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很傻很天真的风流才子,表面风光,内心酸楚无奈的时代异类
发布时间:2025-11-13 07:06 浏览量:1
庆历三年(1043年),59岁的柳永为了升官,到京城求见当朝宰相晏殊。
简单寒暄过,晏殊开门见山地问:“你如今还作词曲吗?”
听到对方这样问,柳永不禁一阵窃喜,对于这位身居高位的宰相大人,自己还是有些了解的。
他从小被称为“神童”,14岁时因才华出众而被朝廷赐为进士,更重要的是,他也很喜欢填词,虽然身为宰相,但也是文化圈的名人。
为了套近乎,柳永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和相公您一样,也喜欢填词作曲。”
没想到,晏殊听了心里很不爽,你柳永是什么样的人?我晏殊又是什么身份?你这样市井世俗的人,竟然敢和我这样的娴雅士大夫比肩!
想到这里,晏殊带着极其不悦的口吻回应:“我虽然写词,但不会写‘针线慵拈伴伊坐’这样的艳词俗曲。”
年纪一大把的柳永本带着无限期望而来,最后却怏怏而回。
柳永一生词名遍天下,却始终不被上层文人所接纳,他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正史中,即使是他的生平,也是后世史学家从凌乱的史料当中拼凑而成的。
这位很傻很天真,堪称时代异类的风流才子,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01
柳永出生于北宋初期,宋太宗在位的984年。
他的家庭是个仕宦书香之家,祖父柳崇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家,父亲和四个叔叔都在朝为官。
生在这样的家庭,柳永注定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读书、科考、做官。
家乡雄俊的武夷山钟灵毓秀,再加上深厚的家学渊源的影响,使年少的他才名远播,被乡亲们称为“鹅仔峰下一支笔。”
10岁时,他做的《劝学文》,就被收录进《古文真宝》中。
这本书中收录的不光包括宋真宗、宋仁宗的文章,还包括韩愈、白居易、朱熹、司马光、王安石等大家的文章。
这相当于把一篇中学生的作文给塞到一群大师的文章中去,让人不得不钦佩他的‘’才情。
一次,柳永到中峰寺游玩,寺里的和尚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柳永看罢,疑惑问道:“这是诗歌吗?看起来又不太像。”
和尚回答:“这叫‘词‘,又叫‘诗余’,有人叫它长短句,只有写不出诗的人才会写这个。”
但柳永却很喜欢这首无名氏所作的词,他把它题在墙上,早晚揣摩,并从中感悟它的写作方法。
正是这首《眉峰碧》遇上了柳永,才使词最终登上了中国文学的高贵殿堂,否则它就只能卑微地躲在角落里,默默仰望那座熠熠生辉的诗歌顶峰。
母亲见他对“词”如此痴迷,便劝他不可沉溺于这些冷艳沉郁容易让人意志消沉的曲子词当中。
那时的柳永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后他会靠着这种文体名满京华。
02
四季轮转,光阴似箭,学有所成的柳永打算离开家乡,前去京都赶考。
谁知,这一千多公里的路,柳永却走了6年,而且这一走,他再也没有返乡。
柳永第一站到达的是杭州。
一到杭州就沉迷于歌楼酒馆、听歌观舞的他,某天忽然想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抱大腿。
杭州的一州之长孙何,大权在握,不仅通晓音律,还擅长文艺创作,柳永决定用写词的方式来抱对方的大腿。
经过反复琢磨,柳永用磅礴的气势,写下了一首气象宏大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拿着这首词曲,柳永找到一位有名的歌伎,拜托她在孙府中秋家宴上,一定要唱这首曲子。
果然,孙何听完这首词曲,当即心里乐开了花,他听到了钱塘的繁华,自己伟大的政绩,他没想到,杭州城内还有这么懂他的贴心知己。
追问之下,柳永的名字终于入了这位大佬的耳朵。
这一年,柳永20岁。
可惜的是,不久后,孙何被调回京城任职,当年就去世了。
在仕途上,这位孙大人最终也没能帮上柳永什么忙。
但这首《望海潮》,却逐渐传扬开来,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直接引发了160年后的一场惊天血案。
因为,这首词多年后竟然传到了金国皇帝完颜亮的耳中,自此他便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艳羡不已,生出了南侵之心。
1127年,完颜亮带领60万大军,兵临城下,发动了著名的靖康之乱,徽钦二帝被活捉,北宋灭亡。
03
柳永一路走,一路玩,先后又在苏州和扬州逗留了几年后,在父亲的催促下,于1008年,终于到达了东京。
这一年,他25岁。
自恃才高的柳永,为了获取功名,又想起了当初的老路子——抱大腿,就是通过写词的方式,向皇上歌功颂德。
谁知,一篇词曲递上去,竟然没有激起一点儿涟漪。
失望之下,柳永又开始了他那和歌伎舞女相伴的日子,几首词曲写下来,他的名字就伴着他的词曲,传遍了京城,一些青楼歌伎们也渐渐让柳永帮他们写词。
柳永的词,在娱乐圈很受欢迎,但在文人士大夫眼里,却都是一些低俗的文字,连后来出生的才女李清照也说他的作品“辞语尘下”。
尽管这样,却挡不住一个个自诩高雅之士的文人,情不自禁地去模仿和学习柳永的作品。
一边诋毁诟病,一边偷偷模仿,嘴上不承认,身体却很诚实,可见这些士大夫之流的道貌岸然。
柳永不管他们,仍旧我行我素,整日留恋青楼楚馆,只有他愿意倾听这些苦命女子的心声,费尽心思地为她们构思唱词,真诚平等地和她们交往,专注地感受她们的喜怒哀乐。
04
放纵归放纵,玩归玩,但柳大才子的心中,始终挂念的还是自己的科考仕途。
眼见抱大腿不成,那就老老实实参加考试吧,凭借真才实学获取功名才是正途。
1009年,柳永信心满怀地参加了进士考试,梦想着“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着回来贺喜。”
但现实却很残酷,他落榜了。
怎么可能,我才华横溢,名满京城,竟然落榜了?不可思议!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不是他应考文章写的不好,而是他政审不合格。
原来,此前宋真宗曾下过一道命令: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言遣之。
就是不读圣贤之书,写作言辞轻浮的人,统统不能录取。
就凭你柳永做的那些传遍京华的粗俗不堪的淫词艳曲,也妄想被录取,别做梦了。
名落孙山,柳永心里很失落,但转念一想,一点小名小利算什么,不要也罢,来日自由我飞黄腾达的时候。
喝酒去,写词去,快活去,柳永又开始了他那倚红偎翠的生活。
1018年,柳永踌躇满志地参加了第三次进士考试。
可惜,还是榜上无名 ,这下他心中羞愧、愤怒的情绪一下涌上来,下笔成文,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我不过是偶然失利,如此清明的朝代,竟然也会让错失贤才,没有好的机遇,何不随心所欲地行乐呢?何必在乎功名的得失?身为风流才子为歌伎们写写词章,即使没有功名,也不亚于公卿将相。……青春不过是片刻的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这已经是第三次落榜了,此时的他面对挫折,只想发泄一下心中的忧愤,别的什么也顾不得了。
有学者评价:
“正因为这样过于自信,把世事设想得过于简单,所以一旦落榜,他就沉不住气,歌呼叫骂,惊世骇俗。”
这样的柳永真的很傻很天真,一时激愤,什么都敢讲。
1024年,41岁的柳永参加了第四次进士考试。
这次好不容易入了围,但在仁宗皇帝最后检查放榜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柳永这个名字。
这不是写《鹤冲天》的柳大才子吗,既然不想要浮名,为什么要来参加考试?
宋仁宗心中不爽,朱笔一挥,把柳永的名字删掉,嘴里嘟囔着:“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听到消息,柳永心中的委屈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自诩才高八斗,却屡屡名落孙山,这让他情何以堪?
这能怪谁,要怪就怪柳永的名气太大了,当年的一首《鹤冲天》竟然传到了那时还是太子的仁宗耳朵里,让他不仅牢牢记住了这首词,还深深记住了柳永这个人。
05
尽管在科考的路途上屡受打击,但柳永心中希望的火苗从未熄灭,就像他在词作《凤栖梧》所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033年,刘太后去世引发了朝局的变动,仁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打算启用一批新人来替自己管理天下,从而放宽了录取权限。
51岁的柳永参加了考试,因为此前名字已被仁宗给列入了黑名单,担心再横生变故的他,就把原来的名字“柳三变”改成了“柳永”。
也许是上天看到了柳永的执着,这次命运之神眷顾了他,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柳永考中了,考了二十多年,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虽然考中了,但名次比较靠后,尽管年龄不小了,也只能从基层干起,他被任命为浙江睦州的团练使推官。
此后多年,他先后被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柳永每到一任,都被评为优秀干部,任余杭县令时,获得了百姓的一直爱戴,还被《嘉庆余杭县志》列为名宦。
政绩有了,基层任职年限也够了,按照正常顺序的话,早就该升为京官了,可柳永就好像被遗忘了一样,只能继续待在原地。
为了升官,他不得已经常往来奔波,去拜访一些高级官员,还跑到京城找到宰相晏殊,希望能得到他的关照和提拔,谁知,却遭到了他无情的嘲讽。
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柳永,只能怏怏离开。
后来,柳永终于升为京官,但也是一直顶着京官的帽子干着基层的工作。
柳永的晚年,基本上都是在地方旅途中往来奔波,努力寻找着升官的机会和自己的归宿。
1054年,仁宗皇祐六年,在劳累和忧愁的煎熬下,70岁的柳永死在了奔波的路上,身边既没有亲人朋友,身上也没有随身的银钱,也没人帮他料理后事。
还是有人认出他就是当年那个名满京华的风流才子柳永后,满城的歌伎们都纷纷前来,大家凑钱把他风光安葬。
此后,每逢清明时节,歌伎们都会相约去柳永墓前祭扫,人们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了南宋才逐渐停止了下来。
人生有时候真是讽刺,这位生前被北宋王朝抛弃的弃儿,竟然在时隔千年之后,因为自己的词作为这个王朝增添了无数华彩。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宇宙浩瀚,而人生短暂,不知临终前的柳永可曾为自己的执着而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