年为什么反对瓜分中国?不是良心发现,而是算盘打得更响!
发布时间:2025-07-05 00:41 浏览量:1
有件事说了你可能不信,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抢光烧光之后,正当各国摩拳擦掌要分地盘的时候,美国,那个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家伙,突然跳出来说:“我们不能瓜分中国。”
你以为他是出于什么国际道义、人类良知?别傻了,这种时候谁还谈人性?美国人那一脚不是踩在道德制高点上,是踩在算盘上,算盘珠子打得啪啪响。
咱先把场景拉回去——慈禧跑路、西安避难,北京城烂成一锅粥。英法德日俄美意奥这八个国家打着“庚子事变”平乱的旗号杀进来,抢了就跑,还顺带把圆明园剩下的渣滓烧了个精光。
然后联军指挥瓦德西召集各国军官开了个小会,干脆说:“不如直接分了吧,一国一块,中国这摊烂泥也就这样了。”
但美国人冷不丁就出来说:“不如我们搞个门户开放,别分地盘了。”
怎么就这么“好心”?这就得掰开说了:
当时全中国有价值的地盘,已经差不多被其他几国先下手为强。山东给了德国,东北被俄日盯死了,长江被英国卡住,西南法国虎视眈眈。
美国想分也没啥可分的了,只剩下一些鸟不拉屎的地方,那是真分不到肉,只能捡点骨头。那干脆别分了,把市场留着不挺好?搞门户开放,别国也不能说你美国没得分,你也能光明正大跟着挣钱。
美国人这一套,地不占了,利益却捞了。全世界都以为他讲人道,其实是把自己捧成了“世界道义秩序的维护者”——这帽子后来戴了100年,至今还没摘下来。
美国人为啥对中国市场这么上头?不是说咱有多少黄金白银,而是人。
当时西方已经很清楚:这个国家穷是穷,但人是真多,韧性也强。你打他、烧他、签不平等条约,他今天服你,明天就可能翻你桌子。
你真要分了这地,谁来镇压14亿人?当年英法联军烧一次圆明园,背后运的军费堆得能绕地球半圈。你分个山东或者四川,还得长期驻军,还要对抗老百姓一波波的反抗,那是赔本买卖。
美国人看得明白:不如放着清政府这个“代理人”来稳住局面,你们内部打你们的,我们捞钱捞人才,谁都不得罪。清政府一边压制义和团,一边赔款,还感激你美国人没分地盘。真是生意精打到骨子里去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美国人那招高明的“庚子退款”。一看清政府赔得快要断气了,美国来了一句:“我们退点赔款,用来办教育。”你听着是不是挺感动?还真有人以为那是美国对中国的善意。
其实人家才不在乎你教育起来的人才为中国干事,目的是——引进美国,然后留在美国。
你看看清华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就是留美预备学校。上去的学生一个个聪明绝顶,到了美国大学再镀一层金,最后不是科研,就是进实验室,再不行也能搞工程、做技术,美国科技正是靠这波人一点点补血。
有人回来了,比如钱学森,回来造火箭。但更多人回不来,要么被扣住,要么心动了,干脆留了下来。这叫什么?这就叫“技术吸星大法”。
用你的钱,培养你的才子,然后为我美国服务。真的是,“你掏钱,我出地儿,你出人,我得利”。
美国人在八国联军之后看得很透:中国短期内打不过,但未来会起来。所以不要像英国法国那样去压榨,要像种玉米一样——撒种、施肥、慢慢收割。
从门户开放到庚子退款,从清华到技术控制,美国这条路从1900年走到今天,整整一百多年,从没偏过。
你今天看美国的对华政策,还是这一套,只不过换了说法。不再说“门户开放”,改说“公平贸易”;不再说“庚子退款”,改说“人才交流”;不再说“瓜分中国”,改说“产业链去风险”。
话术一直在换,底层的战略逻辑从没变过:不是你强大了他高兴,而是你不强他才踏实。
所以别再说“美国当年是唯一反对瓜分中国的国家”,别再把这事当美谈。那不是“我们欠他一份恩情”,而是他比别人更会算账、更能熬、更舍得用时间换空间。
当年不分,是因为分不到;退钱办教育,是为了捞人。哪一步不是为了将来对你更方便操控?
可惜他算漏了一点——今天的中国不是当年的清朝。现在这摊棋局,轮不到别人把我们当筹码了。轮到我们,自己落子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