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里子山:鲜于枢笔力劲健、足以扛鼎;谢缙大赞:下笔便到乌丝栏

发布时间:2025-10-30 21:52  浏览量:3

双贤盛赞!从《秋兴诗册》见草书大师鲜于枢书法的“扛鼎之力”与“精准之妙”!

元代书坛,鲜于枢与赵孟頫并称“双璧”,其书法造诣更获两位名家高度认可:

康里子山(康里巎巎)直言他“笔力劲健足以扛鼎”!

明代奇才•解缙亦大赞其“下笔便到乌丝栏”!

若想直观感受这两句评价的精髓,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行书《秋兴诗册》,便是最鲜活的“实证”。

这册纸本诗册纵33.6厘米,收录鲜于枢为友人仇远唱和的17行五言律诗。诗中“北望空思汴”的深沉乡愁,与他中晚年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夫相融,将“扛鼎笔力”与“乌丝栏水准”凝于一纸,成为其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观其“笔力劲健足以扛鼎”,鲜于枢落笔从无拖泥带水,起笔利落如利刃入纸,收笔果断似断金截铁,转折处更见筋骨支撑。

整幅作品不见软绵牵带之态,每一笔都带着厚重劲挺的质感,哪怕是笔画间的留白,也非随意空隙,而是蓄力后的“透气”,让通篇既充满力量感,又不显局促憋闷,完美印证了康里子山对其笔力的盛赞。

品其“下笔便到乌丝栏”,“乌丝栏”本是古人书写时的界格,代指书法的法度与规整。

鲜于枢创作此册时未依界格,却达成了“不设栏却胜有栏”的效果:17行字的行距天然匀称,字距或疏或密却暗含秩序,每一字都精准落在恰当位置,无半分偏移。

这种无需刻意经营的规整与精准,正是解缙所赞“下笔便到乌丝栏”的最佳诠释,是其数十年笔法锤炼出的深厚功底。

更难得的是,笔墨的“劲”与“准”并未掩盖诗中的“情”。整幅作品字随情走,笔力的刚健与乡愁的深沉相契,让“扛鼎笔力”有了温度,“乌丝栏精准”多了韵味。

《秋兴诗册》也因此不止是一件书法名迹,更成为承载元代文人心境的载体——见字,便见鲜于枢的笔墨造诣,更见他藏在笔画里的情感与风骨。

近距离放大10倍欣赏:

附录说明:

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元代著名少数民族(康里部)书法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曾为元文宗、顺帝授课。

其书法以行草书著称,师法钟繇、“二王”及米芾,风格雄浑豪放、遒劲灵动,解缙赞其“雄剑倚天,长虹驾海”。代表作有《唐元稹行宫诗》《渔夫辞册》等,与赵孟頫、鲜于枢等同列元代书坛名家,世称“北巎南赵”,对元末明初书法影响深远。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在书法、绘画领域均有涉猎,尤重书法。

书法功底与风格:楷、行、草三体皆精,是明初书坛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小楷得晋唐法度,带王羲之《黄庭经》遗意,因誊写《永乐大典》略具台阁体规整;行书融赵孟頫圆润与米芾险劲;狂草成就最高,取法张旭、怀素,笔势迅疾,首开晚明狂草先河。代表作与地位:代表作有《自书诗卷》《游七星岩诗》(获乾隆收藏);著《春雨杂述》阐述书学理念,清代王世贞赞其“能使赵吴兴(孟頫)失价”。

绘画:擅画山水,师法元代名家,兼借鉴宋人构图,笔墨娴熟。代表作如《溪隐图》,画面空灵苍郁,尽显淡泊意趣,虽非其主要成就,亦具一定造诣。