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中写的是深情、是浪漫,现实中却是个教科书级别的渣男
发布时间:2025-11-01 04:29 浏览量: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首《再别康桥》让无数人沉醉在徐志摩的浪漫诗情中。然而,这位写下动人诗篇的才子,在现实生活里却是个伤害了三个女人的“情场浪子”。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这位诗人光环背后的真实人生。
徐志摩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奉父母之命嫁给徐志摩。这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在丈夫眼中却成了“土包子”。
最令人心寒的是,当张幼仪千辛万苦到英国与丈夫团聚时,已经怀有身孕的她等来的却是冷冰冰的一句话:“把孩子打掉。”当她怯生生地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徐志摩竟回答:“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
更绝情的是,在张幼仪生下二儿子彼得后,徐志摩立刻逼迫她签下离婚协议,成为中国史上第一桩西式离婚案的主角。
但这个被他称为“小脚”的女人,并未因为离婚而一蹶不振,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她还创办了云裳公司,后来更是却凭自己的努力成为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张幼仪
在还未与张幼仪离婚时,徐志摩就在伦敦疯狂追求16岁的林徽因。他全然不顾自己是有妇之夫的身份,每天给林徽因写情书,甚至在她家门口苦苦守候。
最过分的是,他居然要求当时的妻子张幼仪做证婚人,想要离婚后立即与林徽因结婚。这种不顾他人感受的疯狂举动,最终吓退了理智的林徽因。她在给徐志摩的分手信中写道:“志摩,你不要再来找我了。”
可笑的是,这位在诗中写着“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的诗人,其实是在追求一个有未婚夫的少女,而他自己还是个有妇之夫。
林徽因
为了追求已婚的陆小曼,他经常趁着王赓工作繁忙时,与陆小曼私下约会。更让人不齿的是,他还唆使陆小曼与丈夫离婚。
在他们的婚礼上,证婚人梁启超毫不留情地训斥:“你们都是离过婚的人,要痛自悔过,重新做人!”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可见这段婚姻在世人眼中的不堪。
他的学生、著名作家冰心后来评价说:“志摩是个被女人宠坏的孩子。”这句话道破了天机——他把任性和自私当成了追求真爱。
康桥
徐志摩的一生给我们留下深刻思考:
1. 感情不是伤害他人的借口
追求真爱固然可贵,但不能建立在践踏他人尊严的基础上。张幼仪做错了什么?她不过是那个时代最普通的大家闺秀,却要承受丈夫的背叛和羞辱。
2. 浪漫背后要有责任
徐志摩可以把分手写得诗情画意,却在现实中给身边的人带来巨大伤害。真正的浪漫,应该包含着对他人感受的体谅。
3. 才华不是道德的遮羞布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文学成就,就美化他道德上的瑕疵。徐志摩的诗歌确实动人,但他对待感情的方式,至今仍值得商榷。
徐志摩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写下“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这样动人的诗句;另一面却是自私任性的情人,让三个女人都深受其害。
当我们今天重读《再别康桥》时,不妨也记住那个在异国他乡独自抚养幼子的张幼仪,那个被他的狂热吓退的林徽因,还有那个因为他而背负骂名的陆小曼。
真正的绅士,不该让深情的诗句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器。这才是徐志摩的故事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