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工作三个月,说两句不客气的话,扬州才是江南之魂
发布时间:2025-11-14 03:19 浏览量:1
烟花三月,不负江南!对扬州最早的印象,还要数隋炀帝的龙舟下江南,儿时最向往的莫过于画舫笙歌,诚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也。
及至年岁稍长,懂得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江南文脉风雅千年,蓦然间,龙舟金粉开始变得朦胧依稀。
等到真正去了扬州,大吃一惊,内心翻江倒海,自愧曾经还是浅薄了扬州。鉴真东渡传佛法,郑和宝船启航程,杜牧题诗二十四桥,姜夔咏叹淮南皓月,欧阳修平山宴饮,史可法梅花岭孤忠,扬州八怪开画坛新境,让我诚惶诚恐。
真正的扬州刚柔并济,漕运纵横、盐商荟萃、文采风流的画卷在脑中不停轮转。
隋帝开运河通南北,崔颢题诗黄鹤留名,朱自清写背影月色,阮元兴学训诂经籍,扬州玉雕夺天工,漆器绝艺传千年,《广陵散》成绝响,《扬州画舫录》载繁华,江南文脉半在维扬。
在扬州自然不缺胜景,瘦西湖的盛名并非只因湖光潋滟,而是因自唐宋以来,无数诗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绝唱,二十四桥明月夜至今仍在诉说沧桑。
人一辈子一定要逛一次瘦西湖,湖畔五亭桥如莲花盛开,白塔晴云映碧水,个园竹影叠四季,何园廊回通幽处,观之给人以穿越时空的恍惚,因此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
传说中,大禹治水曾驻扬州,古人形容“淮左名都,竹西佳处”,隋炀帝为赏琼花开运河,乾隆六次南巡必驻跸,故有“扬州繁华今胜昔”的感叹。
除了瘦西湖,古运河是最值得夜游的线路,当年漕运千帆竞发的盛况虽已不见,但沿岸灯火仍可照见千年荣光,若是有缘或能听到船娘唱的扬州清曲。
说到扬州怎么可能没有美食?淮扬菜作为四大菜系之一,被誉为“东南第一佳味”,如今国宴常用菜式,多半源自淮扬菜的精细技法。
自古有“涉江采芙蓉,食鲜在扬州”之说,又因地处江淮,物产丰饶,如此造就了淮扬菜“淡雅鲜嫩”的本味,从春秋煮盐至今,始终备受文人雅士推崇。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蟹粉狮子头、文思豆腐、大煮干丝、三套鸭和红楼宴等,听菜名就令人食指大动,可惜未能尽尝,引为憾事。
扬州是当之无愧的江南文枢,从西汉广陵王金缕玉衣,到唐代“扬一益二”的盛世繁华,乃至康乾时期的盐商文化,如今江南的雅致风韵多由扬州传承。
说了这么多自然要提扬州人,扬州人多温文尔雅,男子精于技艺,谦和重教,既有商贾慧心又不失文人风骨,重视家族传承,讲究生活情趣,尤擅园林营造、古籍收藏,适合做知己。
而扬州女子灵秀聪慧,有的略显娇嗔,吴侬软语间自带锋芒,这倒应了《浮生六记》中芸娘那般可爱性情。
扬州人也精通茶道,几乎家家会备绿杨春茶,平日爱吃烫干丝、蟹黄汤包,早点讲究“早茶三春”,虽口味清淡,却暗合养生之道,故多见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
扬州本是书画之乡、工艺之都,自古多才子、多雅士,或因过于追求精致,较少出莽夫悍将,若诸位对扬州还有独到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