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辈 薪火浏young|舍生取义的民主革命先驱:陈作新
发布时间:2025-10-31 19:02 浏览量:2
三湘二杰,十日千秋
114年前的今天
(1911年10月31日)
一位从浏阳永安走出的青年
在长沙辛亥革命的
烽火中喋血牺牲,年仅26岁
他是陈作新
集诗文书画于一身的才子
更是舍生取义的民主革命先驱
今天,让我们循着浏阳河畔的记忆
重温这位浏阳骄子的热血人生
书香少年的觉醒:从狮山书院到革命之路
1870年,陈作新生于浏阳永安镇,过继给狮山书院主讲陈伊鼎为子,自幼饱读国学,楷篆隶草四体皆精,画兰梅竹石别具风骨,所刻图章亦古朴自然。
六次科举落第、三次代考中榜的经历,让他看穿清廷科场腐败,转而研读《船山遗书》《海国图志》,立下 “改造社会、变法图强” 的志向。
1897年,他力挺谭嗣同时务学堂,因遭守旧派王先谦阻挠未果,怒而组织 “碧螺吟社”,以诗文抒发爱国情怀,喊出 “启人爱国之思” 的时代强音。
▲狮山书院旧址
弃文就武的抉择:以铁血赴家国之约
戊戌政变后,谭嗣同殉难让他认清改良道路行不通,拍案大呼:“天下正多事,男儿岂久事笔砚间哉!” 化名投身唐才常自立军,辗转鄂湘联络反清力量,后痛感 “徒恃会党无益也”,决心掌控武装力量。
1903年考入湖南兵目学堂,借编印《俚语日报》之机,秘密散发《猛回头》《警世钟》等 “禁书”,在封面上题写 “兵目须知”,向新军播撒革命火种,因此遭管带猜忌调任。
1909年,他在岳麓山白鹤泉秘密聚会,介绍数十名新军士兵加入同盟会,士兵们 “闻其令则一呼百诺”,为长沙起义筑牢根基。
▲岳麓山白鹤泉
辛亥惊雷的荣光:长沙首义的副都督
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后,陈作新与焦达峰火速响应,于10月 14日主持杨家山小学会议,成立同盟会战时统筹部,部署起义计划,并于10月22日率领新军分两路攻占长沙,兵不血刃光复全城。
湖南军政府成立后,他被推举为副都督,力主出兵援鄂,亲自兼任援军总司令,为武昌首义巩固后方,践行 “非大改革不足以救亡” 的誓言。
10月31日,立宪派联络新军管带梅馨发动兵变,陈作新单骑赴会、以身殉国,年仅26岁,与焦达峰并称 “十日千秋” 的革命领袖。
浏阳精神的传承: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
这位集才子、战士、领袖于一身的浏阳青年,用短暂生命告诉我们:
01
青春的底色是爱国:
从狮山书院的读书声到新军的呐喊,他始终以家国为念。
02
青春的勇气是担当:
屡遭猜忌调任仍坚持革命,在危局中挺身而出。
03
青春的价值是奉献:
用笔墨唤醒民众,用热血浇灌共和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