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与唐末完人韩偓在泉州偶遇,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契合

发布时间:2025-10-31 09:49  浏览量:2

1933年深秋十月,弘一法师与广洽法师等一行人在前往泉州西门外净觉寺途中,偶然发现晚唐诗人韩偓的墓道。法师怀着虔敬之心登临展谒,对韩偓孤忠亮节、不屈抗争的崇高品格深表景仰。这一发现,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因缘。

(弘一法师在韩偓留影)

1935年二月,弘一法师再次前往墓道碑后山寻访韩偓墓,但未能找到。同年十一月九日,他与广洽法师等重访韩偓墓道碑,拍照留念,并郑重题写《唐学士韩偓墓道摄影题记》。题记中,法师写道:“唐季变乱,中原土族徙闽者隶。偓以孤忠奇节,抗忤权奸,既邅贬谪,因隐南闽。蔬食修禅,冥心至道,求诸季世,亦希有矣。胜进居士为撰惺传。以示青年学子,俾闻其风者,励节操,袪卑污,堪为世间完人,渐以重修佛法,则是书流布,循循善诱,非无益矣。夫岂世俗文学典籍所可同日语耶?撰录既竟,为题其端,爰志赞喜云。岁次鹑尾秋暮晚晴老人居福林。”他强调韩偓的精神可激励青年“励节操,袪卑污”,并认为其事迹远非世俗文学可比。1984年,高文显在台湾出版《韩偓传》时便以此为弘一法师序。

(《韩偓传》中弘一法师真迹展示)

弘一法师致信高文显,嘱其编著《韩偓评传》:“韩偓居南安久,墓亦在此,是为尊邑最胜之古迹,仁者暇时,宜编辑《韩偓评传》,想仁者必乐为提倡也。”

1936年12月,胜进居士(高文显)完成《韩偓评传》书稿后呈送弘一法师。法师亲手书写韩偓牌位,备办斋供虔诚礼拜。他感慨自己与韩偓之间仿佛有不解宿缘,每每提及韩偓之名,便“无限欢喜”。两位文人均在晚年寓居泉州,这一巧合成为跨越时空的共鸣。法师还为书籍作序,序文曰:“偓为唐季名臣,晚岁居南闽,略能熏修佛法。生平事迹,散见诸书,而知者盖鲜。乃属高子胜进,摭其概略,辑为一编,以示时贤。尔者紫云诗人施千金,重葺偓墓,晋水诸名宿赋诗美之。余复为偓写经,回向菩提。而高于所辑传记,亦适于斯成就,可谓千载一时之盛矣。传记将以锓版,为述所怀,弁其端云。(丙子八月弘一)”

次年,《韩偓评传》一书在夏丏尊主持的开明书店准备出版,因失火书稿付之一炬,然后就是“八一三事件”,整个开明书店都被烧毁。

1938年,弘一法师前往惠安讲经时,谈及韩偓所作《游惠安松洋洞》一诗,欣喜赞叹。返回泉州后,他将此诗恭录为中堂作品以资纪念。诗云:“微茫烟水碧云间,拄杖南来渡远山。冠履莫教亲紫阁,衲衣且上傍玄关。青邱有地榛苓茂,故国内堦麦黍繁。午夜钟声闻北阙,六龙绕殿几时攀?”弘一法师发现该诗未收入《全唐诗》,于是撰写《香奁集辨伪》一文,认为韩偓并不是一个风流才子,而是一位与自己有同样爱国思想的伟大诗人,为研究韩偓提出独创性的见解。

1941年,弘一法师在晋江福林寺“闭方便关”期间,特别抄录韩偓的两首绝句赠予一位黄姓居士。其一为:“炊烟缕缕鹭鹚栖,藕叶枯香插野泥。有个高僧入图画,把经吟立水塘西。”其二为:“江海扁舟客,云山一衲僧。相逢两无语,若个是难能。”弘一法师在泉州期间多以佛经偈语为中堂,专门抄录古人诗作相赠的情形实属罕见,而一再选用韩偓诗作,凸显了他对韩偓的特别钟爱。

(壬午年(1941)二月弘一法师在福林寺留影)

在《韩偓全传序》中,弘一法师进一步阐释这段因缘:“癸酉小春,驱车晋水西郊,有碑矗路旁,题曰‘唐学士韩偓墓道’。因忆儿时居南燕,尝诵惶诗,喜彼名字,乃五十年后,七千里外,遂获展其墦墓,因缘会遇,岂偶然耶?余于晚岁遯(注:同遁)居南闽。偓以蹬地亦恢闽王而终其身,俯仰古今,能无感怆。尔者高于胜进。摭善遗事,辑为一卷,余览而善之,略述所见,弁其端云。岁次玄枵(注:玄枵指时间,大约阴历正月初六至二月初三)薝卜老人(注:薝卜来自梵语,是一种香花,大概为金粟兰花。弘一法师以花为号,既示佛心也见其美学态度)。”他提及自己晚年遁居南闽,而韩偓亦终老于此,俯仰古今,感慨不已。

弘一法师对韩偓的持续关注——从寻墓、题记、礼拜到抄诗、作序——不仅源于对韩偓人格的敬仰,更体现了二者在精神追求上的深刻契合。这段跨越千年的对话,以泉州山水为背景,成为历史中一段静谧而真实的回响。

韩偓其人

韩偓(842–923)字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人。少有诗才,李商隐曾称赞他“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二首》其一)。唐昭宗龙纪元年进士,累迁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进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等。天复元年因构罪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闻朱全忠杀崔胤、劫昭宗迁都,遂弃官南下,经湖北、湖南、江西最终携家避地入闽。后侨居泉州南安县,卒于南安龙兴寺,葬于葵山之麓。后人评价韩偓是唐末完人。

(位于南安葵山的唐学士韩偓墓)

▶交通:可选择打车至韩偓墓,距泉州动车站约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