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酬答友人的佳作,起笔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更容易引发共鸣
发布时间:2025-11-01 07:59 浏览量:2
古往今来,知音相遇始终是世间难得幸事。人生若能得一知己,当以同怀视之。然而世事如梦,聚散无凭,正如韦应物所叹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纵有心心相印的默契,也难敌岁月流转、山川阻隔。
一封旧信,一句赠诗,便能勾起过往同游的暖意,也能衬出别离的怅惘。人生可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知己相逢的欢欣、与转身离别的不舍,终究成了藏在心底的两难滋味。下面分享罗隐酬答友人的佳作,起笔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更容易引发共鸣。
酬黄从事怀旧见寄
唐末 · 罗隐
旧游不合到心中,把得君诗意亦同。
水馆酒阑清夜月,香街人散白杨风。
长绳系日虽难绊,辨口谈天不易穷。
世事自随蓬转在,思量何处是飞蓬。
诗的大意是:
本不该让往日的游历萦绕心头,但是捧读您的诗作,就会发现彼此心境竟然相同。当年水边馆舍的酒宴散后,寒夜里清月高悬;繁华街巷人潮褪去,唯余白杨在风中摇曳。
纵然想用长绳拴住太阳,也难以阻挡时光的流逝;即使辩才滔滔、谈天说地,终难说尽人生际遇。世事如蓬草随风飘转,我不禁思量自己的一生,何尝不是无根的飞蓬?
隐是晚唐著名才子,他虽然学富五车,一生却困于科场、屡次不第。诗人生活于黄巢起义、藩镇割据的乱世,为了生计和前途,他辗转依附于各地幕府,始终漂泊无定。这首唱和之作,既有旧友重逢的共鸣,更反映出晚唐寒士的沧桑与迷茫。
起笔沉郁,令人感慨万千。“不合到心中”,道尽了诗人的矛盾心情。乱世中亲友离散、故地易主乃是常态,旧游记忆里的欢畅,对照当下的漂泊,只会徒增作者心头的悲戚。
罗隐半生奔走,却功名未遂,那些与故交共度的美好时光,或许是其一生里少有的安稳岁月。而当他展开友人的诗卷,发现彼此的愁绪如出一辙。这种无需多言的温暖,是乱世里知己之间难得的共鸣。
颔联进一步通过两幅画面,将“旧游”经历具象化。“水馆酒阑清夜月”,呈现出昔日欢宴的余韵,水边馆舍里,宴饮尽兴而散,清冷的月光洒在席上,或许还留着友人笑谈的余温。
“香街人散白杨风”,这一句又回到了现实。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只有白杨在风中簌簌作响。白杨在此暗喻繁华落尽、人事凋零,也委婉地刻画出晚唐的社会状况。
前后两句采用强烈的对比,揭示出安史之乱后,昔日盛唐的都市早已不复往日热闹,只剩残破与萧瑟。诗人和故交难得会面,一些亲人们也是下落不明,仕途更是难以预测,诗人一想到这些,就感到烦闷不已。
颈联化用典故,“长绳系日”出自晋代傅玄的《九曲歌》,喻指留住时光;“辨口谈天”则指战国时期的邹衍善谈天下事,此处代指过人的辩才与抱负。罗隐年少时便以才名著称,曾得到宰相郑畋、李蔚的赏识,却因性情刚直、诗多怨刺而屡遭排挤,科场失利。
他曾胸怀壮志,却在乱世中处处碰壁;他想留住时光,渴望与旧友相聚,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罗隐用典不泥古,却能反其意而见己情,他没有停留在惜时、怀才的浅层感慨,而是叹息满腹才华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依然没有用武之地。
结尾以“飞蓬”作喻,将个人命运与世事无常融为一体。藩镇割据的时代,许多文人无法在朝廷立足,只能辗转于各地藩镇担任幕僚,就像蓬草那样身不由己。罗隐前半生一直不得志,他感叹道阔乾坤窄、身微日月忙,世事如蓬草一般流转,自己也似无根的飞蓬。
全文从“旧游”起笔,然后通过场景对比、典故抒怀,最终落于难寻归宿的迷茫,将怀旧之情与时代沧桑融为一体。作者以浅白语言,写出深沉愁绪,并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乱世漂泊的迷茫,让每一位感受过漂泊之痛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
- 上一篇:陈奕天以泪铸星还是凭实力出圈?
- 下一篇:张耒的一首诗,信手拈来,却让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