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李军民:清代戏剧家李芳桂为知音续写《香莲佩》
发布时间:2025-11-14 06:59 浏览量:1
文企融合 美美与共
清代戏剧家李芳桂为知音续写《香莲佩》
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李十三村清代戏剧家李芳桂晚年,创作的条件更为艰难了。家庭前后不幸的变故,吃穿使用的困苦,虽然使他面目酸涩,但他仍然“不坠青云之志”,依然傲骨岸然。只是社会舆论的压力,倒使这位须眉交白的老人,一夜之间全白了头。这样的人,可以想象,地方上当官的和一些读书人,对李芳桂这位有声价的“举人”、“截取知县”的儒林名士,竟然终日和戏子为伍的行径,怎能不嗤鼻嘲笑,他是自毁声誉呢!而李芳桂一生是专为民间碗碗腔皮影戏写剧本的,演出流行地盘,不外乎相邻的大荔、蒲城、富平、临潼、华阴、华县(今华州区)等,也是方圆不出三五百里,这在当时,怎能摆脱世俗对他的贬责!
然而,茫茫天涯有知音。嘉庆四年,新上任的蒲城知县曹之升(又名曹寅谷),到任后听说渭南县(今临渭区)和蒲县交界的蔺店镇李十三村,有个举人李芳桂,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写有多本戏作,在社会上极具影响。曹之升很器重李芳桂的贤名和才学,不久,便在其他人的引荐下,徒步来到两县交界的金莲寺学馆处相会。曹之升也爱地方戏,两人相见如故,且有共同语言,谈得十分和谐投机,变成了“至交”。曹之升是浙江省萧山县人,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进士,人称江南才子。曾在陕西礼泉县、中部(今黄陵县)、三原县先后当过县令,有多种著作当时已梓刊面世,还创作的有剧本。“学博文闳,尤精时艺。”在四个县任职期间,“教育生员有方”,很重视培养人才队伍。于是,两人相互往来情笃,不长时间,便成了文字之交。曹之升在嘉庆八年病故住所,他的布衣好友李芳桂闻讯前去蒲城县灵堂悼念,在曹的书房发现他根据蒲城县城南发生的两起凶杀案构思创作的《香莲佩》(原稿剧目名不详),这本戏的情节的未竟稿,非常惋惜。悼念一毕,李芳桂便带着曹之升的未完稿,风尘仆仆返回家中。经他多次翻阅戏稿,反复思考后,便提笔修改润色,续编完成完整的演出剧本。剧中的乡约和地方这两个人物形象,是出于李芳桂的独处心裁。
而李芳桂在文字上也保留了原稿中的“吴侬”软语,为了表示对曹县令的切切怀念,剧中的县令,仍让姓曹。这足可说明李芳桂对曹之升的尊重和深情。
这两人的友情交往和续编《香莲佩》的故事,至今还在渭南、蒲城两地民间广为流传。只要观众看到舞台上演出《香莲佩》,便不约而同地就议论起这两位文字之交的深厚情谊。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军民,爱好文学创作和宣传报道工作,多年来,在新闻媒体、省市区各级网站、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发表文章1000余篇,为临渭区文旅事业做出了应尽的贡献,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誉。《渭水之光》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