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老汉过重阳
发布时间:2025-11-14 14:45 浏览量:1
·余策星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秋高气爽,正是老人走动舒心的好时节。三位离退休老干部不服老,相约重阳登高,循着茶马古道的余韵,来一场跨越时光的漫步。
登高前一日,我们收到了国家对离退休老人的关怀与慰问,这份温暖直达心底,让我们深深感念党的恩情。
重阳当天,我与平日里志趣相投的裴老、谭老相约出游,原计划前往白鹤湾景区。可在候车点等候两小时,始终不见前往景区的班车。询问知情人才知,县城发往白鹤湾的班车因客流量不足,已临时停运。“不如先去军店镇,再想办法搭车?”裴老提议。我们随即拦了一辆前往窑淮的车,每人四块钱车费,裴老掏出崭新的五十元纸币支付,换回三十八元找零,一行人顺利抵达军店镇。
“要不就在军马铺桥头下车,从显圣殿沿老街走一趟?权当登高过节了!”谭老提议道,大家纷纷赞同。
下车后,裴老便打开了话匣子。他早年在文化单位工作,对房县文化颇有研究,指着四周的山梁介绍:“军马铺三面山上曾有三座庙一座殿,分别是长房庙、祖师庙、显圣殿和诸葛亮庙。”他指向西边山梁,“那上面的诸葛亮庙,上世纪五十年代砖瓦被拆去修建化龙堰高川小学,小学生两人抬一块十五斤重的砖,力气大的能挑两块。后来从这所小学走出的学生中,有一位当上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呢。”
谈及长房庙,裴老又讲起一段传说:东汉时期,费长房学道归来,恰逢当地大旱,河水无法灌溉农田。他将手中竹杖投入河中,竹杖化作黄龙拦水抬升水位,让百姓顺利插秧,此地也得名“化龙堰”(又称黄龙堰)。百姓为纪念他,在军店镇后山上修建了长房庙,庙前曾有炼丹炉,后来这里成了第二初中的校址。
“三国时期,诸葛亮兵伐西蜀时曾驻扎军店镇,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诸葛亮庙。”裴老继续说道,“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杀,阴魂不散来找诸葛亮‘涮筋’(房县方言,意为找麻烦),行至粉水河口,坐在蛤蟆石上洗脚,被当地人撞见。大家见他头顶蓝天、脚踩深潭,以为是关帝爷显圣,便修建了显圣殿。”
到了明代洪武年间,朱祁镇大修武当山,彼时八百里武当山有九宫八殿七十二庵堂,显圣殿便是其中之一。明代大才子解缙观此地桃园沟、长望川、西川堰等地名,为诸葛亮庙留下一幅上联:“汉诸葛坐军马观桃园长望西川”,至今仍无人能对出完美下联。
清代时,有位秀才巧用军店镇周边费长房庙、化龙堰、上茅坪、下茅坪、显圣殿、上店子、下店子等地名,对出下联:“费长房骑化龙经茅坪显圣下店”。虽地名对应工整,但“费长房”为人名,与“汉诸葛”(朝代+复姓)的结构不相匹配,终显勉强。后来有人在《郧阳报》刊发《谁对下联》一文征集续句,郧阳府一位中学老师结合朱洪武修武当的史实,对出“明洪武修武当经茅坪显圣下店”,“明洪武”与“汉诸葛”结构呼应,虽仍有瑕疵,却已是公认较贴切的对句。
说话间,三人缓缓踱步至显圣殿前的三孔拱桥,裴老掏出手机,拍摄下殿宇飞檐斗拱的精巧景致:“这显圣殿是湖北省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修缮后气势磅礴。相传明代修建城墙时,屡修屡塌,后经观音老母点化‘缩一寸’,才得以建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百姓呼吁恢复显圣殿原貌,县政协几经协商才得以落实。”谭老接过话头,他是房县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年也曾参与修复工作,“确定金顶祖师爷的安放位置时,恰逢午时,一个红色光点缓缓移至大殿正中后檐墙便停住了。主画师张宗权当即说‘就是这’,祖师爷的神像便固定在了那个位置。”谭老还提到,殿宇恢复后出现三桩奇事:关羽殿背后一株干枯的岩花子树(冬青树)重发新芽,成为当时的奇观;前来烧香许愿者,大半都能应验,使得显圣殿香火日益旺盛。
“第三个奇观我亲眼所见!”我补充道,“显圣殿修好后一年,当地大旱四个月,井底干涸。百姓为求雨,从河南邓县千里迢迢请来龙王神像,敲锣打鼓、披红挂绿供奉于岩壁神龛中。刚安放完毕,天空骤然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而下,干涸的水井瞬间水溢路面。而那口井旁,一尊比常人还高的蛤蟆石蹲坐于此,默默注视着过往行人。”
三位老者步履蹒跚,无力攀登金顶,便顺着路走到1931年贺龙闹红军时建立的军店红色苏维埃区政府遗址前,找了个地方坐下歇息,畅谈当年的革命往事。大家聊起贺龙在房县建立苏维埃县政府的历程,也说起开国大将许光达的故事:当年许光达在保康马良坪阻击战中与贺龙部队失去联系,从绝壁攀着野藤溜下,经神农架到九道梁,顺手消灭当地保安团,建立九道乡姚家堡苏维埃区政府,最终从九道梁南下至此与贺龙会师。不知不觉间,已过正午。
“这条老街是当年的古盐道,当年可是川流不息啊!”裴老望着脚下的石板路感慨道,“下行的是咸盐、生漆、桐油、木耳、香菇、药材、兽皮等山货,上行的则是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湖南的湘绣、河南的钢针,还有北京、广东的日用杂货,热闹得很。”
三人沿着仿古一条街走到闹市区,走进一家兰州拉面馆,每人点了一碗拉面,AA制结账,互不客套。
这个平淡无奇的重阳节,三位老人循着老街古迹,从东西汉、三国的传说,走到近代的革命岁月,再看如今的繁华盛世。高楼林立,商埠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早已不见当年肩挑背驮、汗流浃背的艰辛。一场重阳漫步,既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更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