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路远,才情不灭——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与蔡澜

发布时间:2025-06-28 05:53  浏览量:8

江湖路远,才情不灭。
谨以此文,致敬那个风流与侠骨并存的年代。
致敬那个华语文化的黄金时代。

香港四大才子

主要成就:

新派武侠小说宗师,创作《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14部经典,全球销量超3亿册,被改编为超百部影视剧。

创办《明报》,以社评影响香港知识界,参与起草《香港基本法》,获香港“大紫荆勋章”及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代表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

你更喜欢谁?

倪匡(1935-2022)生卒年:1935年5月30日(上海)-2022年7月3日(香港)

主要成就:

华语科幻小说先驱,以《卫斯理》系列开创外星文明、时空穿越题材,《蓝血人》入选“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

编剧生涯创作超400部剧本,包括《精武门》(塑造“陈真”形象)、《独臂刀》等,2012年获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黄霑(1941-2004)生卒年:1941年3月18日(广州)-2004年11月24日(香港)

主要成就:

“词坛教父”,将市井俚语与古典诗词融合,创作《上海滩》《沧海一声笑》《我的中国心》等经典歌词。

与顾嘉辉组成“辉黄组合”,为《倩女幽魂》《黄飞鸿》配乐;主持《今夜不设防》展现文人风流。

轶事:为徐克写《沧海一声笑》被退稿6次,怒摔乐谱后终成传世之作。

蔡澜(1941-2025)生卒年:1941年8月18日(新加坡)-2025年06月25日(香港)

主要成就:

美食文化推广者,以《蔡澜谈吃》等散文传递“食色性也”的生活哲学,监制《城市猎人》等电影发掘成龙、邱淑贞。

主持《蔡澜叹世界》等节目,复原金庸笔下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名菜,任《舌尖上的中国》顾问。

标签:自嘲“人生就是吃吃喝喝”,80岁仍活跃于社交媒体分享“躺平哲学”。

1. 以文会友的纽带

金庸与倪匡: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后,邀倪匡撰写通俗小说。倪匡代笔《天龙八部》时因讨厌阿紫,将其写瞎,金庸笑纳并续写虐恋,成文坛佳话。

金庸与蔡澜:1960年代蔡澜为邵氏购日本电影版权,经倪匡介绍为《明报》撰稿,金庸赞其文“草草不工却妙趣横生”。

三人成“名嘴”:倪匡、黄霑、蔡澜因夜总会消费高昂,合创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邀请张国荣、林青霞等畅饮畅谈,创70%收视神话。BBC称其为“东方文化沙龙”。

2. 江湖儿女的豪情

黄霑的“生殖器传真”:为徐克写《沧海一声笑》六遭退稿,霑叔愤而在乐谱画男性生殖器传真:“爱要不要,不要另请高明!”后此曲成华语乐坛绝响。

倪匡的“外星人”本色:自称见过外星人,写卫斯理在南极杀北极熊,遭读者质疑后停载一期,用大字体回应:“南极没有北极熊,世上也没有卫斯理”。

蔡澜的“豆腐执念”:为复原《射雕》名菜“二十四桥明月夜”,锯开金华火腿挖24孔塞豆腐蒸8小时,金庸尝后叹服:“书中杜撰,竟成真味!”。

3. 生死之交的深情

黄霑与金庸的“证婚闹剧”:黄霑苦追才女林燕妮未果,竟登报宣布结婚,证婚人写金庸。林燕妮登报否认,金庸尴尬圆场:“才子多情,霑叔尤甚”。

倪匡与古龙的“48瓶XO葬礼”:古龙逝后,倪匡购48瓶XO伴其下葬,泣言:“他拿酒交友,我便以酒送行”。

蔡澜的“断舍离”:2022年倪匡离世后,蔡澜卖旧宅散尽收藏,仅留普洱茶饼移居酒店,坦言:“他们不想我孤独,我便自由地活”。

1. 各领风骚的才情

金庸:以武侠写人性史诗,将江湖侠义升华为家国情怀,北大严家炎评其“静悄悄完成文学革命”。

倪匡:用科幻解构人类困境,香港作家协会誉其“以一己之力拓荒华语科幻”。

黄霑:以音乐熔铸民族魂,《狮子山下》成香港精神符号,乐评人林夕叹:“文言写词如行钢线,唯霑叔走得稳”。

蔡澜:借美食通达生活禅,金庸称其“琴棋书画酒色财气,第一流通达”。

2. 共塑香港文化黄金时代

四人以“雅俗共赏”打破文化藩篱:

金庸的报业与倪匡的剧本支撑通俗文化生产;

黄霑的歌词与蔡澜的散文嫁接市井与美学;

共持《今夜不设防》挑战精英话语,让明星卸下面具,市井对话登上大雅之堂。

3. 风流背后的真谛

金庸的佛学、倪匡的率性、黄霑的侠气、蔡澜的豁达,皆以“真我”对抗世俗枷锁。

黄霑在SARS期间冒死办演唱会鼓舞港人;倪匡以“止痛药论”消解生死执念;蔡澜以“活过”回应飞机遇险——皆印证其精神内核:入世的热忱,出世的洒脱。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金庸葬礼纪念册结语

回望上世纪香江,四人以笔墨刀剑、琴酒烟火,共绘一幅文化长卷:金庸的江湖里,郭靖守襄阳城头,道尽“侠之大者”;倪匡的宇宙中,卫斯理穿梭星际,叩问人类渺小;黄霑的音符间,“浪奔浪流”淘尽英雄泪;蔡澜的餐桌上,一盅“二十四桥明月夜”蒸腾人间烟火气。

他们从非庙堂圣贤:金庸三婚情债难偿,倪匡自嘲“嗜酒好色”,黄霑登报逼婚沦为笑谈,蔡澜61任女友成红尘标本。然正因血肉鲜活,其才情方显珍贵。倪匡代笔写瞎阿紫的顽皮,黄霑画生殖器传真的狂放,蔡澜蒸八小时火腿的执拗——那些离经叛道的瞬间,恰是才子本色。

昔年《今夜不设防》中,四人举杯笑骂:张国荣醉眼点烟,林青霞剖白情史,张曼玉直言“选港姐为虚荣”。镜头记录的不止明星真容,更是一个时代的自由气韵。而今重听《沧海一声笑》,黄霑已逝廿载;再翻《天龙八部》,金庸墓木已拱;卫斯理永别蓝血人,倪匡化作星尘;忆往昔,蔡澜独坐酒店,啜普洱笑答网友:“他们不想我害怕,我便不怕”。

纪念蔡澜

江湖终会老去,才子从未远离。

金庸的侠义、倪匡的奇想、黄霑的豪情、蔡澜的通达,早已渗入华人血脉。

当许冠杰再唱《狮子山下》慰藉疫情中的港人,当刘慈欣坦言“倪匡是我的科幻启蒙”,当年轻人就着蔡澜食记打卡老店——四大才子仍在人间,以另一种方式,杯酒言欢。

江湖路远,才情不灭。谨以此文,致敬那个风流与侠骨并存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