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央视气质型美女主持人,穿衣打扮值得学习

发布时间:2025-11-16 13:13  浏览量:1

直播间灯光熄灭,劳春燕掏出手机,屏幕上弹出丈夫裘正义的短信:“已抵京,阿宝物理竞赛获一等奖。” 52岁的她嘴角扬起一抹微笑,快速回复:“明早高铁回,带了你爱的黄酒。”

2025年9月底,央视直播间外的劳春燕刚完成《中国馒头风味盛典》的跨界主持,这是她首次涉足非新闻类节目直播。

几分钟前还从容不若的她,此刻正匆忙收拾行李,准备搭乘最近的航班前往上海——那里有她结婚近二十年的丈夫裘正义。

聚少离多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十九年,劳春燕早已习惯这种双城生活。

她与丈夫都是高考状元,都是新闻人,却因为事业长期分居两地。她在北京打拼,丈夫在上海坚守。

01 状元与状元的相遇

劳春燕的故乡浙江绍兴,自古便是文人辈出之地。

父亲是电视台记者,小时候的她常常看着父亲背着相机外出采访,一去便是多日。

母亲常对她说:“爸爸的工作可不简单,他能把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挖掘出来,让全国人民都能知晓。”

这颗新闻的种子,早已悄然埋藏在她心中。

1990年高考,劳春燕以绍兴市文科状元、浙江省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在人才济济的复旦校园,她依然表现出色,提前一年修完所有学分毕业。

在大学期间,劳春燕主动参与学校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台的工作,从写稿、剪辑到播报,恨不得把所有环节都摸个透。

彼时的裘正义已是《新民晚报》的骨干力量。

他比劳春燕大八岁,同样是浙江人,1982年以浙江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两人在一次节目采访中相遇,相似的背景和共同的追求让他们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约会方式别具一格,别人约会可能是逛街、看电影,而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在图书馆里,他们一待就是一整天,沉浸在知识的世界中。

2004年,劳春燕与裘正义在上海组建家庭。

才子佳人的结合,本该过上安稳的生活,但命运却在2006年出现了转折。

02 北漂的艰难抉择

2006年,央视向劳春燕抛出橄榄枝。彼时她在上海已功成名就,丈夫裘正义同样是新闻界的翘楚。

去不去北京?这个选择让劳春燕陷入深深的挣扎。

“那是所有新闻人的梦想殿堂,可也意味着要离开上海,离开刚刚组建的家庭。”劳春燕后来回忆。

家里老人都在劝她安定下来,该生孩子了。但裘正义,这个比她大八岁的男人,却看出了她眼底深藏的挣扎和不甘。

裘正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放心去吧,新闻是她的初心,别留遗憾。”

就这样,劳春燕带着丈夫的支持,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这一别,竟是长达十九年的分居生活。

初到北京的生活远非想象中光鲜。为了离台里近,劳春燕租了一间不足15平米的小屋,一张单人床,一个折叠桌,冬天全靠墙边的电暖气取暖。

北京干燥的气候和漫天的风沙让她极不适应,嘴上常常起干皮和水泡,严重影响了她上镜主持。

由于从未接触过法律知识,为了更好地主持法制节目,她买来一摞厚厚的法律书籍每天研读。

夜深人静时,她常常站在窗前,看着北京的万家灯火,思念远在上海的丈夫。

03 孕期坚守与家庭的支持

2009年,劳春燕发现自己怀孕了。37岁,高龄产妇,本该安心养胎。

但当时的她,正处在央视站稳脚跟的关键期,她舍不得放弃。

丈夫在电话里反复安慰:“放心工作,家里有我。”于是,劳春燕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带孕上班。

孕吐反应严重时,她就躲到后台吐完,补补妆再出来播报。

主持节目需要长时间坐着,她就垫个靠垫硬扛。同事们看不下去,特意为她准备了孕妇可用的化妆品,还设置了休息间,备上了一些止吐舒缓的果子。

即便临近预产期,她依然坚守岗位,直到临产前几天才回家待产。

38岁的劳春燕,不顾高龄产子的风险,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看到母子平安,裘正义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然而,“新闻不等人”。劳春燕只在孩子身边陪伴了短短三个月,就重返工作岗位。照顾孩子的重任落在了丈夫和双方父母身上。

从此,她和丈夫、孩子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分居生活。

那些年,劳春燕每逢周末不加班,就赶最早的高铁回上海,周日晚上再赶最晚的高铁回北京。

遇到重大选题连轴转,有时候一个月都见不上一面,只能靠视频通话维系感情。

04 双城生活中的相互理解

这种聚少离多的婚姻,难道没有裂痕吗?当然有。但每一次,都被他们用爱和理解弥补。

裘正义心疼独自在外打拼的妻子,每逢节假日,都会不辞辛劳地前往北京陪伴。有时行程紧张,他只能停留短短几个小时便要返程,但从未有过怨言。

“两地分居只是住得远,不是心离得远。”这是劳春燕对婚姻的感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裘正义既当爹又当妈。而劳春燕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儿子的成长。

每次思念儿子时,她就通过视频和孩子通话。随着儿子阿宝渐渐长大,他开始理解母亲的工作意义。

如今,16岁的阿宝已在北京读高中。这个被母亲称为“帅哥”的少年,如今身高已超过同龄人,对科学实验充满痴迷。

2025年生日当天,他甚至选择与同学在实验室切蛋糕,把妈妈准备的庆生环节排到后面。

尽管长期分离,劳春燕和丈夫却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们给儿子立下特殊规矩:买衣服只看实用度,不进名牌专卖店。

2025年生日,劳春燕给儿子买的卫衣和帽子来自普通商场,价格区间控制在200-500元。阿宝对此坦然接受,还夸妈妈选的荧光绿色“很酷”。

05 事业新突破与人生感悟

2025年对劳春燕来说是事业再上台阶的一年。9月末,她跨界主持了央视频的《中国馒头风味盛典》,这是她首次主持非新闻类的直播节目。

没过几天,10月初她又马不停蹄地完成了上合组织北京峰会的直播报道。

单是今年公开露面的节目,劳春燕就超过二十场,而那些不为人知的采访、选题策划,更是她日常工作的重头戏。

更令人惊叹的是,今年4月,53岁的劳春燕现身襄阳古城录制节目。镜头里的她,穿着一身干练的职业装,脚上却配着一双运动鞋,显得活力十足。

她站在古城墙边,为观众讲解着襄阳的前世今生,从春秋到南宋,信手拈来,言语间充满了知识沉淀后的从容与魅力。

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赠予了她一种更为通透和豁达的气质。

劳春燕的语言清新自然,却不乏干练犀利。在军事报道这片传统上由男主持人主导的领域,她不仅让向来硬朗的军事荧屏靓丽柔美起来,还展现出十分专业的素养。

多年采编实践培养了她对新闻准确的判断力、理解力和梳理能力,使她在主播台上从容自信、游刃有余。

如今,劳春燕依然活跃在荧屏上。从《焦点访谈》到《顶级实验室》,她不断突破自我的边界。而裘正义也已辞去上海的工作,全家团聚北京。

回望过去十九年的分居生活,劳春燕微笑着说:“因为我爱新闻事业,也爱家人,只是需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