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家族:高第许氏,千秋家国

发布时间:2025-10-31 08:01  浏览量:3

2025年10月28日,港剧知名老戏骨、“金牌绿叶”许绍雄逝世,享年76岁。其代表作有电影《暗战》《新扎师妹》等,电视剧《使徒行者》《新扎师兄》《My盛Lady》《金装四大才子》《流金岁月》《射雕英雄传》《鹿鼎记》《家族荣耀之继承者》《绝命法官》等。

年轻时候的许绍雄

“欢喜哥”许绍雄有着显赫的家世,也就是广州高第许氏,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千秋家国梦》,讲的就是广州许氏家族的发展史,今天小编就借着当年的电视剧再次展现一下广州徐世家族的名人事迹。

许拜庭出生于小商贩家庭,其母亲黄氏在生下三个孩子之后方知其父在老家仍有妻室,黄氏不甘为妾,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广州。一家4口无依无靠,生活无着。好心的舅父带着年仅13岁的许拜庭,将他交托给姓董的盐商,到盐店当童工。由于许拜庭勤劳能干,成为得力的店员,老板便派他出海购盐。

在一次出海购盐中,许拜庭同另外两家盐商共三条货船在返程途中遇到极强的暴风,危急关头许拜庭激励众人,冒死航行,最后奇迹般地回到了广州。另外的货船一条沉没,一条迷失方向。经历此事之后许拜庭名噪一时,有的大商号派人与许拜庭暗商,愿意给高工资雇用;有的则愿意斥资与他合伙开铺。

《千秋家国梦》中赵文瑄饰演的许拜庭

然而许拜庭面对种种诱惑不为所动,为报董盐商的栽培之恩,他始终忠心耿耿,“忠臣不事二主”。姓董的盐商也越发赏识他,并赠与许拜庭股份与之合作,继续经营盐业。后来,许拜庭终于独立出来,与弟弟许赓荣一起经营盐业,生意像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成为清代广州富商。

除了经商,许拜庭还响应清廷号召,积极招募并组织庞大的剿盗队伍参与剿捕海盗。当时的珠江口一带,张保仔、郭婆带、香山二、郑石氏和乌石二、乌石三两兄弟等海盗匪帮极为猖獗,令两广总督万分头痛。许拜庭协同官兵与海盗昼夜激战,击败张保仔,后张保仔自愿投诚。随后许拜庭协同官军和投诚的张保仔一同剿灭了乌石二、乌石三的海上势力,澄清海疆。

许拜庭

许拜庭剿捕海盗立功,受到了朝廷议叙“府同知”加一级,“晋封中议大夫”的奖赏。此后开始选定高第街作为许氏家族的永久性居住之地,子子孙孙便在这里生息繁衍,家声也越来越显赫。

许应骙,字昌德,号筠庵,道光三十年进士,是许拜庭之孙,也是许绍雄的太公。历任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左右庶子、署国子监祭酒。后又升为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光绪六年,奉旨充“会试”副总裁。这是有科举考试以来广东人充当“会试”总裁的第一人。后又历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

光绪十七年,朝廷仓政纷乱,连年侵耗。许应骙奉旨任仓场侍郎。他认真查办仓场积弊,使“南新仓颗粒无亏”。光绪十八年,朝廷特赏许应骙可以在紫禁城骑马。光绪二十一年又任都察院御史。次年,晋升为工部尚书、“殿试”读卷阅卷等职。光绪二十三年,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不通外情,无法应付外交事务,是年转礼部尚书。

许应骙像 图片来自网络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戊戌变法”开始实施,许应骙作为传统封建阶级的守卫者,自然是极力反对,因为过于顽固执拗而被称为“戊戌黑旋风”。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准许官民直接上书言事,许应骙等则百般阻挠,光绪帝遂将许应骙革职。“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应骙被擢升为闽浙总督。之后在义和团运动中参加“东南互保”,对于张之洞提出的学习西方之法也是表示不赞成:“勿使中国一变而为西洋风俗”,“即使讲求西法也不能操之过急”。

许应骙还有两个堂兄弟也在朝为官:堂兄许应鑅历任广饶九南兵备道兼九江关监督、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护理浙江巡抚等职。许应鑅一生“清介自持”,清正廉明,在任江苏按察使期间平反百余件冤案,被老百姓誉为“许青天”;堂弟许应锵也是为政清廉、秉公执法,与许应骙不同的是,许应锵上曾万言书痛陈时弊,积极响应“戊戌变法”,深得翁同龢称赞。

虽然许应骙在思想上比较顽固守旧,但也有接受新事物的一面,在戊戌变法中,许应骙和奕劻跑遍北京城,选址地安门的马神庙,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在后代的抚养上,许应骙资助自幼丧父的侄孙许崇智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就读,后助其东渡日本留学。而学成归来的许崇智,则成了腐朽清王朝的掘墓人。

生于显赫之家的许崇智可谓少年得志: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后,许崇智任福建武备学堂教习,不久升任福建讲武堂教习。他“于教授学术之余,灌输各学生以革命思想及理论”。其后调任第十镇第四十标统带(团长),继而又升为该镇第二十协统领(旅长)。

1911年,许崇智加入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许崇智力促新军起义,并担任前敌总指挥,为光复福州做出巨大贡献。袁世凯掌权后,许崇智拒绝袁的拉拢,长期追随孙中山,担任中华革命党军务部长、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援闽”粤军第2支队司令等职。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及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军事厅长,成为国民党军事首脑。

许崇智 图片来自网络

1922年,孙中山准备北伐时,陈炯明叛变,攻占总统府,许崇智率部回师与叛军激战。由于许崇智治军不严,对部属将领宽纵过度,自己又沉溺于酒色,嗜吸鸦片,致使军纪日渐松弛。在揭阳、兴宁一带与叛军作战时差点全军覆没,后得李济深第一师相援才解除困境。

许崇智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被委为建国粤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蒋介石为参谋长。在广东革命政府的第一次东征中,许崇智率主力东进,亲冒矢石,将士奋勇作战,取得多次胜利。平定粤东之时,许崇智驻军汕头,沉溺于酒色宴乐,又体弱多病,军中诸事多委诸参谋长蒋介石办理。加之两人早年就曾结拜为把兄弟,许崇智对蒋介石十分宠信。

赵文瑄饰演的许崇智

但令许崇智想不到的是,自己的把兄弟蒋介石早就密谋着取代他的地位。1925年8月,廖仲恺被刺,国民党中央指定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授予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控制局势,此时蒋介石在汪精卫的支持下,以查案为由局部众多军队将领,再以粤军很多将领牵涉廖案为由,改派黄埔学生军负责许崇智的警卫,实际上等于将许崇智软禁,之后又拘捕了许崇智的亲信,并于当夜派黄埔学生军包围许崇智的住处东山公馆,威逼他“毅然独断,保全名节”,“不如暂离粤境,期以三月,师出长江,还归坐镇,恢复令名”。无奈的许崇智只得在陈铭枢带领的一支队伍“护送”下悄然离开广州,其军权完全落入蒋介石手中。

此后的许崇智基本再无实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许崇智曾移居香港,香港被日军攻陷后,许崇智避居于一座私人佛堂,乔装成修行的和尚,后被附敌分子告密而遭日本宪兵拘捕,囚禁于香港大酒店。面对日方的威逼利诱,许崇智坚持了民族爱国立场,拒绝出任南京汪伪政府,1944年移居澳门。

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崇智对蒋介石的任命很失望,1946年再次移居香港,1965年1月25日因冠心病在香港去世。

许卓,又名许崇乾、许倬,是许崇智的族弟,自幼丧父,初中毕业后,由许崇智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回国,献身革命事业。后到法国勤工俭学,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许卓回国,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在1929年的广西百色起义中,许卓任工农红军第七军教导队队长,曾率教导大队官兵300余人抵抗2000多匪军进攻,以猛烈的炮火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保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千秋家国梦》中由关礼杰饰演的许卓

1930年10月,红七军在河池整编,许卓当选为红七军前委委员。由于中央代表强行推行“左”倾路线,强令红七军北上攻打柳州、桂林,使部队连遭挫折,只好绕道湘桂山区直入全州。由于湘军逼近,红七军进驻道州。这一时期,红七军前委开会,决定停止执行攻打大城市的危险计划,向江西中央红军靠拢。

1931年10月,因"肃反"扩大化,许卓被免职审查。他忍辱负重,坚信真理,撰写了《为中华苏维埃而战斗》的文章。1932年3月解除审查。6月,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参谋长。1933年调任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后任作战局局长,协助中央组织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3月,许奉令带领检查组到福建武平第三军分区检查第五次反“围剿”的准备工作。4日到前沿阵地帽村区视察时,遭到国民党钟绍葵旅和地主武装的伏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许广平原名许崇媊,是许应骙的孙女,1918年,许广平进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本科)。1919年,投身五四爱国运动,1923年,许广平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并在此结识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的创作研究工作,许广平给予极大支持,帮助鲁迅校对和抄写稿件。论辈分,许广平是欢喜哥许绍雄的姑祖母

1926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同年,开始发表作品 。8月,随鲁迅南下,到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27年1月,在广州中山大学任鲁迅助教 。10月3日,与鲁迅抵达上海,开始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与鲁迅共同校对译著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后,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整理鲁迅书信、手稿、抄件,完成并出版多部鲁迅著作。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许广平留在上海以保护鲁迅全部遗稿及其他遗物并投入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运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宪兵为寻找上海抗日知识分子和出版家的线索,于12月15日清晨逮捕了许广平 。许广平被关押在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后被转送到汪伪特务机关“调查统计局”。被关押的76天里,许广平受到酷刑和折磨,但她始终没有透露过一条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的讯息。1942年3月初,经地下党组织努力,许广平由内山书店出面保释回家。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内形势急剧恶化,许广平仍选择坚守上海,支援上海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示威游行,为“五二〇”血案受难者发声,同史良等联合上海妇女界人士三百余人发表声明,抗议司徒雷登训斥中国人民爱国运动的行径等 。1948年10月,许广平在地下党的安排下,经中国香港转入解放区。

1968年3月3日,许广平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遵照许广平生前“一不要开追悼会,二火化可以肥田,三尸解可供医学试验”的遗言,丧事从简,这位传奇女性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除以上许氏名人外,广州许氏家族还出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抗英运动领导者之一许祥光、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粤军第四师师长许义等,这个两百年来的广州第一家族,如今已经四散世界各地,走向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