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王夫人撕破脸互撕?婆媳矛盾的始作俑者,居然是最疼宝玉的她
发布时间:2025-11-14 15:36 浏览量:1
谁懂啊!《红楼梦》里最会“装和睦”的婆媳,非贾母和王夫人莫属!表面上一个慈眉善目疼儿媳,一个恭恭敬敬敬婆婆,逢年过节互相送礼,当着外人的面一口一个“老太太”“凤丫头她娘”,看着比亲母女还亲。
可背地里呢?暗戳戳下套、明晃晃攻击,从“互相不满”到“撕破脸皮”,连半点体面都不留!
36回王夫人偷偷收了贾母的丫鬟袭人,46回贾母就借贾赦讨鸳鸯骂她“算计自己”,78回王夫人直接撵走贾母看好的晴雯,贾母反手就断了袭人做姨娘的路——这婆媳大战简直比宫斗还精彩!可问题来了:这矛盾到底是谁先挑起来的?真的是看着慈祥和善的贾母,主动点燃了战火?
在封建年代,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大家族的公子小姐,就得由嫡母亲自教养,这不仅是母亲的权利,更是天大的体面!可宝玉呢?打小就被贾母抱到自己屋里养着,吃喝拉撒睡全由贾母说了算,王夫人这个亲妈,反倒成了“外人”。
你想想,王夫人一开始还有两个儿子,贾珠由她亲自教养,虽然后来贾珠早逝,但至少她有当妈的底气。可贾珠一没,宝玉就成了她唯一的指望!
按说贾母就算再疼孙子,也该心疼心疼丧子的儿媳,把宝玉送回亲妈身边,让王夫人能享享天伦之乐、尽尽做母亲的责任。可贾母偏不!照样把宝玉攥在手里,天天让他陪着自己说话看戏,连王夫人想多管教两句都没机会。
34回里有个名场面,袭人劝王夫人“该好好管管宝玉,不然将来指不定惹出啥大祸”,王夫人听了当场哭了,憋了半天说出一句:“我又何曾不知道管儿子!” 这话听着是无奈,实则全是怨恨啊!她不是不想管,是根本管不了。
宝玉在贾母那儿,贾母把他宠上天,她这个亲妈要是敢多说一句,贾母指不定怎么护着,到时候落得个“苛待儿子”的名声,还得被婆婆记恨。这种“明明是亲妈,却连管教儿子的权利都没有”的憋屈,换谁能忍?王夫人对贾母的不满,从宝玉被抢走的那一刻起,就埋下了根!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贾母也就是太疼孙子了,至于吗?错!更过分的还在后面——贾母连宝玉的婚事,都要抢着做主,直接剥夺了王夫人当妈的决定权!
封建年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的婚事,本该是父母说了算,奶奶顶多提提建议。贾母自己也懂这个规矩!79回贾赦给迎春找婆家,贾母明明打心底里不中意孙绍祖,觉得他“看着就不是良人”,可也没多说啥,任由贾赦这个做父亲的拍板——毕竟迎春的婚事,轮不到她这个奶奶越权。
可到了宝玉这儿,贾母就彻底双标了!她明明知道王夫人早就不喜欢黛玉,一心想让宝钗当儿媳(金玉良缘嘛),可她偏要处处撮合宝玉和黛玉(木石姻缘)。平时吃饭让黛玉挨着宝玉坐,看戏特意点才子佳人的戏码,还动不动就说“黛玉这孩子我疼她跟疼宝玉一样”,明晃晃地给王夫人施压:“宝玉的媳妇,我早就选定黛玉了,你说了不算!”
王夫人能不急吗?宝玉是她唯一的儿子,将来要继承家业,娶个身体弱、爱耍小性子的黛玉,和娶个体面大方、能管家的宝钗,完全是两种结局!可贾母压着,她不敢明着反抗,只能偷偷让薛姨妈、宝钗造势“金玉良缘”,暗地里和贾母对着干。
36回她偷偷把袭人收到自己手下,给她涨月钱、许她将来做姨娘,其实就是在布局:就算宝玉娶了黛玉,我也要安插自己的人在宝玉身边,不能让贾母完全掌控宝玉的后院!
这婆媳俩,一个抢儿子的教养权,一个偷偷布局反击;一个硬要管婚事,一个暗地对抗,矛盾可不就越来越深?从一开始的“心里不满”,到后来的“互相设局”,再到最后“撕破脸”——王夫人撵走晴雯,就是明着打贾母的脸:“你看好的人,我偏不喜欢,我想撵就撵!” 贾母反击“袭人也别想做姨娘”,也是在放话:“宝玉的事,还轮不到你说了算!”
其实说到底,这婆媳矛盾的始作俑者,还真就是贾母!她疼宝玉没错,可她太自私了,只顾着自己享受天伦之乐,却忘了王夫人是宝玉的亲妈,剥夺了她最基本的权利;她想给宝玉选个合心意的媳妇也没错,可她越权干政,无视王夫人当妈的决定权,硬生生把婆媳关系逼到了绝境。
王夫人看似恭顺,可她也是个有心思、有底线的人,自己的儿子被抢、婚事被干涉,换谁都得反击。这俩人的矛盾,不是谁坏谁好,而是贾母的“越界”和王夫人的“不甘”撞在了一起——封建大家族里,婆婆太强势、太越界,儿媳就算再能忍,也总有忍不住反击的一天!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觉得贾母有点过分?你觉得这婆媳矛盾是贾母的越界造成的,还是王夫人太计较?如果贾母早点把宝玉还给王夫人,不插手宝玉的婚事,婆媳俩能和睦相处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看看谁最懂这“豪门婆媳”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